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速济南

2018-10-22

齐鲁周刊 2018年30期
关键词:快速路济南交通

今年年初,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上,省委书记刘家义强调,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山东走在前列的重要指示落到实处,当好新旧动能转换排头兵。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王忠林在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上强调,要充分发挥省会优势,争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勇于展现“走在前列”新担当。

最近一年来,济南的雾霾和拥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这是每个市民都能够切身感受到的变化。一个更大的变化正如潮涌,济南正经历一场新的思想解放,对标“走在前列”目标定位,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建设,牢牢把握乡村振兴重大战略,持续推进保障改善民生。我们在这个选题中关注济南的高架桥,其实是从交通发展看城市的规划发展,是从现在看未来。我们从南外环高架桥的两端看到长清和章丘的大学城,我们从西外环高架桥的北端的黄河大桥看到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中济南的“黄河时代”,我们从北园高架桥的两侧看到一个城市的商业史,我们从工业北路高架的东端看到建设中的济南东站,看到飞机场,这是济南与世界沟通的重要媒介……

“治堵”与“提速”

7月20日,高德地图联合未来交通与城市计算联合实验室、清华大学-戴姆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阿里云等单位发布《2018 Q2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报告显示,同比2017 Q2有62%的城市拥堵持平或下降,其中济南本季拥堵下降较为明显,拥堵同比下降5.7%,全国拥堵降幅榜第6。

而在高德地图2016年的报告中,济南以2.173的高峰拥堵延时指数成为全國“首堵”。

彼时济南东西贯穿主干道路少,道路承载力有限;次干道和支路“毛细血管”密度低、不通畅;加之机动车保有量近5年有70余万的高速增长,城市交通运行压力与日俱增。

大道如虹,通江达海。出门无碍,方是通衢。

自2016年11月,时任济南市委副书记、代理市长王忠林便强调,要将治堵作为三大重点民生工程之一,多措并举、综合施策、持续发力,要尽快制定缓解全市道路拥堵的整治方案,集中整治,综合施策,打赢这场交通拥堵治理攻坚战。

整个2017年,济南大力畅通“毛细血管”,打通35条断头路、瓶颈路,实现良性“微循环”。同时弥补路网建设“欠账”,在已有53公里快速路基础上,加快顺河高架南延等52公里快速路的建设,随着工业北路高架快速路、二环西路南延、顺河高架南延等的建成通车,济南快速路闭环成网,大大缓解了城市拥堵。

2018年两会期间,王忠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济南市将办好18件民生实事,努力打造有温度的城市。18件民生实事中,又一次重点提到交通治堵。今年以来,北园高架西延工程开工,济南城市轨道交通R1线、R3线一期工程建设目前已全面提速,R2线也开始动工,省城交通提速马不停蹄。

源自交通的“提速”,已令济南人有了切实感受。济南人有了更便捷多样的出行选择。通过快速路,你可以30分钟穿行城西到城东;自西南到东北,曾经依靠导航找路,如今一路通途,40分钟可穿越市区。

“交通枢纽”的新旧动能转换

今年初,山东公布的《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为济南定位:提高省会城市首位度,建设“大、强、美、富、通”的现代化省会城市……打造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

一座通达畅行的城市,其信息手段更先进、资源整合更迅速、市场竞争更充分、合作共赢机遇更多样。“通”,对正在打造“四个中心”的济南意义重大。

交通欲通达,既要“治堵”,也要重视打造枢纽。

“没有中心枢纽就没有中心城市,没有核心结点就没有核心区域。”7月5日至8日,由山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家义和省委副书记、省长龚正率领的山东省党政代表团赴广东、浙江、江苏学习。在随后的赴苏浙粤学习交流会上,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党组书记江成谈到,要充分认识当前交通运输发展已进入互联互通时代,转变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单打一的传统模式,打组合拳,构建以“互联互通”为核心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提到“互联互通”的交通枢纽,江成说,仅广州市琶洲一个区,就规划建设11条轨道交通路线,为建设世界级互联网技术创新中心的目标提供交通支撑,这在山东是“难以想象”的,如果山东哪个区规划建设11条轨道交通线,会被说成是“资源浪费”“重复建设”。

“互联互通”的交通枢纽,并非仅限于一区一市。面对国家最新规划的“八纵八横”蓝图,依托“米”字形高铁路网进入经济发展黄金期的郑州、合肥等城市,短短几年时间迅速成为高铁时代的城市赢家。

以郑州为例,近年来郑州强力推进铁路港、空路港、公路港、海路港四港一体建设,实现了多式联运,形成了强大的物流集聚效应。2016年,郑欧班列达到251列,货物仅有不足8%是本省的,而92%以上是外省的,其中有12.6%的货物来自山东,在此形成了买全球、卖全球的态势,成为中部最大的物流中心。

基于这种经验,在交通枢纽建设方面,济南也在迎头赶上。目前,济青高铁、济莱高铁、济郑高铁、济滨高铁等快速铁路线正在加快建设,以济南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铁网络基本成型。民航发展同样迅猛,2017年济南机场旅客吞吐量1432万人次,同比增长23%,增速居全国千万级以上机场第二位。同时,国际内陆港航空货运枢纽也在加紧建设,未来将与济南铁路货运枢纽共同组成国际内陆港物流的“双轮驱动”和“双通道”。济南市区及周边道路交通的建设也为区位便捷优势“添砖加瓦”。“三环十二射”出入口交通网络、济青高速改扩建、济泰、青兰高速,以及跨越黄河的“三桥一隧”的建成等,都将在济南交通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据济南市城乡交通运输委员会提供的发展规划,如今济南是全国10大区域性客运中心、42个综合交通枢纽节点城市、16个路网性铁路枢纽、首批45个公路主枢纽城市和21个物流节点城市……便捷的交通为产业集聚与辐射助力不小,也将带来全新的城市发展机遇。

交通格局上生长的城市文明

自春秋时期的“历下”始,济南有2600年的建城史。1904年开埠前,济南城一直很安静。

1911年末,津浦铁路黄河大桥建成通车,火车汽笛声让济南成为津浦线的枢纽城市。自此,城市经济快速崛起,成为民国的产业重镇。

此时的济南城,拥有两条重要的航运线黄河(大清河)和小清河,加上胶济铁路和津浦铁路两条铁路线贯穿,交通发达。面粉、纺织、印染、化工、造纸、机械、五金等行业全面发展至鼎盛时期。

交通达、产业兴。经典的产业布局理论已经在历史进程中被反复证明。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吕安涛博士认为,新时代的“通”应该包含航空、铁路、高速公路、河海联运等在内的综合交通运输。只有建立完善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才能支撑起区域经济的持续长远发展。

德国人文地理学家F.拉采尔曾指出“交通是城市形成的力”。大的交通格局,带动新的城市版图。它是产业发展的“先行官”,城市文明的生命线,是华丽转身的重要基石,它承载城市繁华的使命,也孕育着城市经济、文化、商业、商务的多元化资源价值的腾飞。

大道南北出,车轮无停日。

本刊以快速路提速为切入,管窥济南城市交通新格局。在画面之外,济南如神笔在握,一张史无前例的交通网通畅四方,提速市区与城郊,串起省内与省外,联通全国,拥抱世界。

猜你喜欢

快速路济南交通
繁忙的交通
小小交通劝导员
Paving Memory Lane
济南
基于LS-SVM的快速路入口匝道预测控制
城市快速路主路与辅路间出入口设计探讨
塘汉快速路永定新河特大桥方案比选
城市准快速路规划设计关键技术初探
Hi济南
Hi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