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T类项目管理在“云网端”体系下的发展
2018-10-22王晓娜张春玲
王晓娜 张春玲
[摘 要] 在传统市场日渐饱和、通信领域竞争日益激烈的大形势下,为保证企业生存,争取企业发展,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创新。应以新业态下的项目创新为重中之重,通过重新思考ICT项目发展趋势,反思传统ICT项目的存在问题,结合目前新兴的大智移云和用户的多样化信息化需求,提出打造云网端一体化行业解决方案的新业态ICT项目体系,并寻找出如何解决问题,发展新型ICT项目的途径。
[关键词] ICT项目;创新;云网端一体化;存在问题;解决途径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8. 15. 028
[中图分类号] F27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8)15- 0078- 02
1 项目创新的迫切性
笔者所在的运营商公司,是唐山市最大的互联网线路和无线网络运营商,在唐山市乃至全省的通信线路节点中占有重要地位。長期以来,固网、宽带、光纤互联网、手机网作为公司的主营业务,公司每年的投入和创收也大多涉及在这些领域。但是,在当前行业发展的压力下,在客户压力、竞争对手压力,以及快速发展的互联网产业、新设备生态、新型商业模式等带来的压力影响下,公司主营传统业务的发展空间已经越来越狭小,市场趋于饱和,并且受外部因素影响甚大。对此,创新业务的发展,将成为公司发展的常态。公司需发挥自身优势,结合现有的丰富资源,重新思考创新产品的发展方向。
随着互联网的进步,用户需求已经由电信需求向互联网综合需求转移,据统计,互联网应用约占据用户97%以上的时间。另外,网络、智能终端的发展也推动个人移动互联网业务快速发展;宽带的普及推动家庭互联网发展;“互联网+”的兴起,更推动着产业互联网发展。智能终端的大量普及,约占有6亿终端用户,可穿戴终端、物联网终端也快速兴起。现在用户不仅仅需要电信传统服务业务,更需要基于互联网的交叉应用服务。对此,联通公司需要寻求项目的创新方向,即立足于网络,基于应用,拓展云和端的服务,这也就是我们所提出的,云网端一体化ICT项目解决方案。
2 项目创新的要求
ICT项目的发展,需要经历四个阶段,即:客户需求驱动阶段,资源整合包装阶段,核心能力打造阶段,产品标准输出阶段。目前公司所进行的ICT类项目,大部分还是处于资源整合包装的阶段,从整个阶段走势上看,还是中低级的产业模式,因此,还有较高的发展前景,接下来,公司需要进行变革以适应新业态的发展,迅速提高自身基于云网端综合、业务云化和服务云化需求的解决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同时形成一整套新业态项目解决方案,以满足不同行业客户的综合信息化需求。
所谓“云网端”,云,是万物智能的源泉,是实现资源、平台、应用的汇聚和整合;网,是连接万物的纽带,5G网络的快速推进,将使更多应用从设想变为现实;端,是万物形形色色的终端,未来5到10年,将会涌现出各种各样的多场景自适应智能终端,对象不仅仅是“人”,还可能是范围更大的“物”,真正实现“物联网”的覆盖。
3 当前创新面临的问题
项目的创新,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总是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谋求进步。ICT新业态项目的变革也不例外,在目前的ICT业务项目中,发现了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对于创新转型ICT的迫切性,总有部分人甚至基层领导认识不到位,墨守成规,缺乏云时代全面来临前的紧迫感,甚至存在畏难情绪。部分基层领导认为传统业务收入稳定,风险小,新ICT项目从商机到项目周期长、业务营销水平需求复杂度高、资金投入和用户攻关力度大、以及回款不及时容易造成欠费等等问题存在,所以宁愿以保有现有业务为主。
ICT类项目账务列收政策的调整,造成考核激励的导向转变,以致ICT类业务项目发展积极性受影响。由于公司内部在欠费政策上的考核要求更加严厉,所以导致客户经理和项目经理不太想去发展ICT类项目,或者以一次性传统ICT项目这种风险小,易管控的项目为主,这就影响了ICT新业态发展趋势下所应倡导的购买服务类项目的发展。
管理层对ICT业务核算和模式管控要求,影响了对客户最具吸引力的购买服务模式运作。国家财政部50号和87号文明确要求,规范政府的PPP合作行为,但需严格按照规定范围实施政府购买服务。政府购买服务内容应当严格限制在属于政府职责范围、适合采取市场化方式提供、社会力量能够承担的服务事项,重点是有预算安排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这就在新业态ICT项目的掌控上产生影响。
系统集成核心能力不足,导致新领域的ICT类项目发展受影响。新业态ICT项目,是集云网端一体化的综合型项目,这就需要公司的项目管理者具备多业务甚至全业务的一点支撑能力,即一个人、一个团队、一个项目节点可以为整个项目提供基于行业的一体化解决方案。这对公司目前的项目经理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能力挑战。因为传统项目的项目团队,可以根据项目类型进行详细划分,但在保证项目精确度的同时,也限制了项目经理的能力范围。目前公司具备一点支撑能力的项目经理实为少数,需要在转型创新的同时大力培养。而且公司在新业态产品研发、系统集成独立实施能力上均有欠缺,不能快速适应未来新ICT项目的越来越多个性化定制需求,往往会受制于合作方或者第三方等方面。
目前创新转型业务相应的体制机制问题,也一定程度上制约着ICT业务发展。因为公司现在的创新业务比较分散,难以有效提供一点支撑,从而对云网端一体化方案的提供造成困难;同时在转型过程中缺乏适应创新的有效激励体制和创新体系,这都会打击创新项目发展的积极性。
4 如何解决项目创新
问题的接踵而来并不可怕,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抓住问题所在,认清问题,解决问题。对此,针对在创新ICT项目中出现的问题,需要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4.1 明确ICT项目管理在新业态发展下的发展战略
战略问题,往往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发展方向,所以需要高度重视和严谨制定。对此,公司发挥公司优势聚焦重点行业、拓展基于大数据物联网的新市场环境、加强合作伙伴管理共同发展。根据战略,需要做好围绕创新业务及售前售中售后的全流程支撑,强化ICT项目管理人员的云网端一体化方案一点支撑能力,立足于网,全力拓展云和端,同时提升面向客户的售后维护服务能力,从而整体拓展创新ICT类业务的项目承接能力。
4.2 明确发展的重点方向,聚焦重点行业市场
传统的单一种类ICT项目无法发挥云网端的信息化服务优势,公司目前明确智慧城市、智慧教育、智慧旅游、智慧醫疗四大行业为主要发展方向,利用云数据体系、网络大数据优势、智能应用等信息化应用为手段,迅速切入并与客户的目标需求达成一致,从而实现我们的多种产品和服务形成解决方案,完成从传统ICT到新业态ICT的创新运作。
4.3 建立云网端一体化体系
公司立足于传统优势“网”,向上拓展应用、内容、数据等“云”,聚合行业应用平台,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在带动应用、大数据的同时,围绕大智移云,着重拓展“端”(包括物联网涉及的人和物),利用云网端组合优势,使ICT业务形态成为常态,完善制度,大力拓展公司ICT项目的业务范围。从细而分,这里的“云”将包括DaaS(数据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多种形式;这里的“网”将整合现有互联网、宽带、4G移动网、数据专网等形式;我们的“端”将提供诸如移动办公、移动执法、司法矫正、远程监控、远程传感等物联网及应用终端。综合以上,将由项目经理整合资源,定制灵活高效的组合方式,通过新业态ICT类项目服务,切身的满足用户提出的各种需求。
对此,在创新项目管理中,可以灵活组合现有产品,比如云网端一体化项目模式,可以基于云平台,利用宽带网络延伸服务至终端,例如公司发展的各类企业门户及应用;云网结合项目模式,可以突出云端优势,结合高效网络提供服务,例如现阶段的“天网”工程;网端结合项目模式。以高效、稳定、优质的网络为核心,延伸服务至终端,例如金融展业。而这些项目的组合与细分过程,即为创新项目所必需的差异化营销。
4.4 选择好合适的客户项目模式
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和投入资金能力的不同,选择公司直接投资自建、一次性直接ICT项目、购买服务、终端结合平台等模式。比如其中的“云”类业务,可以利用公司现有的云平台、云数据资源,以自建模式为主,ICT模式为辅的方式;“网”业务,发挥公司优势,以自建模式为主;“端”业务,随着物联网的发展,是异于一次性系统集成项目的新的服务模式出现,可对客户提供“购买服务”模式的ICT销售方案,以ICT模式为主,自建模式为辅。
4.5 整个创新ICT类项目的运作,离不开每个“个人”的参与
强化个人和团队能力,也是新业态ICT项目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对整体项目管控而言,对内,需要做到提升可利用资源的整合能力,比如公司的传统优势、口碑、整合公司的大数据大平台物联网等业务产品、善于利用公司的运维、数据、网络等人力物力资源。对外,需要做到善于协调第三方资金平台和风险评估,寻找优秀的第三方运维和资产管理公司,建立可靠的合作伙伴关系。对项目实施的角色而言,需要提升项目组成员的风险把控能力、提高对合作伙伴的控制能力、增强对资金的回收能力、加强对项目过程的管控能力。只有做到上述这些,才能在云网端大数据的ICT项目转型中,合理规划项目,规避风险,从而取得在项目过程中的最大收益。
主要参考文献
[1]吴贵生,正向创新与逆向创新[N].中国企业报,2013-03-19(14).
[2]朱丁超,移动互联网深度运营应找准基础切入点[J].变革:精品运营,2012(4):17.
[3]朱治中, 夏昊锴.基于ICT技术的智慧能源云平台的研究[J].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9(2):98-102.
[4]姚春鸽.坚持聚焦ICT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推动智能社会发展[N]. 人民邮电,2017-04-13(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