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兴趣引领学生阅读
2018-10-22肖怀军
肖怀军
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学生开阔视野、获取知识的最佳方式,但由于阅读同其他学习相比较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及复杂性,导致小学生的积极性并不高。为此,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深入探究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旨在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众所周知,学生只有通过广泛的阅读,才能感知到丰厚的感情语言材料,进一步增强自身的语言沉淀,促进读书能力的提升,有效地提高其语文素质,更好地做到全面发展。只有学生具有高涨的阅读热情,才能产生课外阅读的需求。正所谓:“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能让学生将“我要读”有效地转化为“要我读”,才能积极主动地寻求阅读机会,有效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知识。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接受新知识及新事物直接的动力就是兴趣,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要积极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为此,教师可从小学生所熟悉或者是喜欢的事物人手,有效地导入新课内容,激发其兴趣。与此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體,通过直观形象的视频以及诙谐幽默的语言,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进而让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深刻地感受到阅读所带来的乐趣,除此之外,为了更好地启发小学生的思维,教师可提供提问等方式,积极引导其进行阅读、思考。
如,教师在《草船借箭》的教学过程中,可问学生:“‘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借呢?用的是什么方法呢?通过一个‘借,我们看出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教师通过这些问题,能有效地将学生带入文本情境之中,通过提问的方式,学生不仅阅读了文本,实现了自主探究,与此同时,还有效地了解到诸葛亮的智慧与胆识,进而对诸葛亮产生崇敬之情。除此之外,为了更好地创设情境,还可以让学生扮演文中角色,并要求其加上自己的情感及体验,进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又如,教师在《可爱的草塘》的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熟读,之后再借助多媒体学生展示一些关于草塘的图片,并让其根据图片模拟小导游,其他同学介绍草塘媒体,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地激发其阅读兴趣,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二、挖掘文本魅力,诱发阅读兴趣
为了更好地在教学中展示出文本的魅力,教师必须要深入挖掘教材文本材料,捕捉文本里的关键词句,梳理文章的脉络,使学生充分地体会到作者的情感表现及写作意图,进而更好地掌握课文中遣词造句的特点。
如,教师在进行《伯牙绝弦》的教学前,必须要熟读课本及教辅材料,了解及查阅伯牙绝弦的有关资料以及伯牙绝弦故事的起因和背景素材,进而有效地制作出直观、生动的教学课件,更好地为学生呈现出“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形象,通过这样的形式,使其学生充分体会到“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的悲痛不已,同时也为学生传播了文本魅力,诱发其阅读的兴趣。进而更好地让学生去探索、理解、感受课文内容及作者情感,体会文本教材蕴含的美,充分地调动学生阅读兴趣。再如,教师在《翠鸟》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找出文本当中优美的句子,并使其思考这些句子如何体现了美,部分学生选择出描写翠鸟羽毛的句子,并认为这些句子精准地描写出翠鸟羽毛花纹美丽及色彩。通过这样的描写将翠鸟的活泼可爱描写得淋淋尽致,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深刻地感受词句的美感。学生通过这样的阅读,必定会积累丰富的词语。
三、提倡自读自悟,体会阅读乐趣
学生是学习主体,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大胆地放手小学生自主阅读一些较为简单的文章,当学生对文章有了基础理解之后,可将其分为学生小组,让其在小组进行讨论。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探讨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并要求其找出最具阅读价值的文章段落。之后在各小组内选择一个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在这其中教师必须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感悟,并适当引导学生,有效地避免其出现思维偏差。
如《她是我的朋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之后再让各个学习小组交流阅读体验,有的体会到友情的可贵、有的表达了对主人公阮恒的尊敬,还有的要将阮恒作为榜样。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促使其情感得到升华,同时还可以体会到自读自悟的乐趣。
常言道:“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教育作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保障,在小学语文教育中阅读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秉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教学理念,为小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个性、兴趣教育作出自己的贡献,让兴趣引领学生阅读。
参考文献:
[1]刘益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J].读写算:教师版,2016(30):107.
[2]谢卓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3(2):112-114.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