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分析

2018-10-22安海彦

商业经济 2018年8期
关键词:产业政策新能源汽车陕西

安海彦

[摘 要] 产业政策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也是政府对未来产业结构变动方向的干预,新能源汽车产业是陕西省大力推广应用的产业,政府的产业政策起到关键的扶持作用。通过详细梳理和分析陕西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以期从战略目标、产业政策重点扶持领域和政策的组织保障等层面探索陕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从而更好的发挥政策的激励作用,促进陕西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 陕西;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

[中图分类号] F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8)08-0079-03

近年来,为了应对全球经济变革、资源能源紧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的挑战,全球范围掀起了以大数据和云计算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可再生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新兴技术产业的研究热潮,尤其以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为代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既是汽车工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也彰显了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十三五”时期,陕西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产业发展模式还没有摆脱对传统产业的依赖,以“煤炭、石油”等资源禀赋促进发展的理论没有转变,虽然城镇化和工业化快速推进,但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产业偏重化结构还将维持较长一段时期,这将是陕西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凸显期。陕西省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存在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依然严峻,主要表现为陕西省污染物排放强度高位运行,2015年,陕西省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排在全国第11、12位,10个区市优良天数在251-306天之间,平均优良率75.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除榆林、商洛、延安外的其他7个区市的细颗粒物年均浓度超标50%以上。面对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陕西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有效缓解了这一矛盾。

陕西是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也是中国汽车产业的重要基地,在中国重型商用车领域和新能源汽车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明晰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导向有助于准确把握陕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方向,本文通过详细梳理和分析陕西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探索陕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从而更好的发挥政策的激励作用,促进陕西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

一、陕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基本状况

“十三五”期间,陕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根据轻量化、智能化发展趋势,陕西省坚持纯电驱动、混合动力和LNG(液化天然气)节能动力相结合的发展战略,重点发展新能源轿车、重卡整车制造,强化动力电池、控制系统以及充电设施等配套产业,建立龙头企业引领的专业化、品牌化、服务化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形成汽车基地和园区的产业集群模式[1]。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新能源汽车。依托比亚迪汽车公司、陕汽控股集团等企业,重点发展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纯电动客车、纯电动牵引车、纯电动物流车、纯电动环卫车。第二,智能与节能汽车。依托陕汽、吉利在天然气、甲醇等替代燃料汽车方面的技术优势,重点发展LNG/CNG重卡、LNG/CNG清洁能源大客车、LNG/CNG微型车、柴油—天然气双燃料重卡、甲醇载重车、甲醇微型车等产品。充分利用陕西软件、传感器、集成电路、光电子、电力线载波技术、卫星应用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全方位推进陕西汽车智能化、半智能化技术的集成应用,培育陕西汽车产业新的增长点和未来核心竞争力。第三,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依托比亚迪、宝鸡吉利、西安金龙、陕西通家、陕汽集团、法士特、渭南沃特玛、三星动力电池、陕西泰丰、陕西跃迪等企业,提升核心技术水平和产业化能力,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工业体系和创新体系。发展重卡、轿车、客车、专用车和关键零部件等产品,形成整车产品系列化、多元化发展;突破动力电池、电源管理系统、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先进变速器、系统智能控制、智能驾驶等核心技术,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工业体系和创新体系。第四,汽车产业集群。依托西安、宝鸡等雄厚的产业基础,推动汽车产品系列化与集群化发展;打造以陕汽控股集团为代表的重型商用车,以比亚迪、吉利、华晨为代表的新能源轿车、大客车、特种车的整车研发、制造、零配件制造和维修服务等为核心的汽车全产业链。形成西安高新区乘用车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西安经开区泾渭商用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基地、宝鸡高新区汽车产业园、蔡家坡专用汽车产业园、榆林汽车产业园等。[2]

2018年1-3月期间,陕西省汽车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47亿元,同比增长23%,实现营业收入343.1亿元,同比增长22.5%。汽车产量和销量分别为16.03万辆和16.4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6.2%和12.5%。陕汽控股集团旗下的陕西重型汽车集团实现重型卡车销售4.47万辆,同比增长12%。西安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实现销售7万辆,销售总量同比增长8.19%。宝鸡吉利公司实现销售4.17万辆,增速超过20%。产销增幅均高于全国汽车行业整体增長水平。其中,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分别为2.83万辆和2.68万辆,增幅超过行业整体发展水平,较2017年同期增加14%。2018年第一季度,西安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销售2.65万辆,实现产值51.87亿元。

总体上,陕西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形成以龙头企业带动、以关键核心技术支撑、以多车型配套协调发展、以汽车集群为发展模式、以连年产销稳步增长的发展趋势。

二、陕西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要点分析

产业政策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是为了弥补市场机制所可能造成的失误而由政府采取的一些补救政策,也是政府对未来产业结构变动方向的干预,主要是以产业为直接对象,通过对产业的保护、扶植、调整和完善,积极或消极参与某个产业或企业的生产、营业、交易活动,以及直接或间接干预商品和服务等的市场形成和市场机制的政策的总称[3]。新能源汽车产业是集技术化和信息化为载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陕西省政府大力扶持和培育的产业,这类产业在初期的培育和成长过程中,政府的产业政策起到关键的扶持作用。本文通过梳理近年来陕西省出台的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若干文件,表1详细列举了陕西部分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要点,以期从战略目标、产业政策重点扶持领域和政策的组织保障等层面剖析产业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促进作用。

为加快培育陕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陕西省逐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新能源汽车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产业政策主要涵盖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和专项补贴资金政策等领域。通过多种政策措施的推进,对陕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化培育和进一步的推广应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界定财政补贴资金的范围是市财政安排用于支持新能源汽车及充(换)电设施在西安市推广应用的专项资金;

2.明确了支持范围和标准。包括车辆补贴标准、充(换)电设施补贴标准、地方财政补贴;

3.项目申报和审核、资金拨付和监督管理等事宜。

(一)战略目标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建议》,进一步加快陕西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全力推进节能减排和大气污染治理,将陕西建设成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陕西省出台一揽子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纲领性政策文件,涉及加快陕西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和充电设施管理、电动汽车及充换电设施信息平台建设、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地方财政补贴资金办法等方面。

1.陕西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广目标。2016-2020年,陕西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力争达到10万辆以上,外省车辆省内推广应用比例不低于30%。其中,新能源公交车达到7000辆以上,占到陕西省公交车保有量的50%;公务车新能源汽车采购量不低于30%。陕西省新能源汽车实现累计销售50万辆以上。

2.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的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度超前、车桩相随、智能高效的充电体系。全市新增集中式充电站167座,充电设施超过4.28万个,以满足陕西省1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新增超过107座公交车充电站、78座出租车充电站、67座环卫物流等专用车充电站。新增超过7.69万个用户专用充电桩,新增超过84座城市公共充电站与1.75万个分散式公共充电桩,建设以西安为中心的“米”字型城际快充网络,新增118座城际快充站,基本满足城际出行需求。

3.扩大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应用规模初步目标。建设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2017-2020年市本级、区县新增公交车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车,更新车辆中新能源汽车的比重分别达到50%、55%、60%、65%。开设10条纯电动公交和混合动力公交专线。其中,西安市2016-2019年新增及更换的公交车中新能源公交车年更换比重分别达到45%、50%、55%、60%;宝鸡、咸阳、渭南、铜川、延安、汉中市2016-2019年新增及更换的公交车中新能源公交车年更换比重分别达到20%、25%、30%、35%;榆林、安康、商洛、韩城市和杨凌示范区2016-2019年新增及更换的公交车中新能源公交车年更换比重分别达到15%、20%、25%、30%。市本级和区县巡游出租车新增车辆全部使用纯电动汽车,更新车辆中纯电动汽车的比例不低于50%,政府机关和公共机构使用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30%,在环卫、物流、邮政等专用车领域比例不低于30%,并逐年提高10%。

(二)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重点扶持的领域

1.陕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推广应用。2016年10月,陕西省政府发布了关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政策文件,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政府、公共机构等使用新能源汽车、引导商业模式创新等10个方面详细规划了新能源汽车推广领域,并于2017年3月由西安市政府再次发文加快新能源推广应用实施方案,并对各个部门制定了详细的目标任务分解表。可以看到,陕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跨越了初期萌芽期,进入普遍大力推广应用阶段,这一阶段更重视和强调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广度、商业模式的创新、行业的自律和政策环境的支持。

2.电动汽车基础设施管理和充(换)电设施信息平台建设。电动汽车的广泛应用是未来陕西推广新能源汽车的一大主要方向。充电站、充电桩和信息平台建设是关键的环节,(陕政办发〔2016〕54号)、市政办发〔2017〕80号和市政办函〔2017〕338号等文件详细说明了电动汽车管理办法,例如,新建住宅配建停车位应100%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公共停车场具备充电条件的车位不低于10%。并且界定了市级信息平台和企业信息平台在数据采集与监测、统计分析、服务监督、决策支撑、信息通讯、用户服务、安全预警、公共服务、宣传推广等服务方面的职责。市级平台按照“政府监督指导+市场化运营”模式,通过集中动态化管理,促进充换电设施的互联互通,优化城市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加速本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在政府主管部门监管下,鼓励市级平台有序开展市场化运营。企业自有信息化平台根据相关规范,结合运营管理需求自行建设、运营。

3.新能源汽车地方财政补贴资金管理。市政办发〔2018〕52号文件详细说明了陕西对于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进行的各项地方财政补贴措施。并强调财政补贴资金的范围是西安市财政安排用于支持新能源汽车及充(换)电设施在西安市推广应用的专项资金。规定了补贴的范围和标准,主要涉及车辆补贴标准、充换电补贴标准和地方财政补贴。比如,对单位和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公共服务领域按1:0.5、非公共服务领域按1:0.3给予地方财政补贴。地方财政补贴不超过中央财政单车补贴额的50%。对新能源汽车继续免收125元/輛的牌照费。对单位和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首次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费用给予全额财政补贴。对具有西安户籍或持有《居住证》、近两年内连续缴纳社保满1年以上的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10000元/辆财政补贴,用于自用充电设施安装和充电费用。对建设完成、通过验收并正式投用的充电设施,给予充电设施实际投资30%的财政补贴。对充电设施投资(不含征地费用)给予一定比例财政补贴

(三)政策的组织保障

从陕西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到专项财政资金的支持等各个重点领域,陕西省都做了详细的规划,出台相应配套政策措施,建立了有效的组织保障机制,并积极督促各个部门分解任务来通力合作完成。一是设立电动汽车充(换)电信息平台,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通过社会融资、政府财政补贴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充(换)电设施体系建设。采用充电为主、换电补充;公用快速补电、自用慢充等多种供给模式,满足市场需求。制定西安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目标任务分解表,由各区县、开发区、西咸新区、市级发改委、财政局和规划局等组成不同任务的工作组。二是多部门协调机制。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涉及到交通局、发改委、国网西安供电公司、工信等多个部门的通力协作,各个机构之间也加强了统筹协调力度,系统推进政策的实施,并且在政策实施过程中,也有从经济到技术、能源到环保等各个部门的参与和监督,共同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三、启示

(一)政府角色定位清晰,目标明确,做好管理、监督和控制工作

制定新能源汽车产业主要的推广领域、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和充换电信息平台建设以及专项资金的补贴政策。而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商业模式推广以及投资环境的优化由市场相机抉择,优胜劣汰,做到自主搭建合作平台和产学研结合,集中力量開展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驱动系统、控制系统、充电加注、试验检测等共性关键技术以及整车集成技术联合攻关,掌握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培育形成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整体竞争优势。协调和促进各部门的工作组,促进社会各界力量汇聚,系统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二)总体规划全面细致,阶段目标明确

“十三五”时期,陕西新能源汽车已经跨域起步阶段,正是迈入大力推广应用时期,这一时期主要以发展电动汽车为主,而电动汽车充电站、充电桩及信息平台建设是关键,因此,陕西出台相应政策加强这一领域的重点,甚至细化到技术,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性和操作性[4]。可以建立互联互通机制,组建陕西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配合有关部门对充电基础设施产品进行准入管理,加强充电基础设施互操作性的产品检测与认证。有效整合不同企业和不同城市的充电服务平台信息资源,促进不同服务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为制订实施财政、监管等政策提供支撑。

(三)明确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优化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环境

在资源环境约束和经济转型时期,新能源汽车具有节能减排和低碳环保的优点受到政府和民众的青睐。因此,做好新能源汽车各种配套措施,完善新能源汽车发展环境。例如,加强对投资建设运营充电基础设施的用地支持力度,简化规划建设审批手续,及早出台充电服务费分类指导价格,规范充电服务价格机制,完善财政价格政策。加快建立包括财政出资和社会资本投入的多层次担保体系,积极推动设立融资担保基金,拓宽充电基础设施投资运营企业与设备厂商的融资渠道。通过各种网络媒体等手段宣传、引导消费者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参考文献]

[1]陕西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S].

[2]陕西省“十三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S].

[3]下河边淳,管家茂.现代日本经济事典[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192.

[4]陈翌,孔德洋.德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及其启示[J].德国研究,2014(1):71-81.

[责任编辑:潘洪志]

猜你喜欢

产业政策新能源汽车陕西
产业政策立法的逻辑进路
陕西“玫瑰小镇”引客来
CFO如何对待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在前进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进
浅谈新能源汽车的概况和发展
设计得当的产业政策
关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若干思考
基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The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Requirements in Teaching Listening Skills and The Strategies Suggested For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陕西江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