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及周边地区猪伪狂犬野毒感染调查分析
2018-10-22池晶晶李秀丽任卫科尹娇娇鄢明华
池晶晶,李秀丽,任卫科,尹娇娇,鄢明华
(天津市畜牧兽医研究所,天津 300381)
0 引言
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猪、牛和羊等家畜及多种野生动物发热、奇痒、呼吸和神经系统障碍为主的急性热性传染病[1]。猪是该病的自然宿主,可引起母猪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仔猪高烧、腹泻、抽搐等神经症状,两周龄内仔猪病死亡率可达100.0%;育肥猪发病后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及延缓出栏时间。该病广泛分布世界各地,我国及亚洲其他国家是PR的重灾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PR基因缺失疫苗引入并广泛使用,该病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得到有效控制[2-3]。然而,自2011年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免疫猪群中相继出现PR疫情,部分地区甚至大规模爆发,并呈现逐渐蔓延的趋势,给养猪业造成新的威胁[4-5]。为了了解天津市及周边地区PRV临床感染情况,天津市畜牧兽医研究所采集2010—2017年天津市及周边地区猪场的不同群体猪群的血清样品,采用PRV gE ELISA进行检测,了解PRV临床感染情况,为该地区PR防控及净化的制定方略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血清样品
血清样品采集2010—2017年天津市的宁河、静海、武清、西青、蓟县等各主要养猪区及周边地区的唐山、秦皇岛、廊坊、保定、石家庄及沧州等地区。
1.2 试剂盒
PRV-gE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IDEXX公司,方法按照试剂盒说明进行。
2 结果
2.1 不同年份PRV gE抗体阳性率概况
2010—2017年共检测血清样本44 091份,经统计PRV gE抗体总阳性率为38.8%。2010年PRV gE抗体阳性率最低为2.6%,2011年增长至16.0%,2012年迅猛增长至46.5%,2013—2014年连续两年进一步增长,其中2014年PRV gE抗体阳性率最高,达57.4%,2015—2017年连续3年逐年下降,从2015年的38.4%下降至2017年的32.4%。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2010—2018年6月天津市及周边地区PRVgE抗体阳性率
2.2 PRV gE抗体阳性猪场统计结果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天津市及周边地区2010、2011年所调查的PRV gE抗体阳性猪
场阳性率相差不大,分别为33.3%和35.0%,但2012年以来PRV gE抗体阳性猪场阳性率迅速上升,2013年达到最高,为93.1%,从2014—2017年以来又逐步下降,统计结果见图1。
2.3 天津市和周边地区间PRV gE抗体阳性率概况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天津市与周边地区猪群PRV gE抗体阳性率均是从2011—2013年逐步上升,且天津市PRV gE抗体阳性率明显升高幅度明显大于周边地区,但天津市从2013—2017年猪群PRV gE抗体阳性率又逐步下降,而周边地区PRVgE抗体阳性率上升至2014年的62.7%,之后从2015—2017年PRV gE抗体阳性率同天津市又逐步下降,同时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天津市的猪群。详细结果见图2。
图1 2010—2017年天津市及周边地区PRV gE抗体阳性猪场统计结果
图2 2010—2017年天津市及周边地区之间PRV gE抗体阳性率
2.4 猪群各群体PRV gE抗体阳性率结果
从2010—2017年统计数据可知猪群各群体带毒比较普遍,种猪群中母猪群带毒率最高,为41.3%,公猪群和后备种猪群相对较低,分别为28.7%和18.1%;生长猪群各群体相差不大,为41.6%~43.3%。种猪群中母猪群PRVgE抗体阳性率从2011年开始猛增,而公猪群和后备种猪群均从2012年开始大幅增长,均是在2014年达到高峰,之后在2015—2017年明显下降;生长猪群中的哺乳仔猪和保育猪PRVgE抗体均是从2011年开始增长,同样在2014年增长至高峰,之后明显下降,而育肥猪群在2012奶奶猛增至最高,达55.7%,之后连续4年逐渐下降,详见表2。
表2 2010—2017年天津市及周边地区猪群各阶段PRVgE抗体阳性率 单位:%
3 结束语
调查的血清样品主要采集自2010—2017年天津市各区及周边地区各市不同规模猪场,总血清样本总数量44 091份,追溯时间长达8年,区域覆盖范围比较全面。抗体检测在猪群免疫监测和疾病诊断中发挥着重大作用,由于目前国内几乎所有的疫苗生产企业均生产PR gE基因缺失活疫苗,且PR gE基因缺失活疫苗被猪场普遍使用,因而通过PRV gE抗体ELISA试剂盒可以区分免疫猪和野毒感染猪,从而可以为我们详实可靠提供猪群PRV野毒感染数据,为天津市及周边地区防控PRV的流行提供参考依据。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天津市及周边地区PRV gE抗体阳性率最低为2.6%,因而可以表明PRV在2010年全年在天津市及周边地区活跃度很低,PRV得到有效控制,然而从2011—2014年PRV gE抗体阳性率连续逐年增长,至2014年最高,达57.4%,这表明2011—2014年天津市及周边地区PRV活跃度比较高,感染性明显增强,这给PRV的防控带来新的巨大压力和挑战。从现在的研究结果显示造成PRV大面积流行主要是由于近年流行的变异PRV致病性及感染性明显增强所致,且传统的疫苗Bartha-K61株对变异PRV保护效果较差导致[6-7]。2014—2017年天津市及周边地区的PRV gE抗体阳性率连续降低,表明PRV变异株连续在该地区连续流行4年后得到有效的控制。
天津市及周边地区PRV gE抗体阳性猪场的阳性率统计结果显示,2010年与2011年差异不大,分别为33.3%和35.0%,之后连续两年迅猛陡增,到2013年PRV gE抗体阳性猪场高达93.1%,明显高于解伟涛等报道的2013年河南省PRV gE抗体83.6%阳性的猪场[8],但和谢伟涛等报道的2015年和2016年河南省PRV gE抗体阳性猪场相差不大[9]。赵青等报道了2013—2016年中国一些省市PRV gE抗体阳性猪场阳性率为73.3%~75.1%[10],造成此种差异可能和其采集的样本主要来自规模化猪场有关,但这均表明目前PRV gE抗体阳性猪场比较普遍,PRV防控形势比较严峻。
天津市和周边地区之间的PRV gE抗体阳性率统计结果,2010年天津市内的猪群PRV gE抗体阳性率和周边地区猪群PRV gE抗体阳性率均较低,分别为1.1%和3.9%,符合PRV净化标准[11],但遗憾的是当时均未进行区域净化。2012年天津市内猪群PRV gE抗体阳性率和周边地区猪群PRV gE抗体阳性率均迅速增长,而天津市内猪群PRV gE抗体阳性率增长更为迅猛,较周边地区高出19.3%,之后连续两年天津市内猪群PRV gE抗体阳性率增长的幅度均大于周边地区的猪群,究其原因这可能与天津市内区域生猪养殖密度高于周边地区及生物安全措施执行不到位有关,从而导致天津市内猪群与天津市周边地区猪群PRV gE抗体阳性率差异比较明显。天津市区内的猪群在2014年PRVgE抗体阳性率开始又逐年下降,而周边猪群PRV gE抗体阳性率增长至2014年的62.7%,和天津市区猪群2013年高峰期PRV gE抗体阳性率几乎相同,之后在2015年开始逐年下降,造成这种差异仍需进一步的调查分析。
2010—2017年猪群各群体PRV gE抗体统计结果,2011年母猪群PRV gE抗体阳性率明显大幅上升,这表明PRV最开始在母猪群中比较活跃,在其他群体活跃度相对低,同年哺乳仔猪和保育猪的PRV gE抗体增长也较快,根据抗体消长规律,该抗体可能为母源抗体[12]。在2012年公猪群、后备种猪群以及育肥猪群PRV gE抗体阳性率均迅猛增长,其中育肥猪增长最为迅猛,增长了54.7%,这表明天津市及周边地区猪群带毒比较普遍,且PRV在猪群中活跃度突猛增强。2013—2014年种猪群PRV gE抗体阳性率继续增高,其中2014年种猪群PRV gE抗体阳性率达最高,之后母猪群缓慢下降,公猪群和后备种猪群大幅下降,这表明该地区种猪群中PRV经过4年的流行后,逐步得到控制,但这提示我们控制PRV的流行任务仍比较艰巨,特别是种猪群中的公猪群和后备种猪群仍有较高的带毒率。育肥猪群在2013—2017年PRV gE抗体阳性率逐步下降,但同样仍较高。
当前由于PRV的再一次的流行,PRV gE抗体返阳的猪场陡然增多,猪群的各个群体特别是种猪群的带毒的现象比较普遍,而传统的疫苗株对其不能提供十分有效的保护,但令人高兴的是变异PRV的基因缺失活疫苗研究取得了重大成就[13-14],这将对变异PRV的防控及净化带来有利条件。根据以往的PRV防控经验,防控PRV的传播不能单靠疫苗解决问题,还应结合猪群免疫程序优化、生物安全及逐步净化种猪群PRV的措施相结合方可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