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差异影响下的模特审美观
2018-10-22米平平郝丽
米平平 郝丽
摘 要:中西方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碰撞屡见不鲜,在审美文化中多见于艺术家的创作作品中,而在时尚行业中,多见于世界各大秀场上形象各异的亚洲模特和欧洲模特面孔的差异性,从最早的“丑女”吕燕成为超级模特一跃代言成为亚洲模特的风潮那一刻起,面对中西方审美文化差异下的模特审美观,就开始不断被误解、被解读、相互融合,直到今日活跃在时尚舞台上的模特面孔已经非常多元化,将这一过程拿来回味,会发现在其中有众多元素影响,本文即从中西方文化的影响入手,发掘文化差异下的审美差异,以至影响模特审美观的各种时尚“乱”像,例举出国内外有代表性的模特,来佐证和对比,从而论证中西方文化差异下模特审美观的各种差异化表现及其根源。在此所提及和讨论的都是以女模特为例,男模特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内。
一、中西方文化差异
1.文化概述
一提起中华文化,含蓄、内敛等关键词就跃然纸上,东西方文明下都有属于自己的特定民族文化背景,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另东西方分别隶属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其在发展过程中分别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并处于不同层面的人类文明。在受到各种民族文化影响的同时,也受制于一定的民族文化,在这种民族文化差异化中产生的意识差别中,使得西方产生了以物质文化为基础的物质文化。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华文化从本源上就是以精神为重。
2.差异性表现
(1)思维方式上
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逻辑思维和实证剖析的思想进一步流行开来,演变成为西方人大多数人惯有的思维方法和思考惯性,正是这种思潮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快速推进了西方的科学发展。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演变不是经历归纳推理,而是在经验和常识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规律和本质通过辨认、识别的方法加以认知。无论是主体道德还是价值标准都在个体中不具备代表性,而是一种继承和传承的印证。因此,西方注重做出来,并说服我;我们则注重看别人怎么说怎么做,并求助过来人的经验来判断。模特属于舶来品,原本就属于西方文明衍生物,而当时我们正处于模特行业发展的起步阶段,急需在世界发声,因此在美国福特模特经纪公司评委的一致认可下,选拔出陈娟红作为冠军代表中国参加当年的世界模特大赛,陈娟红也不负众望获得前八强并获得“世界超模”的荣誉称号。
(2)自我价值取向上
西方人大多重视个体,即我是谁,我要做什么。重视以自我为中心,重个人、重自我。中国人普遍有强烈的集体意识,重团体、重和谐。西方人认为个人是人类社会的平等基石,唯有独立的个体强大,集体、国家才强大,个人高于集体,个人高于社会整体,每个人都是平等且值得被尊重的。同时西方社会排斥一致性,缺乏个性会被认为没有思想,鼓励每个人自由表达自己独特的个性,越是敢于且成功表现出自我个性的,越是被认为是成功体现其人生价值的。因此在西方艺术表达方式中,个性化成为主流,标准化则被认为是非艺术的。而中國艺术根源于的华夏五千年文明,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文艺工作者,在自我价值中的表达依然遵循先国家、后个人,个人服从集体,国家高于个人这一基础价值观。因此,在个性化竞争中,比如选美大赛、模特大赛中需要张扬比赛选手个性,突出自我表现的时刻,中国选手大多选择不做“出头鸟”。
3.审美差异的根源
中西方文化差异下的审美差异,在生活中并不少见。我们对美的标准则是:白、浓眉大眼、骨架略小、纤细的美。在如此大的差异下引发我们思考,不难发现,中西方审美差异源于中西方文化差异,除了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的差异以外,对美的标准也同样千差万别。美国强调男女平等,双方都需要在社会中承担各自的社会责任,因此更受青睐的女性特质就是:有主见、能干聪明、有品位、健壮性感、见多识广。比起中国大多数以弱美、柔美盛行几千年的女性美标准,西方更欣赏那种富有活力、健康积极向上、独立自主的女性。
二、时尚中的种种审美现象
1.国际时尚舞台上的“丑女”
按照中国大众审美观,吕燕不是美女,甚至在一开始出道被人冠以“丑女模特”,单眼皮,厚嘴唇,塌鼻子,双眼略分,如果不是遇到伯乐造型师李东田,拍出那张经典的雀斑照,国外星探就不会一眼发现这个独特的女孩,也就不会成就中国第一位走出国门的世界超模。吕燕颠覆了当时国内模特审美的标准,也向国际时尚舞台输送了具有中国另类个性化的模特审美观。吕燕的丑是相对于传统中国审美标准下的丑,在与国际化接轨的摄影师镜头中,吕燕传递出的是一种另类的个性美,一种看过一眼就不会忘记的美,一种区别于普通美女的独特味道之美。自此,我们也开始审视我们的审美标准,开始接纳多元化的个性之美,开始学习国际时尚舞台中需要我们恶补的内容,开始调整并且向西方审美靠拢,在犹豫不决中选择依旧前行。中国模特开始走向世界舞台,并陆续诞生了多元化审美标准下的超级模特。
2.西方审美观选拔出的模特
在西方审美下的超级模特并不都是高大貌美,必须提及的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掀起的简约主义与病态美学下超级模特凯特·摩丝(Kate Ann Moss),身高只有172cm,她没有丰满的身材,身材瘦小甚至会显得瘦骨嶙峋,然而当代许多著名的服装设计师都非常喜欢用她做模特。摄影师尼克·耐特赞许她不仅有着美丽的外表,而且更有颗坚强的心与过人的聪慧。所有这些特点在她身上完美地融合使得她可以吸引全世界的粉丝们为她狂热为她痴迷。最重要的是凯特能保证自己独具魅力始终屹立在时尚舞台的最前沿,她最大优势是"她像变色龙一样,能胜任不同角色"。在2015年度世界超模收入排行榜中,她甚至超越同时期许多年轻模特,以不俗的成绩名列榜单。
3.中国审美观选拔出的模特
以下让我们历数各个时期最具代表的模特,来回顾和思考中国模特审美观的变化是如何产生的。作为第一批吃螃蟹者,彭莉、叶继红等开拓者成为中国第一批通过全国性的模特大赛选拔出,走出国门代表中国与世界模特并肩参赛的职业模特,当时模特的条件已经在身高上达到178cm的国际标准,但面孔上仍然选拔的是传统审美标准下的美人。2000年作为一个分水岭,2000年之后中国进入超级模特时期,大量优秀的模特活跃在世界时尚舞台上。
三、跨文化差异下的模特审美观
1.中西文化差异下的审美差异
中西方文化差异下的审美差异,在模特审美标准中,概括起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地域性特征明显,无论是非洲裔、华裔、还是欧美模特,无一不代表着所属族群的特征,比如肤色、发色、眼睛的颜色等,都代表着族群的特征。国际舞台上虽然都仍是白人模特的天下,也会有亚裔、非洲裔模特的身影但为数并不多,可是随着中国国家实力的提高,亚裔模特也从早期日裔、韩裔模特独霸一方演变成为中国模特占据一席之地,中国模特成为世界时尚舞台中亚裔模特的主流军。
对个性化的包容程度,不难看出一些“怪异”模特的当红主要还是出现在西方欧美模特圈中,其对个性化模特的包容性往往大于我们。这与西方社会高度尊重个体的社会认知不无关系,同时也与西方时尚行业的包装、宣传以及模特经纪的发掘都有很大关系。中国时尚行业虽然发展至今已经非常具有竞争力,但由于时尚并非中国原产,无论是时尚还是模特这个舶来品标准仍在西方,因此对个性化的消化能力,还不足以成熟。
全球时尚行业对中国时尚消费能力的重视程度,不可否认中国在世界经济文化等综合国力、国民收入水平等方面已经有了质的飞跃,没有哪个品牌可以忽视中国的消费能力。因此,在时尚这个非常现实的行业中,由中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带领下,中国模特在世界时尚舞台上的地位也不容小视,大多数时尚品牌都希望能够捕获中国这个巨大的消费市场,而随着中国模特经纪的进一步开放,在与世界模特经纪公司的良好互动下,越来越多的中国模特走出国门,我们也可以在世界时尚舞台上看到更多的中国模特的身影。
2.中西方时尚审美差异下的模特标准
无论是西方欧美模特还是中国模特的审美选拔标准,在一定时期内并非单一,而是呈现出多元化和多变的趋势。欧美模特对自身模特的选拔标准多是健康、个性和让人过目不忘的,除却一些昙花一现的怪审美、反审美模特之外,职业生涯中能够持续不断站在舞台上的模特,大都是积极健康、符合大众审美标准,代表其族群大部分审美特征的。中国模特则体现出双重标准:一是国际范,单眼皮、骨架大、非浓眉大眼式的美女,身高178cm以上,非常具有个性化,大多偏中性,并不符合大部分国人的审美标准。二是标准范,浓眉大眼、高鼻梁、小嘴、黑发披肩,骨架偏小,身高170cm-178cm左右,符合大多数国人的审美标准。
3.中西方模特审美差异下对流行文化的影响
在西方人眼中,中国人最具代表性的面孔就是花木兰式的美,由此诞生了好莱坞中国美女标准形象:长眉、细眼、高颧骨、大嘴巴、小麦肤色。中西方审美差异下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花木兰还是哈利波特的初恋女友张秋,刘玉玲、百灵还是全安琪,在西方受欢迎的东方面孔,与中国人对美的看法还是差异较大的,与当下中国人普遍喜欢的浓眉大眼黑发披肩、小脸、肤白、苗条是有很大区别的。
结语
在越来越多中国模特走向世界舞台,越来越中国面孔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同时,也有更多的西方面孔出现在我们周围,世界在多元化融合中交流、碰撞。研究中西方审美文化差异首先要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背景,尊重族群特征,接纳族群文化,在不同审美文化中总结、归纳出中西方模特审美观的差异,有助于从误解中寻找解读和被解读,从差异中寻找相互融合。一方面有助于帮助中国模特更好地进行職业规划,一方面有助于中国模特良性互动的走向世界,更重要的对于中国时尚行业的发展方向以中西方跨文化研究提供一些参考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李平. 边缘模特挑战极致审美[J]. 中国服饰,2015(9).
[2]张汝山. 当下时尚模特文化审美批判[J]. 滨州学院学报,2015(2).
[3]金润姬. 探析新时期时尚模特文化审美批判[J]. 中国校外教育,2013(33).
注: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科“十二五”规划学科共建项目《广东省高校服装表演专业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研究》(GD12XYS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