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态写作促发展
2018-10-22高涵武
高涵武
当前,我们发现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习作教学时普遍存在以下问题,教师的观念陈旧,未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没有为学生提供相对自主的写作条件和空间,指导学生习作缺乏原生态、个性化的味道。这就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写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要求相违背,与“为学生提供自主写作的空间,鼓励学生自由创意表达”的要求不相符。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要切实落实“学生是主体”的理念,围绕主体需求提供必要的条件和空间,保持小学生的童真、童心、童趣,原生态展现自我,彰显个性,让习作变成他们展示自我个性的体验式的生命活动,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写作水平。
一、教师改变习作观念定位
从小学生习作现状可以发现,学生之所以写作兴趣不大,积极性不高,写作水平低下,关键原因是学生写作的动力不是自发的,学生真正的写作需求被忽视,而是被动地接受教师布置的任务。因而,要想彻底扭转小學生写作的这种现状,教师则需要改变习作观念,“不能为写而写”,而应原汁原味、原生态的写作,教师从探究学生的写作需求出发,让学生认同教师布置的写作任务,使其意识到写作就是自己鲜活生命的一种外在展示,是写与自己生活、情感有关的内容,学生发自内心地认同作文,便能够生出主动写作的兴趣,并喜欢上作文。一是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习作的意义,将“习作是一个人生命的组成部分”的观念根植于学生心中。举例说明为什么很多人还在保留着写日记的习惯,是为了记录下自己平凡生活的点滴故事,从中反映一个人当时的心境、情感,从而为自己积累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这种记日记的写作过程,就是一个人生命的旋律,喜怒哀乐交响融汇,每一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写日记就是一种自我的表达方式,见证生命经过的旅程,当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就不会再认为习作是件困难的事情,而是事关自己生命痕迹的记录。二是教师要搭建创设生生之间交流体验习作的场景,在这个场景里学生以文字为载体,每一段文字都是学生真实的心声,让读者感受蕴藏其中的真实灵魂和心跳。三是引导学生认识到习作就是自己的一种精神诉求,面对自己的喜怒哀乐,提起笔倾诉是件酣畅淋漓的事情,也最能体现写作的原生态。
二、引导学生选择“原生态”生活素材
想要激发学生“我手写我心”的欲望,教师对作文的要求就要灵活起来,不必设置太多的条条框框,限制学生的思维想象力,而是把怎样写、写什么的选择权交到学生手中,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选择素材和内容,学生调动自我情感积蓄,写作就变成了学生表达自己感情、抒发自己心怀的乐事。在选材时,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点拨,生活就是万花筒,大自然充满神奇,学生可以就地取材,写作的触角伸向自己生活的一景一物、所见所闻,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会观察,学会思索,从亲身体验中积累阅历,为写作储备“用之不竭”的素材。小学生虽然懵懂无知,但其想象力有时非常丰富,想象力越丰富写作就越灵动,激活小学生想象的翅膀,则需要教师巧妙地进行引导,有时候会写一些命题作文,如可爱的小狗,美丽的大树等,教师让学生想象一下自己就是小狗、“我”长什么样,“我”一个人在家遇到了什么事情……种种联想、猜想、发挥,正是基于学生对小狗的认知经验,取材来源于原生态的生活蓄水池,学生可以由此及彼尽情张开奇思妙想的想象翅膀,自由翱翔。
三、搭建原生态习作运行体系
让学生越写越爱写,越写越会写,这需要教师在引导学生发现有用之才之后,进行练笔和写作,胸中有话还要倾诉于笔端,因此,教师需要搭建写作的保障体系,为的是让学生更细致地去观察生活,更开心地投入写作。为了让学生写作的兴趣变得更为持久,养成良好的练笔习惯,教师设置了“日简评”“周写稿”“月互评”等活动,通过鼓励学生每日简单记录生活点滴,不强行要求学生多写,而是让学生每天随心所欲地写,可多可少,让学生大胆写、大胆想,无所顾忌,展示最真实的原生态生命活动。每周要求学生根据每日的小练笔选取最值得写的事例,写出自己的所看所思、所想所感,同时让学生意识到如果不写日简评,素材就无法顺利获取,当然也会显得单薄,每日积累素材就是为了丰富自己真实的写作经验,让写出来的内容更真实、更充分、更能打动人心。每一个月开展作文互评,教师也写作文,这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评价作文,教师真诚鼓励学生,学生真心表达见解,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是真言真语、相互欣赏,使得学生受到启发,真心接受意见和建议,在相互评价中看到自身的不足,从不足中反思自己写作的方式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对写作技能的掌握,拓展视野,提高写作水平,对选出的优秀文章给予奖励,让好作品上墙,增强学生的荣誉感。
总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保持作文指导的原生态,做到师生关系的“收放自如”,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写作氛围,尊重每一名小学生的心声,呵护童言童真,让原生态的教与原生态的学相契合,让学生原生态的思与写成为生命旅程的最好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