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教育中跨学科舞蹈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及路径

2018-10-22杨育新

艺术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舞蹈

杨育新

摘 要:21世纪,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经济全球化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既是中国的机遇,又是中国的挑战。在以国家为单位的人才博弈中,如何才能培养出具有综合能力的高品质人才是我们目前正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无论哪一个领域都是如此,对于舞蹈人才的培养也不例外。现存的舞蹈人才培养模式稍显单调,课程主要以舞蹈本体分析的形式主义研究为主。如何培养跨学科思维,使舞蹈人才能够触类旁通,从人文与美学的角度来诠释舞蹈是目前的当务之急。本文主要论述了跨学科思维对于舞蹈人才的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培养途径。

关键词: 舞蹈 课程配置 跨学科思维 人才培养

21世纪,无论是教育还是科技都在迅猛的发展中,知识愈发密集,人才竞争更加的激烈,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国家,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已经成了当务之急。目前舞蹈已经不仅仅是人们生活娱乐的方式,更是一種艺术,它与任何一种艺术一样都具有严肃性和高雅性。发展舞蹈艺术,挖掘其中的美学内涵和人文内涵,是我们目前所迫切需要做的事情。而这些的实现都需要高素质的舞蹈人才。跨学科思维,作为综合性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现存的高等舞蹈人才培养模式稍显单调,课程主要以舞蹈技能训练为主。如何培养跨学科思维,使舞蹈人才能够触类旁通,从人文与美学的角度来诠释舞蹈,符合当今社会对舞蹈人才的需要。

一、 跨学科思维

1.什么是跨学科思维

跨学科思维是综合性人才的必须具有的素质,为当代教育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向。拥有跨学科思维的人才可以把多个学科的知识内容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并融为一体进行运用。跨学科,也被称作为交叉学科。是可以使两科或两科之上的不同学科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在不同的学科之间知识相互进行交叉,并形成补充,促进了各种学科与模式的形成与发展。跨学科思维的综合性和实用性极强。在跨学科思维中,必须实现各种不同的知识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研究手段交叉运用。因此具有跨学科思维的人才往往具有极高的智慧。

2.跨学科思维与人才培养

目前我国的高校教育中,运用跨学科思维培养和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各个角度切入来进行创造,目前这种现象已经相对普及。然而对于舞蹈人才的培养,实践环境不是非常乐观。学生无法把其他学科与舞蹈之美联系起来,当做一个整体来进行处理,导致在面对舞蹈美感的塑造方面仍有些茫然。各学科之美之间是可以相互迁移的。例如,我们可以把文学之美,戏曲之美,民歌之美迁移到舞蹈上来,让舞蹈更加有风韵。因此,究竟什么样的人才才是我们培养的目标,怎样的人才才是舞蹈跨学科人才呢?笔者认为,跨学科舞蹈人才,首先必须精通舞蹈知识,能够正确有效的感受形体美感。在舞蹈领域外还必须对其他的学科的理论知识有所了解有所感悟,能够将其中中的美感迁移到舞蹈上来,整合其他学科的美,并对其进行舞蹈形式的创造。培养具有跨学科思维的舞蹈人才,对于舞蹈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 跨学科思维与舞蹈

1.跨学科思维与舞蹈的表演与创作

跨学科思维对舞蹈的表演与创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黄梅戏和他的舞蹈语言,都有着极其共同的特点。黄梅戏的唱腔非常的自然清新纯朴,舞蹈也很优美。无论是舞蹈或者唱腔,都是戏曲中重要的表演组成部分。但是长期以来,人们更相对注意黄梅戏中的唱腔部分。但是在戏曲表演中,如果唱腔没有相应的舞蹈动作相互配合,表演的观赏性就会下降。如何根据唱腔的风格创造出与之相应的舞蹈呢?首先我们就要了解黄梅戏唱腔的特点。黄梅戏来源于吴楚文化。特点是十分的浪漫轻柔,靓丽飘逸。“它不象秦腔那样融汇着塞北草原的高忘妻石,又不像河南梆子那样充沛着黄河奔流的雄健气概,散发着江南泥土的芬芳,委婉缥绵,轻柔优雅。”正因为黄梅戏的唱腔本身已经有了固定的风格,因此他的舞蹈就不能脱离这个固有的框架。创作舞蹈动作也要相对柔缓,浪漫与抒情。

2.跨学科思维与舞蹈课堂教学

舞蹈人才不单单是指拥有舞蹈能力,其他方面,例如教授舞蹈编舞能力,都是舞蹈人才所必须具有的。舞蹈是将对于美的抽象感受与情感,化为外在的形体肢体动作形象。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体现要创作题材的美。以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为例。本首诗风格豪放,语言苍劲有力。描绘了苍茫辽阔的雪景,体现了作者心中的豪情壮志。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这种美,并选择相应的舞蹈语言来进行表达。同时在跳舞时动作应该有力豪放,不宜柔美委婉。而不是单纯从形体的分析上,来进行教学。

三、 构建跨学科思维的舞蹈课程体系

1.开设音乐赏析课

舞蹈离不开节奏,离不开伴奏音乐。可以说在舞蹈的进行过程中,肢体动作与音乐是不可分割的。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完美的整体。所以有必要开设音乐鉴赏课,提高学生音乐鉴赏水平。可以将音乐鉴赏课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美感阶段。在这个阶段对于音乐只需要仔细地倾听与感受,不需要任何思考。学生在进行音乐赏析第一阶段时不需要思考舞蹈相关的知识或者动作,只需要单纯体会音乐的情感。实际上无论是舞蹈还是音乐,都是对于情感的表达。所以对情感的体会深刻与透彻是将音乐语言转化为舞蹈语言的基础。第二阶段是表达阶段。在体会到音乐之美音乐的深层次情感后,将其转化为相应的肢体动作。在不同的音乐中音乐表达的情感也不尽相同,他们或是愤怒,或是平静,或是喜悦,或是懊恼。这种将音乐转化为肢体动作的能力会在不断的鉴赏音乐——转化练习中得到提高。

2.开设文学鉴赏课程

文学并不是直观的,而是运用语言来塑造各种各样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它不是具体的,他需要读者自己去体悟领会其中的情感。 所以说,文学是属于语言的艺术。语言活动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所以与其他艺术模式相比,文学的内容是最为广泛的。据说文学几乎包含了世界上一切的现象和情感。而舞蹈的特性,是强烈的情绪和直接的表现。舞蹈运用人身体的肢体语言各种带有情绪的动作和鲜明的直观的形象,直接将所需要表达的情感表达给观看者。相对于文学舞蹈的表达更具有情绪感染力,能够使观者迅速产生共鸣。舞蹈是直接的肢体动作,文学是间接的文字语言。两者虽然看上去差距甚远,但都是情感和自我的表达方式。无论是文学还是舞蹈,他们的产生与创作,都是为了让人们欣赏,都有着表现人物形象、表达思想感情、表述故事情节的三种主题。无论哪一种形式,都能使他人感受到情感和美学享受。例如如果从文学上来描绘一只孔雀。会从孔雀的外貌,科属,习性,动作习惯以及孔雀身上所寄托的人类精神等方面进行描写。再者文学也会有例如夸张、比喻、比拟、借代等修辞手法来作为添彩的手段。而描绘孔雀的舞蹈中也有着一些特定的手法,例如模拟和虚拟。典型的例子就是,杨丽萍的单人舞蹈《雀之灵》。通过对孔雀外部形态动作的模拟,来表达孔雀内在的美与内涵,也就是运用柔韧修长的手臂,变换的手指形态来塑造孔雀华丽秀美又灵巧的形象。通过模拟各种动态,栩栩如生的模拟出孔雀寻觅、跳跃、旋转、飞翔等动作。实际上这支舞蹈并不单单是在表达孔雀的美,更是在表达傣族少女的美丽之感,这也是寄托在孔雀身上的情思。二者的美学共通之处就决定了他们美学鉴赏的水平可以相互促进。

诗歌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文学财富,可以适当的开设舞蹈与诗歌所结合的课程。在人类原始的能力社会,诗歌和舞蹈就已经相互牵绊,有着不解之缘。古代的巫术,宗教,以及图腾崇拜本活动,都有载歌载舞的形式。而后发展,无论是官方或是民族民间诗歌都与舞蹈都密不可分。现在的舞蹈创作更是如此。例如舞蹈《爱莲说》充分体现了二者结合之美。文学作品《爱莲说》与舞蹈作品《爱莲说》的关系是不言而喻的。该舞蹈的形式是古典舞,通过舞蹈家们的再创造,结合文学作品的内容,在动作的选择和编排上让观众能够非常直观地感受到莲之美。该舞蹈步伐轻盈,肢体线条卓卓而立,柔和清婉。这正应和文学作品中的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观众也可以直观的从舞蹈中感受到莲花的庄重之美和高尚品质。

同时,舞蹈的结构方式与文学作品的结构方式有着极大的相似性,提高文学鉴赏水平也能够让舞蹈结构更加合理。无论是舞蹈与文学作品,都有它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尾”的发展模式和起承转合的结构形式。同时文学作品中的其他叙述手法,例如倒叙,插叙等,都被大量的运用在舞蹈作品中。例如在舞蹈《一个扭秧歌的人》中,采取的叙述方式,就是文学中我们称作倒序的方式。

其实目前的舞蹈作品中,很多都是取材于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水平,有利于舞蹈人才对于舞蹈的表现力的提升。无论国内外,都有很多这种基于文学创作所创作出来的舞台剧,例如根据鲁迅的作品《伤逝》、《祝福》所改编的同名舞蹈作品等。

結语

提高舞蹈人才的文学鉴赏水平和音乐鉴赏水平,可以让舞蹈的文化内涵增加。舞蹈的情感表达所依靠的是人的肢体动作语言,这种语言是无声的。所以说,人的肢体动作是舞蹈艺术与文化的基本前提。舞蹈也是文化现象,因此它也具有文化现象中共同的三元素,即是形式、心里和理念的共同体。中国的舞蹈文化必将脱胎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它具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无论是民间舞,还是古典舞,没有哪一种中国传统舞蹈是可以脱离中国的思维方式和传统观念的影响的。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发展,发掘和发展舞蹈中的文化内涵已经逐步成为了高水平舞蹈的要求。这就要求各位舞蹈人材,能够从实践中出发,从文学与音乐中汲取营养,将现实生活作为灵感的源泉,创造出更高水平的舞蹈形象与舞蹈作品。舞蹈不在只是一种无关紧要的娱乐形式。更是人们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生命本质的表达。它和其他任何艺术形式一样的严肃和重要。因此,对于舞蹈方面人才,无论是社会或是舞蹈界本身都提出了更高的诉求。因此舞蹈人才绝不能仅仅只精通舞蹈技巧和舞蹈语言,在其他的,艺术鉴赏方面也需要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不断进步。要能够把文学,音乐,等各种艺术形式与舞蹈相结合,使其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发掘舞蹈内在的人文内涵和文化内涵。进一步推动舞蹈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政协安庆市文史资料工作组.安庆史话[M].安徽:安庆市图书馆资料室编,1979(3).

[2]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6)第二版.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舞蹈
你可曾见过父亲的舞蹈
学舞蹈的男孩子
冰上舞蹈搭档
我和舞蹈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