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发展策略研究
2018-10-22贺健健王姣姣
贺健健 王姣姣
[摘 要] 相较于传统的金融服务模式,网络支付、网络借贷等新型互联网金融模式备受青睐,源于互联网金融企业更为重视客户的需求和体验,在多种金融服务方面提供更多的自主性和便捷性,消费者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这对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传统业务消减、收入源减少的巨大冲击,虽然商业银行具有雄厚的资本、优质的客户资源、健全的风控体系、丰富的数据资源优势。但商业银行仍存在极高的行业准入门槛、流程复杂、人才缺乏、非结构化数据匮乏等不足。为此与互联网企业密切合作,同时不断提升客户体验,积极开拓新型业务,加强复合型人才储备,以及深入优化与完善风控体系,是商业银行面对冲击能够继续维持核心竞争力的可行方向。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 F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8)08-0162-04
Abstract: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financial service mode, new Internet financial mode, such as online payment and online lending, very popular, because Internet financial enterprises pay more attention to customer's needs and experience, and provide more autonomy and convenience in various financial services. The new mode meet the demand of consumers' individual and differentiated services. It also brings about great impact on the reduction of traditional business and the reduction of income sour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mmercial banks. Commercial banks usually have abundant capital, high quality customer resources, sound risk control system, and strong data resource advantages. However, commercial banks still have many shortcomings, such as high barriers to entry, complex processes, lack of talents, and deficiency of unstructured data. Therefore, it is a feasible direction for commercial banks to maintain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by means of cooperating with Internet enterprises, promoting customer experience, developing new business, strengthening the reserve of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and optimizing and perfecting the risk control system.
Key words: Internet finance, commercial bank, development strategy
一、引言
國内金融行业很早就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业务,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网络银行、网络证券、网络保险等业务模式就已经陆续出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交互体验不断提升、法律保障逐渐跟进,线上金融业务的发展得到了人们广泛的认可。2010年以来,以社交网络、移动支付、云计算、搜索引擎等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掀起了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浪潮,催生了网络支付、网络借贷等新型金融业务[1]。
目前,互联网金融尚属于新鲜事物,业务形态多样,但监管缺位,随着其快速发展也出现了风险瞒报并夸大收益、违规担保、自融、作资金池等诸多不规范或不合法现象。因而出现了质疑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声音,认为互联网金融在冲击商业银行业务的同时,会严重危害社会经济发展。201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对不良资产、债券违约、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累积风险要高度警惕”;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健全互联网金融监管”。根据以上历年政府工作报告对互联网金融的措辞变化可以看出,互联网金融行业要发展并且正在逐渐合规,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已成趋势不可阻挡。
由于互联网金融本质上的金融属性,关于其对传统商业银行有什么样的影响,同样需要科学分析。但是目前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民众对这一问题的看法都存在争议。通过分析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和监管现状,探讨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业务的冲击,继而基于商业银行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探索商业银行下一步的发展策略,努力做到扬长避短,以此使其在互联网时代能够继续保持核心竞争力。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互联网金融在诞生初期特指互联网企业从事金融行为,而传统金融机构应用互联网技术的业务被称为金融互联网。但随着金融与互联网的相互渗透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含义被逐渐扩展。目前众多学者对互联网金融定义为互联网技术与金融服务相结合的一种新兴产物[2]。
(一)业务现状
互联网金融主要有三项业务:网络信贷、网络理财、網络支付[3,4]。
网络信贷市场发展前景光明。根据艾瑞咨询提供的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7年间,网络信贷业务用户规模的平均增长率超过40%,截至2017年用户规模已经达到2亿,信贷规模已经超过2万亿,单用户信贷突破1万元,且用户增速有超过网络理财业务的趋势,预计到2020年,网络信贷业务的用户将突破3亿人,具体情况详见图1。
网络理财业务在2017年的发展依旧如火如荼,用户规模已经突破5亿人,但是随着人口红利的消耗殆尽,可以预见网络理财用户量增长速度必将减缓,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6亿人的规模(如图1所示)。在没有新的具有突破性的模式出现之前,网络理财行业的增长节奏将与传统证券业的模式趋同。
网络支付业务近些年发展逐步壮大,用户规模逐年上升。截至2017年,互联网支付用户和移动支付用户的规模均已经突破5亿人,但同样受到人口红利殆尽的影响,用户增速将会有所下滑,预计在2018年后用户增速将下降到10%以下。同时,预计到2020年将突破6亿人的规模,这也预示着支付领域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具体情况详见图2。
(二)监管现状
在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的同时,相应的监管政策逐渐跟进落地,用来规范行业的发展。比如刚过去的2017年,就被业内认为是“史上最严”的金融监管年。“校园贷”“现金贷”等线上信贷业务在这一年内曾掀起巨浪,甚至引发社会事件,但最终在严厉的监管打击之下偃旗息鼓。当虚拟货币、ICO的投机炒作愈演愈烈达到高潮之时,也被监管部门及时叫停,国内所有的数字货币交易所被关停。整个2017年互联网金融投融金额同比下降20%,而相关案件数量同比下降超过40%。
回顾历年政府出台的互联网金融相关政策,2015年7月人民银行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2016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同年8月银监会一号令发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2018年互联网金融再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主题是:健全互联网金融监管。可以预见,今后针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手段将会更加全面完善。
三、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
相较于传统的金融服务模式,互联网金融企业更为重视客户的需求和体验,在多种金融服务方面提供更多的自主性和便捷性,消费者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因此消费者更愿意接受互联网金融服务。面对客户的逐渐流失,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冲击[5]。
(一)传统业务消减
传统商业银行通过在各地区设立众多网点来服务客户。各项业务都要求客户在线下网点的营业时间内办理,往往还需要排队,填写各种单据,服务效率低下。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种状态。通过身份认证的个人,凭借互联网就能很方便的完成转账、借贷等金融行为,简化了操作流程。物理网点的服务范围是有限的,而互联网金融的服务范围却是近乎无限的,物理网点的服务作用开始被减弱,众多网点开始关闭。2016年银监会对银行网点开业批复为3567份,但终止营业批复达869份。2017年,关于银行网点开业的批复约为2710份,同期终止营业的批复更是高达1426份。
(二)收入源减少
由于P2P、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收益均高于银行的储蓄收益,因此吸引了大量资金的聚集,银行储蓄业务对客户的吸引力也就不断下降。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8家上市股份制银行平均存款增速年化比率仅为2%,远低于2016年末7.8%的全年平均增速。从全行业来看,到2017下半年,银行业存款增速跌破10%以下。股份制银行存款压力尤为明显。前三季度8家上市股份制银行存款新增仅2182亿元,同比少增7000亿元左右,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三家民营股份制银行中的主力银行都出现了存款倒退的情况,前三季度存款分别减少3225亿元、1455亿元、101亿元[6]。另一方面,以第三方支付为代表的非银行机构凭借其掌握的大规模客户入口、强大的信息整合能力,从商业银行结算业务收入上分走了一杯羹,同时由于第三方支付机构采取的免费策略,倒逼银行减免手续费,进一步使银行效益下滑。
四、商业银行自身的优势与不足
面对互联网金融发展带来的挑战,传统商业银行要正视自身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扬长避短,争取在竞争中保持核心竞争力。
(一)商业银行的优势
1.雄厚的资本。根据《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报告(2016)》显示,截至2015年末,133家城商行资产规模总计达到22.68万亿元,同比增长25.44%。
2.优质丰富的客户资源。商业银行长期经营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其中不乏优质的业界龙头企业或机构。而且近几年银行普遍发力线上电子银行业务,使其线上获客的能力也在不断加强。
3.健全的风控体系。金融业是经营风险的行业,商业银行的风控管理久经风雨相对成熟。面对复杂多样的风险,商业银行业的风控体系正是其优势所在。
4.数据资源丰富。商业银行经过多年的积淀拥有大量待开发的数据资源,将大数据思维应用于商业银行转型升级战略是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发展方向[7]。
(二)商业银行存在的不足
1.流程复杂。以网络借贷为例,一次普通借款最快当天就能完成。但是在商业银行进行贷款需要走完多个审批环节,周期较长,造成客户流失。
2.人才缺乏。传统商业银行集中了金融领域的人才,但是缺乏互联网领域的科技人才,虽然有自己的IT部门,但在技术、运营、推广等方面仍是远远落后于互联网企业,难以独立形成可以匹敌互联网企业的技术平台。
3.非结构化数据匮乏。正如前文所说,商业银行数据资源相当丰富,但大多局限于结构化数据,而蕴含消费者大量行为习惯等信息的非结构化数据显得相当匮乏,这也是商业银行在运用大数据技术的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4.极高的行业准入门槛。商业银行在现代金融体系和国民经济运行中有着重要地位,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核心组成部分,监管合规要求极高,推高了行业准入门槛,而普通互联网企业获取金融牌照难度极大。
五、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发展策略分析
(一)积极拥抱互联网企业
互联网企业凭借自身优势对传统商业银行造成一定冲击。然而随着互联网金融发展到一定的程度,逐渐暴露出的各种问题(风控、监管等),使得互联网企业自身的发展也面临挑战,双方具备有力的合作基础,中小银行可以此为契机与大银行展开竞争。基于商业银行的视角,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维度展开合作:
1.客户资源共享。互联网企业拥有庞大的客户资源与交易信息,商业银行与各行业优质龙头企业都有稳定的合作关系。双方通过资源共享,可实现交叉销售,相互开拓市场。
2.优秀品牌联合。商业银行凭借稳健成熟的风控体系,经过多年的经营已经积累良好的品牌信用。优秀互联网企业凭借强大的网络技术、营销能力,短时间内快速发展,其品牌具备技术和体验方面的良好口碑,两者联手打造的互联网金融在线平台,更容易被客户信任。
(二)不断提升客户体验
互联网金融凭借更好、更方便的服务体验已经越来越多地抢占商业银行的客户。商业银行要在竞争中占据主动需要不断地优化流程,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提升客户体验。首先,利用互联网企业的技术支持,发力精准营销,区分差异化的客户群体,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提升客户粘性;其次,重新整合银行内部的业务流程,打破不同部门的局限,减少简化不必要的操作、审批环节,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适应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要求;最后,利用各大论坛、社交网络等Web媒体与客户进行开放式的交互,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及时优化金融服务以达到更好的体验。
(三)积极开拓新型业务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催生了各种融合类需求,金融用户开始希望获得更加全面、深入的服务。例如原本基于专柜、专人的私人银行、个人管家之类的定制化个人服务,凭借互联网走进了社区、提到了线上。而企业用户也不满足于原有的基于当地银行的投、融资类的服务,把目标放在了更加宽广的供应链体系上。商业银行需要具备能够提供包含信用信息咨询、交易撮合、跨区域、跨行业、一体化的供应鏈类金融服务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之上积极开拓创新符合客户需求的新型业务。在这个过程之中,商业银行已经意识到大数据思维的重要性,大数据技术的使用可以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比如客户的潜在需求,结合客户的潜在需求设计产品,将有助于开拓新型业务。然而正如前文所述,商业银行有丰富的结构化数据,结构化数据适用于对公客户维度方面的分析,而零售客户则更倾向于非结构化数据的使用,因为消费者的行为习惯多蕴藏于非结构化数据之中,因此商业银行应加强非结构化数据的收集,这方面既可以通过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分享其非结构化数据,又可以通过加强自身科技部门的技术实力来实现。
(四)加强复合型人才储备
在互联网时代,由于全新知识和技术的引入,以及相关思维体系、业务领域的拓展,商业银行对人才的需求不应再局限于金融、财会、营销等泛金融领域,而是应该逐渐拓展到信息技术、电子商务、自媒体管理、互联网营销以及其他生活类、娱乐类应用开发及运营等领域。其中既懂金融、社会行为学又懂信息技术与大数据挖掘分析的新经济复合型人才显得十分稀缺而且尤为重要。发掘培养这样的复合型人才,组建一支能够将互联网与金融业务管理完美整合、能够熟练运用互联网手段开展市场营销的团队,才能使商业银行在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
(五)深入优化完善风控体系
拥抱互联网金融使得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类型不仅包含了传统银行业务风险,还包括由互联网金融自身的技术性、创新性、试错性而衍生出的另外一些需要引起重视的新型风险[7,8]。换句话说,商业银行应将除了金融风险本身以外的非金融风险(技术、法律、舆论公关风险等)同样纳入银行内部的风险控制体系里,形成有机统一的系统,进而进一步深入优化和完善现有的风控体系。
六、总结与展望
当今互联网时代,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大趋势下,互联网金融凭借其独有的优势异军突起,蓬勃发展,同时对商业银行的业务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冲击。通过基于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和监管现状,探讨了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业务的冲击,分析了商业银行自身的主要优势与不足,对商业银行下一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索:一方面,商业银行应该与互联网企业密切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应认清自身的不足,不断提升客户体验,积极开拓更符合当下消费者需求的新型业务,同时加强互联网时代亟需的复合型人才的储备,为今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并且做好风控体系的优化与完善,以适应新型金融风险的出现。笔者认为,这是传统商业银行在互联网时代能够继续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可行方向。
[参考文献]
[1]冯娟娟.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竞争策略研究[J].现代金融,2013(4):14-16.
[2]沈丽.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文献综述[J].山东财经大学学报,2014(5):15-20.
[3]曹永琴.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J].上海经济,2017(1):101-110.
[4]吴迪.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竞争策略研究[J].当代经济,2016(6):50-51.
[5]郝身永,陈辉.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短期冲击与深远影响[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5,16(2):96-104.
[6]高连奎.中国社会融资环境报告[R].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国金融研究中心,2018.
[7]陆岷峰,虞鹏飞.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大数据”战略研究——基于互联网金融在商业银行转型升级中的运用[J].经济与管理,2015,29(3):31-38.
[8]陆岷峰,陆顺,汪祖刚.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跨界”战略研究——基于互联网金融在商业银行转型升级中的运用[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5,38(3):1-5.
[责任编辑:史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