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歌剧声乐作品及其演唱风格的把握
2018-10-22张瑞
张瑞
摘 要: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是从研究、模仿西方经典歌剧开始的,建国以后,在新的历史发展形势下,文艺工作者经过艰苦的探索,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将西方歌剧融入到中国音乐体系中来,并创作出了一系列经典的歌剧作品,这些作品极大地丰富了我国民族音乐艺术体系,并为后来的民族歌剧发展奠定了基础,确定了方向。本文通过对中国民族歌剧声乐作品的分析,对民族歌剧根据的艺术特点、演唱风格以及艺术处理方法进行探索,以期对新时期民族歌剧作品创作与表演有所助益。
关键词:中国民族歌剧 声乐作品 演唱风格 艺术处理
歌剧,顾名思义就是利用歌唱来表达戏剧发展情节的一种艺术表达方式,歌剧的综合性很强,它融合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舞台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民族音乐则是一个国家传统音乐与歌剧的有效融合,即在歌剧中融入传统音乐创作的内容进可以拉近歌剧与国民的心理距离,还有利于推动歌剧的本土化发展,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就体现这一特点。歌剧对于我国民族音乐体系来讲,属于“舶来品”,它是建立在对西方经典歌剧模仿与再创作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歌剧艺术形式。建国之后,中国民族歌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无论是在歌剧创作内容上,还是在舞台表现上都呈现出了新的生机,一系列反映当时特殊的发展历史的声乐作品,如《白毛女》、《洪湖赤卫队》、《小二黑结婚》、《刘三姐》、《江姐》等,与观众见面,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从中国民族歌剧近百年的发展历史中,我们看到了西方歌剧与中国时代发展的融合,并形成了新的音乐发展风格,因此,对中国民族歌剧声乐作品以及演唱风格进行把握,对于新时期推动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一、中国民族歌剧声乐作品的艺术特点
1.曲折跌宕的戏剧情节
在歌剧表演中,歌唱是展现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手段。歌剧的整个情节需要完整的故事体系支撑,如文学创作中的起、承、转、折。歌剧表达中需要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丰满的人物形象,只有这样才能够准确生动地为观众再现感人肺腑的故事。例如民族歌剧《江姐》就是阎肃先生根据小说《红岩》创作而成,该作品的历史背景是是在解放战争胜利的前夕,共产党人江竹筠带领战士坚持都挣到最后一刻,最后应用牺牲的故事,整个故事在《红梅赞》、《绣红旗》、《看长江》等经典唱段中,一波三折,逐层推进,体现了老一辈共产党人不畏困苦的坚强意志,以及等待新中国成立的拳拳爱国之心;再如歌剧《小二黑结婚》则是根据作家赵树理的同名作品改变,整个故事通过对民兵队长小二黑以及小琴的爱情故事的表现,抨击以金旺为代表的地痞无赖对当时中国农村的控制,并结合小二黑和小芹的抗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农村带来的新变化和新生机。
2.丰满个性的人物塑造
人物是推动戏剧情节发展的关键所在,在舞台艺术表现中,丰满的人物形象对于准确地传达艺术情感非常重要,观众在观看中,可以通过对人物情感以及性格特点的理解来体会整个故事情节。在中国传统歌剧声乐作品创作中,丰满、个性的人物随处可见,再加上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这些艺术人物甚至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精神象征,例如在歌剧《江姐》中,作者利用主题曲《红梅赞》以物喻人,将以江姐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者进行了生动、形象的刻画,其中“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则是对江姐这一人物形象最准确的表述——不畏艰险、心怀希望。当然除了江姐之外,还有《白毛女》、《王贵与李香香》、《小二黑结婚》等一系列经典歌剧,这些故事中不仅正面人物个性十足,反面人物的塑造也很成功,深刻地表现体现了特定时代下某一类人的性格特点。
3.浓郁质朴的民族音乐
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不是对西方歌剧的照搬,而歌剧这种艺术形式在中国传统音乐土壤中的一种“嫁接”,因此,文艺工作者在创作歌剧声乐作品的过程中,不仅会根据我国民间流传的故事以及经典的文学作品为创作原型,还会在音乐表达中加入传统民族音乐,以增进歌剧与观众的情感距离。例如经典歌剧《白毛女》的故事原型是晋察冀边区的一个传说,因此,其在音乐创作中则更多地融入了河北、山西、陕西等地的民歌以及民间小调,在艺术表达中,创作者会根据故事场景的不同,利用河北民歌、山西民歌等,以体现人物在不同时期的情感变化;再如在《王贵与李香香》的音乐创作中,作者也加入了陕北信天游的曲调,利用紧凑的词作和高亢嘹亮的曲调表现出王贵的人物特征。
二、中国民族歌剧声乐作品演唱风格的把握
1.舞台艺术效果更加明显
歌剧作为一种舞台表演艺术,其在演唱风格把握中,更加注重表演者技巧与故事情节以及人物形象的统一。中国民族歌剧的创作依据一定的历史背景,因此,在演唱中,演唱风格必须要从舞台效果出发,不仅要完整地体现故事情节,更要呈现出一定的艺术性和真实性。在把握民族歌剧声乐作品演唱风格的过程中,应该将演唱与舞蹈动作、延伸、服装、表情等结合起来,例如歌剧《江姐》中经典的白围巾、蓝布裙、红毛衣,干练且坚定,为演员的演唱做好了人物形象的铺垫;此外,在眼神动作上的表演也应该与演唱风格一致,如《红梅赞》是整个歌剧的基调,是展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关键,因此演唱时需要演唱者眼神坚定、动作有力,而《绣红旗》中曲调舒缓,一针一线都应体现出了女性的柔情。
2.情感表达更加强烈
歌剧最大的魅力就是利用歌唱来表现故事的情感起伏。中国传统歌剧多是以残酷的战争为背景,而坚定的共产党人和困苦的人民群眾在这样的背景下所迸发出的情感更加真挚、强烈。如《白毛女》作为我国歌剧发展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它在情感艺术表达上堪称完美,在故事开始前,主人公喜儿还是一个质朴天真的少女,在除夕之夜欣喜地盼望着正在躲债的父亲杨白劳能够快快回家转,一起“欢欢喜喜过个年”,在“红头绳”的唱段中,更是体现了一个涉世未深的少女在得到新年礼物时的欣喜;但是随着剧情的推进,喜儿经历了杨白劳的迫害折磨之后,逐渐成长,并脱离了中国传统农民逆来顺受的思想桎梏,其中的经典唱段:“想要逼死我,瞎了你眼窝!舀不干的水,扑不灭的火!我不死,我要活!我要报仇,我要活!”更是直接而坚定地表现出了喜儿对封建吃人制度的强烈恨意,以及想要活下去的坚定信念。
3.语气语调的运用更加灵活
语气语调是音乐中表达情感变化的关键因素。在中国民族歌剧的声乐作品中,融入了许多民族音乐的因素,因此,演唱者在演唱风格把握的过程中,应该善于从地方民族音乐中汲取演唱技巧,并结合歌剧的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特点进行抒发情感。例如在《江姐》的演唱中,歌剧与川剧实现了新的结合,其中主题曲《红梅赞》就是利用四川的扬琴,以及川剧中的“清音”来表现江姐如红梅般傲然雪中的精神;此外,在江姐接到丈夫牺牲的消息之后,唱出了一段“告诉他胜利得来不容易,别把这战斗的年月轻忘掉!告诉他当好革命的接班人,莫辜负人民的期望、当的教导!”,该唱段利用川剧中的“帮腔”这一特殊唱法,形象地展示了江姐内心伤心、无助,同时又充满希望的复杂心情。
三、中国民族歌剧发展的展望
中国民族歌剧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音樂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从目前中国民族歌剧声乐作品的创作与表演来看,许多经典曲目仍然是建国初期创作的,近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的民族歌剧创作陷入了瓶颈。这种状况的形成一方面是因为多种艺术形式百花齐放,人们对于艺术类型的选择更加多样,同时西方音乐形式的强势入侵,使得年青一代对于听歌剧逐渐失去兴趣;另一方面还在于民族歌剧的创作发展难以满足现代人的精神需求,创作理念的陈旧、创作素材的缺乏,创作人才的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
在新的发展时期,中国民族歌剧依然是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形式。为推动民族歌剧的持续发展,我们首先根据时代发展要求,创作出反映当前时代发展特点的歌剧声乐作品,改革开放以后,发展成为了时代的主旋律,而民族歌剧的创作应该从这一客观实际出发,保证作品的与时俱进;其次,充分体现民族歌剧的民族性,建国之后,民族歌剧蓬勃发展的主要原因就是其实现了西方歌剧与中国传统音乐的融合,而在新的发展时期,我们也应该继承这一理念,从民族音乐中汲取歌剧发展的养分,让歌剧在演唱形式上更加贴近民族的欣赏习惯;再次,重视对民族歌剧人才的培养,在音乐院校的专业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引入中国民族歌剧声乐作品,从发展历史、艺术特点和演唱风格的角度对专业音乐人才进行教育培养,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音乐院校学生的歌剧素养,更能为我国民族歌剧创作储备人才,从而缓解我国歌剧创作人才“青黄不接”的尴尬现实;最后,加强对民族歌剧的宣传,提高国民的欣赏能力,相关部门应该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实现对民族歌剧的宣传,如结合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加强对民族歌剧的宣传,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了解、欣赏民族歌剧,加强民族歌剧的演出,让民族歌剧不仅能够在国内的大剧院以及专业院校的剧场演出,还能够在国际沟通中,实现与西方歌剧的交流,以扩大民族歌剧的影响力。
结语
总之,在当今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过程中,民族歌剧声乐作品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民族声乐走向世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中国民族歌剧声乐作品艺术特点和演唱风格处理方式的分析,对于推动中国民族歌剧在艺术院校声乐教学中的普及,进而提高我国整体民族声乐的演唱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姚晓婷.浅析中国民族歌剧声乐作品及其演唱风格的把握[J]. 黄河之声,2010,09:118-119.
[2]兰晓梅.民族声乐作品《木兰从军》的艺术特征及其演唱风格把握[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81-83.
[3]戴勇.解析民族声乐作品中的歌剧选曲及其演唱[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02:147-150.
[4]宋志军.如何把握声乐作品的演唱风格[J].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