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A方法的医药相关类高职院校教育发展效率研究
2018-10-22刘芳张彦文杨文秀
刘芳 张彦文 杨文秀
摘 要 基于DEA方法中的CCR、BCC模型对我国58所医药相关类高职院校教育人才培养发展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医药相关类职业院校总体效率较低,一半院校存在投入过多产出不足態势,48所高职院校规模效率值、总体效率值均小于1,其中,有12所高职院校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状态,35所院校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状态。为保证院校整体办学效益的提高,有待建立以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导向的考核绩效机制和资源合理配置途径,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以充分开发社会有效资源。
关键词 DEA;医药类;高职院校;教育发展效率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8)11-0024-04
2013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15年《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等相关文件的颁布,对医学相关高职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本文从投入-产出角度,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模型,以医药相关类高职院校为例,对我国高职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进行研究,为进一步合理配置高职教育资源和促进医药相关类高职院校发展提供科学建议。
一、研究对象的选取与基本情况
(一)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2015年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报中医药相关类高职院校作为研究对象,剔除2015年没有毕业生的院校及部分数据不全的院校,共选取58所,包括(中)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3所、医学专科学校1所、(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10所、卫生职业学院8所、卫生职业技术学院5所、药品食品职业学院2所、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1所、食品药品职业学院1所、药科职业学院1所、护理职业学院5所、护理高等专科学校1所。
(二)58所医药相关类高职院校基本情况
为了统一口径,同时也为了使数据具有可比性,借鉴相关研究者的做法[1],本文围绕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重新筛选了医药相关类高职院校的投入和产出指标。选取生师比(x1)、企业兼职教师专业课课时占比(x2)、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x3)作为医药相关类高职院校发展的投入指标,它们代表了人、财、物的各种要素投入。其中,企业兼职教师专业课课时占比能更真实地反映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兼职教师参与教学的情况,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不但反映出学校固定资金的投入,也反映出高职院校对实践能力培养的关注。选取就业率(y1)、招生人数(y2)、母校满意度(y3)、雇主满意度(y4)作为医药相关类高职院校发展效率的产出指标,它们从社会影响、学生满意度、用人单位满意度不同角度描述了人才培养的成果,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58所医药相关类高职院校发展效率投入与产出指标基本情况
指标 就业率(%) 招生人数(人) 母校满意度(%) 雇主满意度(%) 生师比(%) 企业兼职教师专业课课时占比(%)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元)
最大值 99.43 12237 100 100 84.5 96 27290.84
最小值 78.22 950 83.2 59.23 7.8 4.67 122.353
平均值 92.65 2753.67 95.24 93.64 17.80 29.39 8201.47
中位数 94.53 2509 95.84 95.6 15.37 20 7152.67
二、数据分析方法与结果
(一)DEA方法和模型
DEA方法通过建立一个线性规划模型,对各个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DMU)做出相应的评价,可对同一系统内的各个决策单元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其可根据系统输入和输出的指标,建立相应的评价模型,从而得到每个评价单元的效率评价值。DEA法中用于衡量相对效率的方法有很多种,最基本的模型有CCR模型和BCC模型,这两种模型一般用于对同一时期生产前沿面下生产要素配置效率进行分析[2]。
CCR模型[3]主要用于评价决策单元的技术有效性和规模有效性,判断“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是否同时发生,即总体效率(Overall Efficiency,OE),其利用决策单元的输入输出数据,直接建立DEA模型,结合线性规划的对偶理论和非阿基米德无穷小的原理,计算判别决策单元的DEA有效性。该模型测定的技术效率是在规模报酬不变假设下的相对效率,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并非每一个DMU都能够在固定规模报酬下生产,也可能是处于规模报酬递增或递减的状态,DMU的无效率除了可能来自于本身的投入、产出配置不合理外,也可能是由于自身规模不当造成的。BCC模型剔除掉了规模报酬不变这一限制条件,并且将总体效率分解为纯技术效率(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PTE)和规模效率(Scales Efficiency,SE),主要用于研究现有决策单元的单纯技术效率,指的是在既定的条件下,现有的资源投入所能获得的最大产出的能力。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在不改变各投入要素的条件下,如何使医药相关类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产出最大化,选取以产出为导向的CCR模型,此模型是同时针对规模有效性与技术有效性而言的“总体”有效性;但CCR模型无法说明是技术无效率还是规模无效率造成整体的无效,因此需要利用BCC模型将技术效率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变化。
(二)数据分析结果
运用数据包络软件Maxdea 6.6,使用CCR模型和BCC模型对数据进行效率分析。
1.总体效率得分
总体效率反映了在财政投入既定的条件下,高职院校获得最大产出的能力,其最大值为1,即DEA有效,得分越低,效率越低。从表2中可以看到,医药相关类职业院校的平均效率得分为0.789,总体效率较低。总体效率达到最大值1的院校有11所,仅占18.97%。在非DEA有效的47所院校中,效率得分在0.60分以上的有43所院校,占机构总数的74.14%。总体效率最低的得分仅为0.247,说明与有效率的单元相比,仅达到了24.7%的效率水平。
2.纯技术效率分析
根据BCC模型,θ=1,代表相对效率较高,如松弛变量Si-和Si+均为0,则对应的DMU完全有效;如θ=1,如果Si-和Si+一项不为0,则为弱有效单元;其余结果是无效的投入产出单元。由表3可知,非纯技术效率有效(即θ<1)的有30所,均存在投入过多,产出也呈现不足态势。DMU2的有效值为0.982,为非DEA有效院校中最高的,而DMU53最低,有效值仅为0.306,应引起学校自身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导致各院校发展效率非纯技术效率有效的原因可以从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投入、产出两方面进行分析。编号01、02等30所院校属于相对于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各项产出水平而言,仪器设备利用的各项投入过多。其中,编号05、07等S1-、S2-均为0的9所院校因为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上投入过多,表明实训设施规模过大,但校企合作兼职教师承担教学和师资配置较为合理,应适当控制实训设施购置,现有设备条件下多进行实验实训项目开发和实施。除编号02、06、50等3所院校外,其余56所院校在师资配置方面都比较合理。21、52号院校在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上投入冗余的同时,也出现毕业生就业率、招生人数、毕业生对母校满意程度、用人单位满意程度等方面产出均不足的现象。
3.规模效率和规模报酬分析
规模效率值可以通过总体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的比值求出。规模效率值越高,表明该高职院校的现有办学规模越合适。当某高职院校的规模效率值等于1时,说明其处于规模报酬不变的状态。当某高职院校的规模效率值小于1时,说明其正处于规模报酬递增或规模报酬递减的低效率状态。从表2可以看到,规模效率值小于1的高职院校和总体效率值小于1的高校为48所,其中,有12所高职院校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状态,35所院校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状态。
此外,在这48所规模效率值小于1的高职院校中,编号08、09等15所院校的纯技术效率值为1,这说明该院校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已经實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引起其总体效率低下的原因是其现有的办学规模不合适。因此,对于该院校应在保持现有资源配置的前提下,扩大其办学规模。对于剩余的33所高职院校,其纯技术效率值和规模效率值均小于1,这说明这些高职院校既存在资源浪费的现象又存在办学规模不合适问题。因此,这些院校在调整办学规模的同时,还应优化学校内部的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
三、医药相关类高职院校发展建议
(一)建立以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导向的考核绩效机制
58所医药相关类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产出效率不高,DEA总体效率得分为0.789,而非 DEA有效的机构所占比例为61%,超过机构总体的一半以上;院校之间的工作效率差距较大,DEA总体效率得分最低的仅为0.247。针对目前拨款模式不具有效率激励效应的弊端,需要建立以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绩效拨款模式,将拨款额度与评估结果挂钩,明确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指标,通过绩效考核激励医药相关类高职院校对办学投入产出的重视,从而提高办学的整体效率。
(二)加强以人才培养质量建设为主要内容的资源配置
研究结果显示,只有18.97%的医药相关类高职院校达到总体有效,即处于规模效益不变阶段。对于规模收益递增的院校,则需要加大资源流向,最终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分配效率的目的。对于规模效益递减的机构,如果继续追加投入,人才培养毕业生就业率、招生人数等产出的增加幅度要小于投入的增加幅度,意味着投入的效率下降。但如果减少对这些院校的资源供给,又可能造成这类院校办学水平的下降,而更应强调以人才培养质量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合理资源配置。30所院校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投入过多,占整体51.72%,提示我们应对以人才培养质量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核心指标进行资源配置。
(三)深化校企合作,充分开发有效资源
纯技术效率分析结果显示,30所院校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上投入冗余,其中22所院校同时出现企业兼职教师专业课授课投入的冗余,对探索符合医学相关发展的现代学徒制模式,深化增加校企合作模式提出新的要求,一方面需要降低仪器设备资金投入,增加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和产值,另一方面需要合理开发校企合作课程、订单班特色课程,摒弃一味强调企业兼职教师授课,而理性回归到规划双师型教学团队提升联合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利用医院、企业资金、人员和设备,探索具有混合所有制特征的二级学院管理模式,通过合作办学、研发项目、建立工作站、人员互派、提供零租金场地、新产品展示、共同开发实训教材等途径整合学校和社会资源,从而保证院校整体办学效益的提高。
参 考 文 献
[1]陈祥碧.高职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有效性实证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5(17):8-12.
[2]陈婉琳.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财政投入效率评价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30-37.
[3]李科.基于DEA的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绩效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26):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