《超级百变娃》课例分析
2018-10-23杭州市时代小学沈贞
杭州市时代小学 沈贞
一、教学内容
小学美术浙美版的二年级教材上册中有一课《动漫宝宝》,教学目标是请学生创意设计动漫形象,本课是在此基础上由教师自创的一节发散性思维的学习课。发散性思维是创意思维的起点,创意思维并不是无序和随意的“胡思乱想”。富有创造性的设计思维是在一个基本框架下的突破和颠覆性创造。在本课的学习中,教师对技法的要求不多,更多的是希望学生通过对一个“图像基本形”展开发散性思维,学习突破常规思维的创作方法,尝试创作富有创意的卡通形象,进而创作出能表达自己情感的绘本作品。
二年级的学生想象力大胆、丰富,对想象画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有一定的形象思维,但不主导,主要凭感觉绘画。他们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的绘画知识和技能。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既要保护、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又要引导学生学习创意表达的方法和技能。
教学目标包括:1.通过设计绘本中的娃娃形象,提高造型表现能力。2.通过对圆形和线条进行添加、联想、创意设计一个“百变娃”的绘本形象的过程,丰富思维,提高想象力。3.感受绘本形象创造的魅力和乐趣,养成爱看绘本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是创作一本以“超级百变娃”为绘本形象的绘本。教学难点是利用原图形进行联想创作,设计形象新颖独特。
绘本与生活中的有趣形象
二、过程设计
(一)交流导入,启发思维:
1.说一说:对图像的创作“原型”展开联想,说说让你想到了什么形象?——教师出示图像的创作“原型”,启发学生展开联想。
2.摆一摆:让学生利用实物模型进行拼摆,尝试不同组合,展开图像联想。
3.找一找:欣赏作品,图像的创作“原型”都“隐藏”在绘本故事中的什么地方?——教师投影展示绘本故事的画面,请学生画出图像的创作“原型”。
4.画一画:请学生们尝试给图像的创作“原型”变一下形象——教师引导学生给图像的创作“原型”进行第一次变化。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图像的创作“原型”展开联想,打开学生的创意思维。)
(二)创意表现,制作绘本:
1.看一看:欣赏教师的“百变”绘本,了解本课绘本的创作形式和艺术效果。
2.做一做:请学生尝试利用图像的创作“原型”创作一本有趣的“超级百变娃”绘本。
3.玩一玩:小组内欣赏交流绘制的“超级百变娃”绘本,引导组内欣赏交流,推荐小组代表班级展示。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联想,进行创意表现,培养学生的欣赏、评述能力)
(三)欣赏感受,加深体验:
赏一赏:课件展示图像创作“原型”在生活中的形象演绎,学生欣赏感悟。
(设计意图:进一步打开学生的创意思维)
三、精彩回放
(一)教师出示基本形,启发学生展开联想
教师展现圆形和线条两个基本形,请学生对基本形展开联想,说一说想到了什么形象?
学生A回答:圆形让我想到了月亮,直线让我想到了梯子。
教师出示基本形,启发学生展开联想
学生B回答:圆形就像是我们的脑袋,直线就像是我们的身体。
教师将两个图形组合,请学生说说这个组合图形让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C回答:像人。
学生D回答:像一棵树。
学生E回答:像摄像机。
教师课前为每一位学生准备好圆形和线条的实物,请学生在一分钟之内拼摆出一个和老师不一样的组合。时间到,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组合。
教师总结:这些简单的图形通过大家的大胆联系拼摆可以带给我们非常奇妙的形象构想。
【设计意图】从对单个的基本形进行联想开始到对组合基本形进行联想再到自己拼摆组合基本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开始对基本形进行感受和观察,开始打开想象的思路,也解决了学生思维联想的问题。
(二)学生在绘本图片中寻找基本形
教师出示学生熟悉的绘本故事画面,请学生找找能在这些形象中找到刚才认识的基本形吗?
学生F回答:图里面圆形变成了娃娃的脑袋,直线变成了娃娃的身体。
学生G回答:图里面圆形是人后面的太阳,直线是人的身体。第二个圆形是变成的鱼的脑袋,直线是它的大嘴巴……
学生H回答:图里面的圆形是一个花坛,直线变成了篱笆。
教师边和学生交流边显示5张图片中藏着的圆形和直线,并请同学们说说看,大家喜欢这些卡通形象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这些形象虽然造型简单,但是非常的可爱、有趣、夸张、简洁、生动。
【设计意图】从欣赏图片中找图形,可以帮助学生将艺术形象和基本形联系起来,在欣赏寻找的过程中,学生对这两个基本形组合的形式越来越理解,也能感受到图形的形象变化。思考卡通形象受欢迎的原因,在无形中对学生进行了情感引导。
(三)学生尝试给基本形进行创作设计
教师请学生接受一个小挑战:在一分钟内,用水笔在印有基本形的卡片上进行创作联想,把基本形变成一个娃娃的形象。
时间到后,教师随机展示几位同学的作品,请同学简单介绍下自己设计的娃娃,大家一起欣赏评价,教师及时表扬鼓励。
【设计意图】通过一分钟的“挑战”设计,让学生初次尝试对基本形的创意设计,创作和同学间交流展示的过程,是学生对基本图形理解的过程,让学生有了创作的信心,也在同学作品中获取灵感,为下一阶段的创意设计做铺垫。
在基本形的变化中展开形象联想
学生“超级百变娃”绘本中娃娃的连续造型
(四)学生进行“超级百变娃”的绘本创作设计
教师揭示课题:我给这个娃娃取了个名字,叫做“超级百变娃”,我还以这个娃娃为主角创作了一本“超级百变娃”绘本呢。
教师通过投影展示绘本中娃娃的不同发型、表情、服装和手脚动作的组合形式。学生在教师的演示中感受娃娃的“百变”形象。
在同学们的惊叹中,教师提出作业要求:请学生尝试用基本形创作一本多变有趣的“超级百变娃”绘本。
学生创作兴趣浓厚,马上投入创作,在20分钟的创作时间内,学生大胆想象,教师个别辅导,最后学生呈现的绘本有趣特别,画面生动,具有趣味。
【设计意图】经过之前对基本形的感知和理解,这一教学环节,教师通过请学生欣赏翻看百变绘本,感受有趣百变的创意形式,激发学生浓厚的创作兴趣。开始进行对基本形的创造——创意设计一本有趣的以“娃娃”为主体的绘本。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其实形象设计是绘本创作重要的一个方面。
四、教后说明
(一)尝试改变创作表现形式,帮助学生表现创意设计
在《超级百变娃》一课中,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以“基本形”为原型,通过添加和联想的方法,设计一本造型有多种变化的“百变娃”绘本。浙美版二年级上册有《动漫宝宝》一课,学生也曾尝试设计过卡通形象。对小学低段的学生来说,创造一个卡通形象的难度不大。在之前的教学设计中,学生设计一个造型的“娃娃”也没有问题,然而要设计多个造型,并不是每一位学生都能做到。浙美版一年级下册有一课《我喜欢的绘本》,学生通过该课的学习,对绘本这类表现形式已有所了解,但真正动手创作一本绘本,也是一个挑战。
因此,教师参考定格动画的表现形式,展示了一本可以灵活组合“娃娃”的发型、表情、动作和服饰的“超级百变娃”绘本,学生只需要创作3个单独的“娃娃”形象,就可以组合出81个不同造型的“娃娃”。这种呈现形式既降低了学生创作绘本的难度,也因为其有趣好玩儿,新颖独特的组合样式,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
学生“超级百变娃”绘本中娃娃的连续造型
学生“超级百变娃”绘本中娃娃的连续造型
学生创作的“超级百变娃”绘本的封面设计
(二)探索总结教学结构形式,培养学生创意思维能力
2014年起,随着教育部着手制定《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经过专家们的不断论证,将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提炼为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其中,“创意实践”是指由创新意识主导的思维和行为。创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艺术的生命源泉。学生的思维活跃富有创意,不仅能在美术学习中不断创作有创意的作品,还能在未来的生活中不断去创新和探索。
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创意实践素养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基于“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教学”的背景下,教师要探索总结一定的教学结构程序,本课教学结构形式设计的意图,就是立足指向视觉形象进行观察感知——分析理解——创意表现的基本教学行为,帮助小学低段的学生对视觉形象进行感知、分析,运用形象思维,大胆想象和创作出有创意的美术作品,并能把自己的创意构思和同学交流,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学生的创意实践素养。
五、教后点评
著名美术特级教师章献明老师听课后点评,本课教学中有3个亮点——有趣、巧妙、智慧。
(一)有趣的作品形式。对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创作一本卡通绘本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本课通过有趣的作品表现形式,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创作兴趣,并通过前后组合的变化形式,帮助学生完成创作。
(二)巧妙的造型变化。本课从简单造型开始变化,慢慢打开学生的思路,打破对基本形的原有认识,引导学生一步步开展越来越复杂的变化创作。
(三)智慧的能力培养:本课将美术学习中最重要的能力之——创新能力,融合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教学环节的设计,开展了让学生“摆一摆”“找一找”“变一变”等游戏环节,学生在趣味的环节中发散性思维被一再启发,最终可以用基本图形创作出各种形态、变化丰富的卡通娃娃,进而完成一本属于自己的儿童绘本。
学生“超级百变娃”绘本中娃娃的连续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