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那普利联合亚低温治疗伴H型高血压IS的临床效果

2018-10-22

西南国防医药 2018年9期
关键词:依那普利内皮细胞低温

赵 彬

H型高血压因发生高血压同时表现出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血 Hcy 水平≥10 μmol/L)而得名,受遗传因素与饮食特点的影响,我国高血压患者中约有3/4属于H型高血压[1],Hcy潴留对增加血流阻力作用较强,会协同增强高血压对脑血管的损伤作用。在诸多缺血性脑卒中(IS)的独立危险因素中,高血压危险性最高,可解释34.6%的IS患者发病机制[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是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物类型,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其中依那普利与卡托普利相比安全性较高,且药代动力学更适宜于脑卒中患者。本研究旨在探讨依那普利联合亚低温方案治疗伴H型高血压IS患者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2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220例伴H型高血压IS患者,按照患者入院顺序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110例。联合组中,男性57例,女性53例;年龄 57~79(68.4±9.1)岁;收缩压(SBP)(157.4±11.6)mmHg,舒张压(DBP)(94.6±6.2)mmHg;平均病程(1.4±1.1)d;合并高脂血症 41 例,糖尿病 24 例;颈动脉内膜增厚58例,产生斑块66例。对照组中,男性61 例,女性 49 例;年龄 58~77(67.1±8.3)岁;SBP(157.0±11.8)mmHg,DBP(95.1±6.6)mmHg;平均病程(1.5±1.2)d;合并高脂血症 45 例;糖尿病 22例;颈动脉内膜增厚60例,产生斑块71例。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临床症状与影像学检查结果均符合 IS 相关诊断标准者[3];(2)SBP≥140 mmHg 或DBP≥90 mmHg,并且合并有高Hcy血症(Hcy水平≥10 μmol/L);(3)年龄 50~80 岁;(4)病程≤3 d 者;(5)具备颅内高压、中枢性高热等亚低温治疗相关指征者;(6)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知晓研究内容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1)有外科手术指征或对本研究药物过敏;(2)怀疑有颅内血肿或未纠正神经原性休克者;(3)合并严重心、肺、肝、肾等关键脏器器质性病变者;(4)伴有严重感染、凝血功能异常或恶性肿瘤者;(5)继发性高血压或近1个月有ACEI类药物使用史者;(6)存在自发性或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者。

1.2 治疗方法患者确诊后均予以补充叶酸、调脂、抗凝、利尿等基础治疗,采用HGT200型亚低温治疗仪(设置水温为6~12℃),以置入导冷垫与衬套的降温头盔包裹患者头部,尽量使仪器与头盔水平;严密监测患者肛温与体温,并分别维持在33.5~34.5℃与33.0~34.0℃,持续治疗72 h。然后撤去治疗仪,换为远红外治疗仪复温,将复温速率维持在约1℃/2 h,直至肛温恢复至36.0℃时为止。联合组在上述基础上,服用马来酸依那普利片(依苏,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6567),10 mg/次,1 次/d, 伴吞咽障碍者经由鼻饲管服用。嘱患者及家属注意饮食搭配。

1.3 检测指标 于治疗前及治疗1 w后,常规采集患者静脉血样,提取血清,分别采用白细胞介素-24(IL-24)、内皮素 -1(ET-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血管紧张素原(AG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应的试剂盒,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在血清中的浓度。

1.4 疗效判断标准 治疗1 w后,根据患者血压、颅内压、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等改善情况评估治疗效果[4]:显效:血压、颅内压水平回归正常,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梗死面积缩小>50%,NIHSS评分≤4分;好转:血压、颅内压水平降低幅度>50%,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梗死面积缩小20%~50%;无效:上述指标均无明显改善或有恶化迹象。有效=显效+好转。

1.5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和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1 w后,联合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1)。

表1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n(%),n=110]

2.2 血管新生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1 w后,两组IL-24和ET-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联合组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而两组PDGF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提升,且联合组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 0.05)。 见表 2。

2.3 血管紧张素类水平比较 治疗1 w后,两组AGT和Ang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联合组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H型高血压与内皮细胞功能失调呈相互促进的关系,因而保护内皮细胞是控制H型高血压的最有效途径。ET-1与一氧化氮(NO)是由内皮细胞分泌、存在拮抗作用的血管活性物质,对血管收缩与舒张具有一定调节机制,是控制血压的一对神经-内分泌系统信使分子[5]。而Hcy代谢通路亦依赖于与NO发生亚硝化反应,因而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对改善高Hcy血症与高血压均有益处。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ET-1水平均有显著下降,且联合组下降幅度较大,说明依那普利能通过调整内皮细胞功能,减少ET-1分泌水平,有效降低因血管收缩引起的血压上升。

表3 两组治疗前后AGT和AngⅡ水平比较(n=110)

PDGF对血管中成纤维细胞与平滑肌细胞作用较强,还可诱导细胞迁移,有助于建立微血管网[6]。近年来多项研究发现,IL-24对大部分组织血管新生过程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尤其以针对血管丰富的脑组织,能下调其VEGF分泌量,抑制血管细胞增殖[7]。本研究还发现,两组治疗后IL-24水平有所下降,而PDGF水平有所升高,其中联合组变化趋势更大,提示依那普利联合亚低温治疗可通过增加PDGF表达,加快脑血管新生,有利于缓解缺氧、缺血所引起的病理变化。究其原因认为,亚低温可保护脑组织损伤后自修复机制,通过抑制脑组织坏死,上调血管增生相关蛋白与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而依那普利对内皮细胞改善效果良好,有助于促进神经结构重建疾病转归。

由于AGT可向各类血管紧张素转化,控制着整个RAAS体系的运行效率[8],也因此成为ACEI类药物作用位点。有研究认为,H型高血压产生的主要机制是,Hcy代谢异常致使体内还原性硫化物减少,使得AngⅡ相关受体表达缺乏抑制作用[9],从而对血管平滑肌收缩效应强度增加。加之Hcy还能诱导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激活炎症细胞,加重氧化应激损伤血管引起收缩,因而控制AngⅡ释放与起效是治疗的关键所在。本研究中,联合组治疗后AGT、AngⅡ水平均得到有效控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依那普利能通过调节RAAS系统,舒张脑血管平滑肌以控制血压,有利于阻碍脑缺血发展,对预后神经功能复旧有利。王博等[10]认为,IS后持续的高血压可显著增加脑水肿量,因而及时给予降血压药物对降低颅内压及残疾、死亡等不良预后风险有积极作用。但选取药物需避开可能造成血压过低的制剂,减少脑血灌注量不足、侧支血管开放不良等恶化因素的风险。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管新生因子水平比较(n=110)

综上所述,依那普利联合亚低温用于伴H型高血压IS治疗效果较为突出,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血管新生,改善内皮细胞功能,调节血管紧张素水平有关。

猜你喜欢

依那普利内皮细胞低温
《真空与低温》征稿说明
大型低温制冷技术新突破
HMGB1基因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分析
浅议角膜内皮细胞检查
原花青素B2通过Akt/FoxO4通路拮抗内皮细胞衰老的实验研究
零下低温引发的火灾
联合低温脱硫脱硝工艺研究
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
依那普利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表达及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