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糖尿病治疗误区,您别再相信啦
2018-10-22张美彪
文/张美彪
误区1:糖尿病是不治之症
若糖尿病控制良好,并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期限。只要做到了“早期发现”(体检)、“早期干预”(院内)、“全程治疗”(院外),糖尿病综合管理到位,体重达标,兼顾空腹及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波动,血脂、血压、血尿酸平衡,适时抗血小板聚集,戒烟限酒等,就完全可以预防任何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糖尿病病友的健康意识待提高,定期体检很重要;“五驾马车(医学营养、医学运动、健康教育、降糖药物、血糖监测)”需驾好,血糖牢牢把控住;“管住嘴、迈开腿”,控制体重是首位;“四高现象(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是祸根,阻止人类健康行;只要全民共行动,长命百岁不是梦!
结论:糖尿病虽然不能治愈,但是完全可以控制。
误区2:糖尿病是慢性癌症
糖尿病与癌症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糖尿病患者得癌症的几率会明显增加,需要定期进行常见癌症的筛查和检测。目前阶段大部分癌症若能早期发现,早期综合治疗,亦能较长期生存。
生老病死乃自然规律,心态决定一切。殊不知,许多患者并不是病死的,而是被吓死的。树立正确的“疾病观”十分重要,如若得了那种疾病,大可不必大惊小怪,正确坦然面对。既来之,则安之。
结论:糖尿病不是慢性癌症,但得了糖尿病,需要定期进行常见癌症的筛查和检测。
误区3:得了糖尿病,不能过正常性生活
糖尿病患者能否过正常的性生活,完全取决于自身的身体状况,只要没有严重并发症,适度的性生活同样有益于身体健康。
性生活号称是“世界上最愉悦的运动”,它能促使身心愉快,增加能量消耗。据科学研究显示,一次高质量的、较完整的性生活消耗机体的能量相当于长跑5000米的运动量。
有部分糖尿病患者存在性功能障碍(阳痿或早泄),病程早期大多是心理性因素,比如焦虑、恐慌、紧张、惧怕等造成的心理疾患,同时听取旁人谣言所惑,导致了男女性糖尿病患者不同程度的性功能障碍。
病程晚期男性糖尿病患者往往是较严重的神经、血管并发症造成了阴茎或生殖系统病变,导致了不可逆的性功能缺陷。女性患者则往往因神经、血管病变导致了卵巢功能早衰或生殖系统病变,丧失了对性生活的需求。
结论:在糖尿病病程早中期,只要没有较严重并发症及重要脏器(心、肝、肾、肺、脑等)功能丧失或缺陷,应树立完全有完成性生活能力的信心,同时亦有性需求的自由和权力。关于性方面的问题,不要讳疾忌医,医生会为您提供治疗方案。
误区4:注射胰岛素比口服降糖药物好
总体上说注射胰岛素降糖效果要比口服降糖药物明显。因为大多数口服降糖药物是通过调节体内胰岛素水平来达到降糖的目的,常见的促胰岛素分泌剂(如格列美脲等)就是通过增加胰岛素数量(内源性)降低血糖;胰岛素增敏剂(如吡格列酮等)则是通过改善胰岛素质量(减轻胰岛素抵抗)来降低血糖。
但是如果一个肥胖糖尿病患者较长期使用胰岛素往往具有增加体重的趋势,则预示整个治疗失败,因为体重增加带来的危害远远超过高血糖本身(如肥胖相关性疾病:肿瘤、高血压、血脂紊乱、鼾症、心脑血管病变、高尿酸血症、肥胖相关性肾病等)。
结论: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没有好坏的药物之分,只有最合适的药物之别。且每个个体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时期均有较大的区别。所以切忌把对别人有效的治疗方法全部照搬到自己身上。并不一定是注射胰岛素就比口服降糖药物好。
误区5:新药、贵药就是好药
什么才是好药是有一定标准的:①疗效确切,效果好。②对人体的毒性或不良反应较小,可通过阅读说明书得知。③服用方便,这样患者依从性高。④最重要是适合您的病情。满足以上4条才能说是好药。
如果您觉得新出的药就是好药,这就片面了。很多药物经临床广泛使用后,发现各种新的不良反应,因此撤市的药物也不少。可见,没有经过临床的验证,不能说新药就是好药。
千呼万唤始出来,刚上市的药物价格往往比较高,随着时间的延长和医保政策的干预,以及市场竞争者的增多,药物的价格会有所下降。贵药不能说不好,但也不能因此断定就是好药。
好药也不是永恒的,随着病程的延长,病情也在不断地变化,曾经适合你的好药可能就会变得不适合,需要及时作出调整,否则会影响病情。
结论:糖尿病病友要想选择最适合您的药物,应该找一位知识全面而又负责任的医生来为您量体裁衣。如果您担心药物的不良反应,建议与医生提前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