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助力医院卓越运营模式探索
2018-10-22
2018年,十九大开局之年,亦是新医改的第十年。这一年,国家组织机构出现重大调整,医保局横空出世,卫健委破土而出;这一年,区块链、物联网等不断革新的技术与医疗的结合越发密切,新的理念与思维正不断注入医院的管理血液;这一年,有压力,更有动力;有挑战,更有机遇。
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区别在于主动还是被动。在医保支付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医院如何依靠自己的力量跳出经营的压力,真正走向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医院的焦虑与彷徨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居民收入与人均寿命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升级及日趋严重的老龄化社会等因素导致了医疗卫生需求数量、质量的不断提升,持续拉动了卫生费用的增长。从2015年起,国务院就严格控制医疗费用增长,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不断推进按病种付费制度。
同时,医疗需求的扩增又导致医院业务量的持续增加,匹配相应的医务人员又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安全风险也随之加大。人力成本的持续走高,医疗服务价格提升又困难重重,面对政府的监管压力、医保支付的天花板、医疗安全的坚守,一向稳步发展的公立医院,第一次感到焦虑与彷徨,焦虑于与日俱增的经营压力,彷徨于未来的变幻与莫测。
智慧物联,互联一切
厘清来路,看清去路。医院的核心痛点主要集中在经营与安全。之前医院单独业务的数字化转型,极易产生业务壁垒。而借助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构建的“智慧物联”,将推动医院全流程、全数据的智能转型,真正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有效把控药械安全。
所谓智慧物联,就是以医疗物资为核心,通过连接医疗物资供应链的方方面面而打造的智慧扁平化医疗生态。现阶段,我们可通过技术互联、角色互联、业务互联、服务互联,有效解决当下医院所面临的焦虑与对未来莫测的彷徨。
1. 技术互联:大数据、物联网、移动技术
物联网及移动技术:以库存管理为例,建立一物一码的物资管理体系,开发手持终端PDA,根据货物存放位置自动生成最优取货路径,扫码即可完成出入库统计的同时,还可实现药械的溯源。由于物联网所有信息都是终端体系架构对实体世界的镜像反映,因而物联网与移动技术的结合,不仅能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还能提升数据质量及使用体验。
大数据:基于物联网真实数据建立的大数据体系及数据监测,将轻松实现库存的动态监管,并根据效能分析、成本核算,帮助医院实现合理用材、合理用药,促进医院决策、管理、执行等各方面运作效率的提升。
图1 智慧物联打造的医疗供应链生态圈
2. 角色互联:医院、供应商、生产商三大主体角色
基于物联网,打造信息即时交互性高的医疗供应链扁平化生态,优化交易流程、减少沟通成本、降低医院与供应商的采购及库存风险,有利于打造高效协同的供应链运作体系。
3. 业务互联:供应链上的所有业务场景
通过对供应链“人、财、物”业务的连接协同,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全要素协同;通过对准入、采购、配送、库存、使用等业务场景的协同,打造诸如“资质协同、供采协同”的高效院内院外协同体系。
4. 服务互联:连接产品、实施、咨询服务
信息系统赋予了我们高效便捷的业务操作环境,而服务互联则为信息系统注入了生命的温度。通过产品、实施、咨询服务,医院遇到任何问题都可得到即时反馈。同时,基于问题反馈频度,不断优化产品功能,让产品更懂“医院”。
医疗行业从来不乏新的理念,缺的是能真正落地的方式与方法。“智慧物联”基于深刻的痛点洞察,结合主流技术,以物资管理为基础,全方位连接医疗物资供应链的方方面面,为医院管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有人说,智慧物联将突破互联网思维的禁锢,重构认知中的世界。未来,智慧物联又将带给医院怎样的巨变?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