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香港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探析

2018-10-22刘咏松

艺术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平面设计香港

刘咏松

摘 要:香港与内地在民族传统、文化基因上虽同属一脉,但现代香港走过的是一段异于内地的发展道路,香港作为中国内地观察世界的“前沿哨所”和重要的国际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伴随着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香港的现代设计尤其是平面设计领域取得了非凡的发展成就,20世纪八十年代,香港已成为亚洲重要的平面设计中心。解析香港现代平面设计发展的历程,考察香港现代平面设计活力四射的本源,无疑对内地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有所启示。

关键词:香港 平面设计 内在动力

香港现代设计主要指20世纪五十年代至今这段时间的设计。香港平面设计作为香港现代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离不开香港独特的中西方文化碰撞与交融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香港现代平面设计的价值和地位,在于其多元、混合设计中形成的特有形态和深远内涵。

香港平面设计大体上经历了酝酿与演进、转型与发展、交融与图新、进取与拓展和特色与多元等五个发展时期。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起步,七十年代在国际上开始崭露头角,八十年代成为亚洲重要的平面设计中心,今天依然在亚洲乃至国际平面设计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一、酝酿与起步时期

20世纪五十年代,香港的平面设计开始进入酝酿与起步发展时期。文字设计、标志设计、广告设计等方面出现新的发展。文字设计应用广泛,涉及报纸、商品包装、标志、海报、书籍等各个方面。文字设计的类型主要有手写字体、印刷字体、美术字体的设计,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平面美术字设计之外,还出现了大量立体美术字、创意美术字的设计。至五十年代末,美术字体的使用已很广泛,形式也呈现多样化,字体的编排方式也趋向自由,有竖排右至左,横排右至左,极少量的横排左至右等。

标志设计主要集中在商品标志设计方面,受到西方设计文化及理念的影响,同时受本土文化思想及商品市场变化的影响,出现“中式简洁”的造型风格。代表性的有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标志、南山出版社标志、九广铁路标志、百代唱片公司标志、红宝石餐厅标志等等。

广告设计方面,随着香港经济的蓬勃发展,香港广告商会(TVB)的成立,广告业也逐渐活跃,这一时期的广告主要是报纸广告和电影海报两大类型。报纸广告是近代商业广告的重要形式,这一时期的香港报纸广告在图文版式、字体设计、插图设计等方面受到西方设计的影响比较明显,广告的内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电影广告(海报)兴起,并逐渐独立出来成为一个专门的广告设计种类,表现手法从常用的剪贴、手绘、几何构图的表现手法和表现方式向彩绘、印刷过渡,如电影《人之初》海报、《诱惑》、《四千金》、《金嗓子》、《陈村种水观音》、《关公千里送嫂》等。

二、学习与借鉴时期

20世纪六十年代伴随着香港经济的转型,建筑业、印刷业开始走向繁荣,香港平面设计在中外文化的交流撞击中,步入学习与借鉴时期。这一时期的香港经济由于受到欧美等西方国家的主导,加上平面设计及教育都刚刚起步,受到欧美等西方国家的影响很大,作品以西方设计风格和理念为主,传统文化传承和中西融合的还不多见,但香港本土的第一代平面设计师也还是逐渐崭露头角,最为突出的是书籍设计、广告设计和包装设计等方面。

书籍设计呈现多元化状态,一方面具有传统气质韵味的作品彰显六十年代的时代特色,如《大学生活》、《海光文艺》、《欧洲杂志》、《纯文学》、《文林月刊》等,书籍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手绘是主要表现手段,色彩艳丽,个性鲜明,创意十足;另一方面,受西方设计思想和设计师影响,带有鲜明西方设计理念和形式美感的作品大行其道,如石汉瑞钟培正等设计大师的设计作品,书籍的版式、色彩、印刷工艺等融入了鲜明的西方设计理念。传统与现代、东西方文化交织,在书籍设计中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广告设计迎来加速发展时期,1961年,香港广告客户协会(HK2As)成立,为广告业蓬勃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这时期的广告主要类型为报纸、杂志广告和巴士广告。报纸和杂志广告受西方设计理念的影响明显,以石汉瑞为代表的设计师,注重画面比例与形式美感的追求,摄影技术、黄金比例、漫画等表现方式与方法的引入,使报纸与杂志广告呈现出新的气象;香港的巴士广告随香港巴士(主要是双层巴士)的出现而出现,因双层巴士有巨大车体,可以在移动中让受众接受到广告信息,同时可以美化城市景观、营造现代化城市氛围,所以很快被香港广告业界选中并推广。

包装设计也具有鲜明的特色,包装的种类主要有生活用品、药品和工业用品等几大类,包装材料主要是竹、木、纸、陶等材料,在包装画面及图形表现主要采用集合构图、中英文结合、照片表现等时代感强烈的表现形式,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和西方设计理念的完美融合。

三、交融与图新时期

20世纪七十年代,香港经济加快发展,工商业出现繁荣景象,香港平面设计的商业化进程也明显加快。以石汉瑞为代表的境外设计师、以王无邪为代表的海外学成归来设计师以及以靳埭强为代表的内地到港优秀设计师汇聚香港,同时,以韩秉华、陈幼坚、余奉祖、黄健豪和莫康孙等为代表的香港第二代设计师开始崭露头角,他们共同为香港的平面设计发展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香港平面设计发展呈现交融与图新的态势{1}。

这一时期的平面设计主要集中在文字设计、标志设计和广告设计领域。文字设计应用从广告设计拓展到书籍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等领域,文字设计开始反思西方设计理念,探索中西文字的形式与表意意义,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注重对本土文化理解,强调文字的内涵设计。

标志作为商务、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在这一时期得到快速发展,并出现多元化的发展形态,最为典型的就是将中国传统图案作为重要的设计元素,借鉴西方设计理念,运用点线面構成、打散重构等方法与手法,创造出诸多经典的标志设计案例,代表性的设计师有石汉瑞、王无邪、靳埭强、余奉祖、韩秉华、蔡启仁、何中强、吴文炳和张再厉等。如靳埭强设计的联合企业有限公司标志,靳埭强先生根据联合企业为纯粹的以投资牟利的商业机构特点,采用隐晦的方法表现企业的行业性质,以算盘珠子为基本型,在长方形的重复网格中将算盘珠子排列成联合企业名称英文首字母“aic”字母造型,体现“如意算盘、精打细算”的投资方针,形义结合,非常完美。

广告设计注重创意和形式,追求创新。企业和组织纷纷将广告作为推广产品、建立品牌、塑造形象的重要媒介和手段,广告已深深融入到百姓的生活中,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代表性的有陈幼坚、靳埭强、张树新、蔡启仁和余奉祖等,如靳埭强与张树新合作的“第三届亚洲艺术节”宣传海报是当时经典的作品。这幅海报选择脸谱为意象,为了表现地区性和多样化的特点,运用了印度舞者的发饰、中国戏剧的眼部化妆、泰国面具的鼻形和日本浮世绘版画的口部图形,组合成面谱图案,另外将海报水平分为五格,上面第一格为文字,下四格为面谱图案,金色的标题配以彩色的脸谱,完美的营造出地方色彩和艺术气氛,适当地表现了主题。

四、进取与拓展时期

20世纪八十年代,香港迅速崛起为国际金融中心,为全球第三大银行集中地。香港经济的迅猛发展促进了艺术设计的发展。这时期香港的设计团体与组织不断得以完善,“香港设计师协会”在促进香港设计规范发展、为设计师提供各方面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香港的艺术设计在国内外的到广泛的关注。这一时期平面设计的显著特征是在吸收国内外各方面营养的基础上,运用西方先进的设计理念与思维,将电脑制作广泛应用到平面设计中,彰显自身设计特色,在标志与企业形象设计、广告设计等领域创造了不少经典作品。如标志与企业形象设计方面代表性的有石汉瑞为汇丰银行设计的标志。汇丰银行的六角形logo叫Hexagon, 中央两个红色的三角形尖角相对,构成的形状像个沙漏,象征财富不断积聚;两旁各有一个红色三角形,尖角分别指向左右两边,象征业务不断扩展。

这一时期,传统的广告设计得以深入发展,广告牌行业兴起并飞速发展,巨幅广告和交通工具广告相当在世界上颇具影响力,广告公司、广告媒体迅速增长。据统计,八十年代,香港的广告公司已近千家,报刊、杂志、电台、電视台等广告媒体已有几百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设计师有靳埭强、石汉瑞、朱家鼎、余奉祖、陈幼坚等。他们具备高超的驾驭能力,善于在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思维中找到平衡点,在挖掘民族文化底蕴和本土意识同时,将古典情愫与西方现代设计理念融合,借助现代科技设计表现手段,体现中西文化交融的艺术特色{2}。如靳埭强先生将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与现代设计巧妙完美结合的经典之作《香港现代中国艺术家联展》海报,石汉瑞先生为汇丰银行设计的1980年年度报告广告设计,朱家鼎为铁达时表所做的广告设计,陈幼坚所做香港中艺广告设计,余奉祖先生所做的Cetec家具广告设计等等。

五、特色与多元时代

20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香港平面设计的物质经济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网络新时代的演变,香港的平面设计在排解外来文化的挤压中,更加注重各种文化的交融,开展与内地的交流,采用现代科技手段从事设计活动,在国际性和民族性,共性与个性上寻求统一。这一时期,字体设计领域出现了颠覆性的研究与创作,根据文字的文化属性和传统思维,研究文字的可塑性,探讨西方解构主义风格在字体设计中的应用同时,陆国贤就是新一代字体设计师的典型代表。另外,由于这一时期软件技术的快速发展,出现了电脑字体设计热潮,虽作品水平良莠不齐,但也出现不少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主要应用于包装设计、广告设计、书籍设计以及企业形象设计领域。

九十年代以后,随着香港经济的再次转型,香港作为世界级的金融、贸易、信息中心,广告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成为整个东南亚地区广告中心,被称为“亚洲广告之都”{3}。香港的广告公司具有的高效运作能力,在策划、创意、制作领域具有先进的理念与技术,具有卓越的管理与服务机制,还有高素质的设计创意制作人才储备,以及丰富的国内国际广告运营、交流与合作经验,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这一时期广告的主要类型有商业广告、公益广告、文化宣传广告和社会问题招贴等形式,最具代表性的设计师有靳埭强、石汉瑞、陈幼坚、余奉祖、韩秉华、刘小康、朱家鼎、李永铨等。另外,这一时期香港的各类设计活动与大赛频繁出现,如香港4A广告创作大奖(金帆奖)、香港HK4As广告创作大奖、香港十大电视广告奖、龙玺全球华文广告奖以及香港设计双年展等等,极大地促进了香港广告设计的发展。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香港包装设计,因香港有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了解国际市场品味、熟悉国内及香港本土文化的设计师,他们善于在包装设计中体现中西合璧,创造出具有国际化水准的包装设计作品{4}。代表性的设计师有刘小康、陈幼坚、李永铨等,如刘小康为屈臣氏设计的包装设计,在品牌“至清至纯”的品牌形象引导下,创造了全新的、极具时尚品味和个人风格的新包装,大获成功。该设计低调但有力地强化品牌形象,而水樽则变成最小型却极度普及的公共艺术空间,呈现香港亦中亦西,多元又灵活变化的城市文化特征。

在书籍设计与工艺方面,这一时期的书籍设计创意性被更加突出的强调,强调书籍的美学价值,书籍在审美、功能、印刷、材料和观念上均取得很大的进步,书籍设计表现也出现多元化的形态,研究读者对于书籍的阅读体验。代表性的设计师有廖洁莲、李永铨、刘小康、韩秉华等。

品牌与形象设计方面,基于企业与机构对企业形象重要作用的认识,这一时期香港的标志品牌设计继续得以健康发展,除了企业注重标志品牌形象的建立与推广外,政府机构也表示出了足够的重视,香港特区政府、凤凰卫视等都设计了新的标志与形象。如陈幼坚为香港城市形象设计的标志,无论在创意、形象,还是内涵方面,都不失为经典之作{5}。

六、香港现代平面设计发展的内在动力

1.独特的地理环境及人文背景

香港(Hong Kong),地处中国华南地区,珠江口以东,南海沿岸,北接广东省深圳市,西接珠江,与澳门特别行政区、珠海市以及中山市隔着珠江口相望。香港是一座高度繁荣的国际大都市,全境由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等3大区域组成,陆地总面积为1104.32平方公里。从香港千百的发展历史中可以看出,绵延几千年的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共同作用,形成了香港深远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独特的发展轨迹。香港优秀的海陆空交通枢纽作用,为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核心区域,一方面香港将西方设计理念导入,同时将灿烂中华文化传递给西方社会;另一方面在传承中华母体文化的同时,汲取西方优秀文化艺术的精髓。在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产生碰撞与传承融合过程中,成就融汇东西、既中且西、中西合璧的独特文化形态。这种社会文化形态,为香港平面设计发展提供了国际化的舞台空间和土壤。一大批中外平面设计师在获得西方优秀设计理念的同时,不断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使香港平面设计呈现出既有现代设计的表现手段和方法,有兼容并包的弘扬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显著特点。

2.香港经济的迅速发展

香港近百年经济发展的历史中经历了两次经济转型。20世纪五十年代以前,香港经济主要以转口贸易为主。20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是香港由港口贸易向工业化过渡时期,是香港经济的第一次转型。从20世纪七十年代初开始,香港推行经济多元化方针,香港金融、房地产、贸易、旅游业迅速发展,特别是从八十年代始,内地因素成为推动香港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外部因素,香港的制造业大部分转移到内地,各类服务业得到全面高速发展,实现了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的第二次经济转型。{4}今天的香港已发展成为亚太地区的国际贸易、金融和航运中心,与纽约、伦敦并称为“纽伦港”,是世界第十大贸易实体,是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和最具竞争力城市之一,在世界享有极高声誉。从香港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历程可以很明确的看出,香港平面设计发展经历的酝酿与起步、学习与借鉴、交融与图新、进取与拓展到特色与多元等过程与香港经济的发展过程同步对应,充分说明了经济的发展是推动平面设计发展的原动力所在。

3.香港设计教育持续发展

香港历来重视设计教育问题,香港现代设计教育起步于20世纪五十年代,1955年,在香港美术专科学校成立设计系。1960年在“中华厂商联合会”的资助下香港工业学院开设商业美术系。这一时期香港的设计教育处于起步阶段,設计教育的条件和课程的开设远不如大陆的美术院校,教育水平底下,没有取得什么成果,设计仅仅停留在模仿抄袭的层次。这一现象引起了政府关注与担忧,从六十年代开始,政府开始选派官员到英国、澳大利亚及德国考察学习,希望以此推动香港设计教育的发展。

20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随着香港理工大学设计教育发展,香港地区设计教育开始获得快速发展。香港理工大学成为培养艺术设计人才重要的院校,在开放、多元的教师和学生背景下,提倡以“人为中心”设计教育理念,主张拥有不同文化背景、设计理念和设计思维方式的人在教学研讨与实践中充分发挥自身特长与优势,对同一问题开展不同的研究与处理{6}。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设计人才。同时这一时期的设计教育得到一些大师级设计人士推动,一批留学日本、德国及美国的香港设计师留学学成返港,在香港从事美术创作与设计教育活动,对香港新一代设计师的成长起到重要的作用,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王无邪,他在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开设的一户设计课程,吸引了一大批艺术与设计的爱好者前来学习深造,靳埭强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关于王无邪对香港设计教育的重要影响,正如靳埭强所说:“在那些致力于香港现代设计教育的开拓者之中,王无邪先生是其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人物。他最先在香港中文大学校外进修策划设计文凭课程。他以德国包豪斯学院的美学思想为基础,编写了一套以理性分析造型美学的论著,风行世界。王氏后来在香港理工大学任主任讲师,主理基础设计学科,他对香港新一代设计师有深远的影响”{7}。

八十年代,在香港第一代设计精英、艺术家及设计教育家王无邪、靳埭强、韩秉华、黄海涛、梁巨廷、苏敏仪及王维彬等人的精心筹备下,香港正形设计学校与1980年成立,在“推广专业艺术,培养设计人才”的宗旨下,开设了商业设计、平面设计、室内与环境设计等6个设计专业方向,为大量有志于艺术与设计的青年提供了学习与进修的机会,培养了不少设计人才。

在香港设计与教育深入快速发展的影响下,全社会形成重视设计的风气,香港政府部门曾与七十年代召集设计教育院校和设计团体协会,研讨香港中学美术以设计教育为重心的议题,对香港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结语

香港现代平面设计在不到100年的发展时间里,便在国际设计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并一度大放光彩,并与香港社会发展建立起一种难以分离的关系,引领并促进着香港经济的发展,成为香港现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香港现代经济、现代设计,尤其是平面设计发展的了解,不难感受到设计对香港的意义。了解香港平面设计发展及其风格特征,对今天的内地设计业界、政府以及民众来说,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外来文化的撷取和吸纳等许多方面值得借鉴和学习。

注释:

{1}{2}{3}{4}{5}{6}万长林.香港平面设计史[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012.

{7}席卓羚.近五十年香港与大陆海报文化之比较[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硕士论文,2008.

参考文献:

[1]陈偲.陈幼坚设计理念与方法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5(04).

[2]胡振国. 深港经济合作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博士论文,2005:(04).

[3]马艳秋. 国内城市建设跨国采购中心综合竞争力的比较[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10(07).

注:本文系2014年度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项目。

猜你喜欢

平面设计香港
繁华背后,是一个念旧的香港
香港之旅
展与拍
行走在本土与全球化之间
论平面设计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借鉴
论空间视角下平面设计的视觉延展探
儿童插画在平面设计中的表现形式及发展趋势探究
平面设计中数码摄影的应用和发展趋势探讨
现代平面设计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我们应该向香港学什么---参加香港工商业研讨班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