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曲》和《第七天》之比较

2018-10-22李柳瑾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第七天神曲比较

摘 要:《神曲》,是著名意大利诗人但丁·阿利盖利创作的长诗。《第七天》是中国当代知名作家余华的长篇小说。二者虽然历史环境与文化背景不同,但是都呈现出复杂丰富的社会生活画面,以揭露各种社会矛盾冲突,给予作者的爱憎褒贬之情,体现作者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和鲜明的理想主义情怀。 本文从文体类型、人物塑造、社会背景、文化差异、结局构建等几个方面对两部著作进行对比分析。

关键词:《神曲》;《第七天》;比较

一、简介

《第七天》是中国当代知名作家余华继《兄弟》之后,时隔七年后最新长篇小说。用荒诞的笔触和意象讲述了一个普通人死后的七日见闻:讲述了现实的真实与荒诞;讲述了生命的幸福和苦难;讲述了眼泪的丰富和宽广;讲述了比恨更绝望比死更冷酷的存在。《神曲》是欧洲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这部作品通过作者与地狱、炼狱及天国中各种著名人物的对话,反映出中古文化领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的问题,带有“百科全书”性质,从中也可隐约窥见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在这部长达一万四千余行的史诗中,但丁坚决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表达了执着地追求真理的思想,对欧洲后世的诗歌创作有极其深远的影响。仔细考量这两部著作,会发他们现二者拥有共同的主线——即游历死后幻想世界的详细经历,并以此为影射,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但同时也存在许多不同之处。

二、《神曲》和《第七天》之比较

1.都以“我”死后在另一个世界的见闻和经历为主题。《神曲》采用中世纪文学特有的幻游形式,但丁以自己为主人公,假想他作为一名活人对冥府——死人的王国进行了一次游历。阿利盖利?但丁以第一人称记述自己35岁时(人生的中途)历经地狱、炼狱和天堂的跌宕起伏的经历。《第七天》选择一个刚刚去世的死者“我”, 即主人公杨飞, 作为第一人称叙事者,由“我”讲述死后七天里的所遇、所见、所闻之事与往事,由他者以第一人称讲述自己所遇、所见、所闻之事与往事。 主人公杨飞是主环,这一主环分别连套一些不同的次环,次环又连套次次环,从而形成多重连环式结构模式。

2.文学体裁不同。《神曲》属于史诗,是一部充满隐喻性、象征性,同时又洋溢着鲜明的现实性、倾向性的作品。韵律形式是民间诗歌中流行的一种格律三韵句,即第三行为一音节,隔行押韵,连锁循环,贯穿全诗始终。这也显示了诗人深厚的语言功力,使用韵律的技巧很成熟。但丁摒弃中世纪文学作品习惯运用的拉丁语,采用俗语写作《神曲》,这对促进意大利民族语言的统一,对丰富意大利文学语言起了重要的作品。《第七天》是现代小说,荒诞的笔触和意象讲述了一个普通人死后的七日见闻,采用现实的写作手法反映了社会中的各种现象。

3.时代背景决定了游历见闻所反映社会问题不同。《神曲》但丁借贝阿特丽切对他的谈话表示,他写作《神曲》的主旨,是“为了对万恶的社会有所裨益”,也就是说,《神曲》虽然采用了中世纪特有的幻游文学的形式,其寓意和象征在解释上常常引发颇多争议,但它的思想内涵则是异常明确的,即映照现实,启迪人心,让世人经历考验,摆脱迷误,臻于善和真,使意大利走出苦难,拨乱反正,寻得政治上、道德上复兴的道路。但丁在深刻地描绘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现实后,对企图主宰基督教世界的教会,对垄断中世纪全部文化的宗教神学,给予异常严厉的揭露和批判。

相比之下,《第七天》广泛涉及贫富分化、官僚腐化、官民对立、道德沦丧、暴力执法等各阶层各方面的问题,其通过杂闻的“信息价值”和隐喻功能来对当下政治发言的意图是显而易见的。《第七天》描写的都是日常新闻事件。譬如,暴力拆迁、灾祸后有关方面瞒报死亡人数、医院将死婴做医疗垃圾处理、冤假错案等等。每个人,他身边发生的事情都不是新闻了,因为我们在一个巨大的新闻里面,而在新闻里面发生的暴力拆迁等,只不过是这个巨大新闻里面的日常生活,所以处在这样的一个现实当中的人们因当思考如何理解當今时代。《第七天》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借助新闻热点,不是为了制造噱头,而是让读者更加感同身受。 《神曲》更多的反映了政教之间矛盾的问题,而《第七天》单纯的表达了对政治政府造成的社会现实的不满。

4.作品主题情感不同。

《神曲》并非一味批判政教问题,诗中也热烈歌颂历史上具有伟大理想和坚强意志的英雄豪杰,希望世人以他们为榜样,振奋精神,避开怠惰,战胜一切艰险,去创造自己的命运。在但丁看来,坐在绒垫上或者睡在被子里,是不会成名的;只能是虚度一生。赞颂理性和自由意志,召唤对现世和斗争的兴趣,追求荣誉的思想,这是但丁作为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的特征之一。这种以人为本,重视现实生活价值的观念,同中世纪一切归于神的思想,同宗教神学宣扬的来世主义,都是针锋相对的。反之,《第七天》只是在用恰到好处的笔墨揭露和抨击了中国社会存在的各种现象,此举无疑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考,但却并未从积极从正面标书肯定,也未做出建议。

因而,《神曲》反映出中古文化领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的问题,带有“百科全书”性质,从中也可隐约窥见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在这部长达一万四千余行的史诗中,但丁坚决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表达了执着地追求真理的思想,对欧洲后世的诗歌创作有极其深远的影响。《第七天》延伸到整个社会,里面反映了一群人物的悲惨命运,在小说中读者能够真实地看到渺小而平凡的自己。

三、总结

《神曲》和《第七天》两部作品都是通过描写虚幻世界的世界来刻画、反映和折射现实世界,但前者更注重隐喻性描写,而后者更注重对细节的刻画。但两部作品都体现了作者对国家的关心,对社会的关注,以及对生活的观察入微。

参考文献:

[1]王冰冰.表象时代的写作困境——评余华的《第七天》[J].小说评论,2013 年第5 期.

[2]余华.我能否相信自己[M].明天出版社,2007 年版.

[3]杨佳.余华的“神曲”式想象——解读《第七天》[J].名作欣赏,2014(26):42-43.

作者简介:李柳瑾(出生年1990年12月),性别:女,民族:汉族,职称:无,籍贯:四川省达州市,学历:研究生在读,专业:(MTI)翻译硕士,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猜你喜欢

第七天神曲比较
后全球化时代的神曲与寓言
张杰演唱功夫主题神曲《我是来揍你的》
神曲《春节的指南》网络走红
同曲异调共流芳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
余华《第七天》的言说与困境
神曲“小苹果”: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余华《第七天》中的荒诞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