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调查和建议

2018-10-22江苏省总工会钮友宁

中国工运 2018年9期
关键词:产业工人职业技能职业

文/江苏省总工会 钮友宁

江苏作为我国东部沿海的创新型省份,随着全省统筹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越来越多城乡劳动者成为产业工人。江苏省产业工人占据全省职工总数的半壁江山,非公企业成为产业工人就业的重点领域,基本涵盖全省18个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涉及企业的劳动工种岗位5200多个,这是全省高质量发展和集约式创新的优势。深化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把江苏作为产业工人创新创业热土来培育,为高技能领军人才营造和谐包容的创业环境,为技术工人赋能成长成才提供职业通道,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职业技能构成体系,优化产业工人素质结构和培养方式,充分发挥国家创新型试点省份作用为江苏制造业持续跃升提供智力支撑。

主要问题

江苏全省产业工人队伍素质结构和生活状态,与永续发展和社会民生改善内在要求,与高素质产业工人的市场需求相比存在差距,突出表现在:产业工人素质结构不够合理,多数产业工人集中加工制造业的中低端,传统行业比重大且文化程度低,新生代农民工在产业工人数量中居于首位,产业工人职业素质受制“木桶原理”短板效应;技术工人总量偏少、普通产业工人技能单一,高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领军人才缺乏,成为影响企业生命周期率和竞争力的瓶颈;科技资源富集未转换为人力资本优势,产业工人成长成才的职业发展通道不畅通,产业经济政策和人才队伍激励保障不足,部分地区成为产业工人职业素质的“洼地”,落实企业与产业工人收益共享机制还有障碍;产业工人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不够高,参加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机会少,一线工人的收入水平偏低且增长缓慢;部分企业管理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意识缺失,个别企业侵害工人合法权益现象时有发生,产业工人依法维权的制度成本较高。

成因分析

江苏产业工人城乡来源和职业禀赋差异性大,由于市场机制和行业景气程度的交汇影响,全省产业工人队伍呈现加速分层分化趋势,有效代表和积极维护他们的多元利益诉求,仍需各级党委政府和工会合力推进攻坚。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

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的障碍。全省统筹城乡发展虽然取得了进展,但城乡二元结构对应的管理体制依然存在,人力资源自由流动和户籍管理限制多,抬高了劳动力流动转移就业的制度成本。

公共管理和财政保障的滞后。部分市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水平低,完善经济结构和社会保障体系需要漫长过程,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尤其是农村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成为短腿。

市场主体缺乏应有的活力和积极性。部分企业市场法人主体地位未得到尊重,市场机制对人力资源配置作用不够充分彰显,部分企业担忧职工职业培训后加速流动问题,对产业工人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热情不高,加上有些政府财政和公共财政的保障能力不足,制约着全省产业工人职业素质的均衡发展。

传统思想和社会文化的牵制。受到“重学历轻技能”社会就业思想文化的影响,“技术工人也是人才”未成为社会主流意识,缺乏崇尚职业技能和鼓励创新创造浓厚的社会氛围。

改革措施

江苏作为我国东部沿海的创新型省份,推进“互联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布局,以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为重点,加快实施“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建立普惠适度的创新技能导向的激励机制,完善产业工人成长成才的公共服务体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发展环境。

形成普惠和特惠相结合的公共政策导向。近年来,全省从统筹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制定《关于加快推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型省份建设若干政策措施》和《关于聚力创新深化改革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发展环境的意见》。加大产业政策和财税保障支持力度,突出创新驱动,突出深化改革,突出问题导向,支持增强自主研发能力和鼓励企业开放创新,重点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扶持力度,打通科技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道,下放高校院所科技成果使用处置权和收益权,探索建立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人才引进制度,加强深化科技创新和企业孵化平台建设,创新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服务体系,激发体制机制潜力和释放创新创业活力,推动江苏科技创新活力和整体实力跃升。

把富民增收作为改善产业工人素质的重要抓手。

江苏省委、省政府联合出台《关于聚焦富民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若干意见》,推动包括产业工人在内实施富民增收行动,将创业担保贷款对象范围扩大到创办个体工商户(含网络创业)的在校大学生、城乡劳动者,研究制定面向创业者的普惠金融支持政策。实施以新生代农民工为重点的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开展低收入农村家庭子女、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登记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退役军人、残疾人免费接受职业培训行动。总结推广“互联网+职业培训”的新模式,开发适应市场和企业需求的职业培训包。鼓励开展现代学徒制和新型学徒制试点,根据不同职业(工种)的培训成本给予补贴。积极探索发布行业性最低工资指导标准,指导企业形成以一线职工为重点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逐步缩小一线工人工资与经营管理者收入差距,一线工人工资增幅不低于本企业职工平均工资增幅。支持无力购买住房的居民特别是非户籍人口租房居住,对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给予货币化租金补助等。对符合条件的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新就业高校毕业生等,将低收入的产业工人纳入公租房保障范围,为产业工人平等就业和创新创业提供政策机遇。

统筹规划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问题。加快制定完善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推进产业融合和教育现代化新政,提高技术工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待遇,探索产业工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各地科学统筹城乡劳动力和市场人力资源,完善职业教育制度和职业培训体系,形成党政主导和社会参与的制度合力,注重政策科学性、系统性和协同性,提升普惠公平性、协调性和可操作性。各市县以工程化推进和项目化管理推进改革,着力提升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素质,努力使改革发展成果普惠于产业工人。完善组织领导体制和工作协调机制,通过增加党代会、人大和政协中产业工人代表委员,完善保障产业工人社会地位的制度安排,通过成立由地方党委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探索健全跨部门沟通协调的联席会议,完善决策管理流程和督查反馈制度;通过职代会鼓励产业工人参与公司治理,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工会改革与产业工人队伍改革联动,培养产业工人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加强思想引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努力打造产业工人成长成才的社会环境。

对策建议

江苏省是东部沿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发地区,产业工人职业素质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各级党委政府要赋予公共资源和管理手段,不断提升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科学化水平。科学界定好市场决定和政府有为的关系,充分调动产业工人深化改革的积极性,构建符合江苏实际的产业经济政策制度安排;要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市场活力,明确企业作为产业工人培训的主体责任,深化劳动和技能竞赛、岗位技术练兵活动,为产业工人成长搭建舞台和营造环境;要完善绩效管理,形成制度合力,构建促进技术工人成长成才的“立交桥”,改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素质状况,不断增强体面劳动的荣誉感和幸福感,这是深化我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必由之路。

完善制度设计,强化普惠公平的社会公共政策导向。一是动态掌握产业工人发展变化精准施策。在深入调查研究和科学系统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全省产业工人素质提升和职业发展规划,坚持思想引领、组织浓厚和赋能成长并重,增强地方政府财政对职业教育培训的兜底保障作用。利用公共管理平台和工会维权服务网络,借助大数据推行“互联网+”普惠性服务,建立定期调查产业工人就业生活需求制度,完善产业工人基础数据库和会员实名制管理,动态回应职工多元化素质结构和利益诉求,有效畅通职工利益诉求表达和维护渠道,建立基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定向联系制度,增加产业工人在党代会、人大和政协中的比例,完善工会与同级政府的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各级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实体化运作,解决涉及全省产业工人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推动形成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法治保障,为地方党委政府优化决策管理提供有价值参考。二是完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贯通认证体系。加大各级政府财政和公共财政的投入力度,建设江苏高水平职业教育制度和职业培训体系,率先制定重点行业发展和紧缺工种人才目录,明确行业职业(工种)规范和劳动标准体系,打通产业工人职业学历和技能资质贯通渠道,建立社会多元化职业技能自主评价体系,形成劳动竞赛对职业技能提升的有效牵引,建立全省高技能领军人才的数据库系统,充分发挥劳模工匠和技能大师工作室作用,带领一线职工立足岗位提升相应的职业技能,逐步提升技术工人的学历层次和职业技能,加大对产业工人创新创效扶持力度,鼓励产业工人为提升企业竞争力建言献策。三是制定有效的实施方案和工作细则。“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结合企业发展和产业工人的需求,推动中央和省改革方案及其政策的落实,及时制定出台配套可行性的抓手改革项目,开列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部门责任清单,明确政府职能部门和群团组织的职责分工,推动各级党政牵头集中破解相应体制机制难题,明确产业工人享受公共服务的内容和方法,落实企业和职工共享发展成果的机制,充分调动产业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加快新江苏建设凝聚智慧和力量。

激发市场活力,落实企业产业工人培训的主体责任。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系统工程。一是正确处理政府职能和市场作用的边界。要坚持科学性、前瞻性和系统性思维,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和倾听民生需求,积极依靠市场机制的主导力量和决定作用,处理市场决定和政府调控的关系,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和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明确政府、企业和产业工人的职责,使创造社会财富的活力和热情充分涌流,同步加快服务型效能型廉洁型政府建设,以适度的宏观调控来解决市场部分失灵问题,坚持社会法治和道德规范化解市场风险,推动落实企业社会责任和劳动诚信意识,建立企业劳动关系预警和监测系统,健全企业劳动诚信和社会责任年度报告制度,帮助产业工人改善心理预期和就业心态。二是发挥市场机制的活力和社会组织的作用。推动行业协会通过有效参与产业工人改革创新,牵头开发职业资格标准和技能评价规范,不断提升行业协会的广泛代表性和社会公信力。构建基层政府财政购买社会公共服务项目的制度,重点提高产业工人就业培训和创业指导实效性,主项破解束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体制障碍,努力把江苏建成全国高素质产业工人集聚区,建成创新创业人才建设和管理的示范区,实现绩效管理最优化和社会效益最大化。三是落实企业作为产业工人职业培训的主体责任。要尊重企业作为市场法人主体的基础地位,推动完善现代产权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提升企业管理素质和社会责任意识,支持和引导企业自主开展职业技能评价活动,加大对技术工人创新能力和业绩贡献的评价比重。各级政府要围绕加强营商环境建设,将加快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纳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规划,加大对企业提升产业工人素质的财税补贴政策,比照我省高技能人才科技创新成果奖励标准,建立技术工人创新成果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制度,建立职业培训后人力资源流动的市场补偿机制,充分调动各类企业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

推动形成合力,营造崇尚职业技能的法治环境。一是加快推进依法协调劳动关系。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全省社会经济和劳动关系的立法,依法维护和积极发展产业工人的合法权益,为城乡劳动者就业创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在依法协调劳动关系中维护职工权益,推进构建企业利益、事业和命运共同体,提升产业工人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逐步完善全省地方性劳动法律法规政策体系。二是加快全省技术资格和职业技能立法。随着国际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资本、技术和管理要素全球化市场配置,以互联网、人工智能和物联网为重要标志,第四次工业和科技革命浪潮形成冲击,我们要瞄准国际先进科技及管理体制发展变化,加快制定全省技术资格和职业技能立法,制定全省现代产业结构分类和职业发展规划,建立省产业经济和人力资源建设研究院,形成产业经济发展和人才建设思想库系统,为提升全省产业工人整体素质建言献策。三是构建符合市场规律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借助于计量经济学和劳动社会学的决策管理模型,建立全省产业工人赋能成长的指标体系,实施积极的公共财政政策和引入风险投资机制,改善产业经济专业人才的社会地位和政策待遇,实现普惠和特惠政策有效融合的“叠加效应”,促进技术工人和高技能人才共享企业发展成果。充分发挥工会协同各级党委政府深化改革作用,完善全省多元化产业工人职业发展通道,优化对紧缺型人才的企业薪酬激励制度,充分调动产业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多作新贡献。

猜你喜欢

产业工人职业技能职业
为高精尖产业工人插上腾飞“翅膀”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大邑县:助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试析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落实方案
产业工人新时代
农民工许纪平:做一名有本领的新时代产业工人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