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命充满希望”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的百岁人生
2018-10-22
现在的生活中,人们使用电脑打字、工作,使用手机软件聊天、交流已经非常习惯,每天都在使用拼音输入法。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这位长寿老人,就是《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制订者之一,拥有跨越百年传奇人生的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
传奇人生
周有光,原名周耀平,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老城区的青果巷,这是一条神奇的巷子,这里还走出了革命先驱瞿秋白、故宫博物院开创者吴瀛、剧作家吴祖光等名人。
周有光生于1906年1月13日,清光绪三十二年,历经晚清、北洋政府、国民政府、新中国,被称为“四朝元老”。50岁前他是银行家,50岁后他开始转攻语言文字,参加并主持了拟定《汉语拼音方案》的工作,被称为“汉语拼音之父”。2017年1月14日,刚刚度过111岁生日的老人在北京的家中逝世。
周有光平生交友广泛,很多大名鼎鼎的名字都曾在他生命中出现过。顾维钧、宋子文是他在圣约翰大学的校友。抗战前,他和邹韬奋在百乐门舞厅跳舞,还曾去过徐志摩家做客。在美国工作时,他和爱因斯坦谈话,老舍经常到他家吃饭。
坎坷身世
周有光的一生可称坎坷,他的曾祖父是清朝的官员,同时家族在常州经营棉纺、织布、当铺等产业,颇为富庶。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军攻打常州,他的曾祖父全力支持清军守城,以家产供守城清军军饷。但最终常州城被攻破,他的曾祖父投水自尽,周家的雄厚家财尽失,从此家道开始衰败。
周家破败后,周有光的父亲做了教员,家里人口多,渐渐衰落下去。考大学的时候,周有光考上了当时上海乃至全中国最优秀的大学之一圣约翰大学。还多亏家里的亲戚朋友爱才心切,为他凑齐了圣约翰大学昂贵的学费,才造就了日后的周有光。
抗日战争爆发后,周有光带全家逃难到四川,先在新华银行任职,后调入国民政府经济部农本局任重庆办事处副主任,主管四川省合作金库。1941年到1945年在重庆新华银行总行任职。等到上海解放,回到上海的他发现原来的家早已在战争中不复存在了。
1954年,因为之前已发表、出版过一些关于拼音和文字改革的论文和书籍,周有光到北京参加了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会后被留在北京担任《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委员,参加制订《汉语拼音方案》,放弃了在上海的经济学教学工作。
“文革”期间,周有光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1969年被下放到宁夏平罗“五七干校”劳动,房子亦被造反派占去。1971年,周有光与其他老年知识分子被放回家,只能和夫人张允和挤在一间小房里过着艰辛的生活。
坚贞爱情
提起周有光,就不能不提到他的夫人张允和。张允和生于1909年,比周有光小3岁,2002年离世。张允和是著名的昆曲研究家;其曾祖父张树声是晚清的官员,父亲张武龄是民国初年的富商。周有光的妹妹周俊人和张允和是同学,所以两家的孩子们很早便认识。1928年周有光、张允和同在上海读书时便经常见面。1932年上海发生战乱,张允和避乱到杭州之江大学借读,这时候周有光正好在杭州民众教育学院任教,从那时起两人开始恋爱。第二年,1933年4月30日周有光、张允和结为夫妻。从此开始,两人携手走过70年。
婚后,在战乱年代,两个人不离不弃,一起面对生活中的所有挫折。女儿因在战乱中得了疟疾去世,他们伤心到很久之后都不能提起女儿的名字。儿子周晓平被流弹击中,子弹穿过腰部,内脏被打出六个洞,幸好最终康复,成了著名的气象学家。
“文革”中,周有光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下放干校。张允和偷偷攒钱给他买了鸡蛋,煮好给他吃。他被群众揪斗的时候,张允和冲过去保护他。别人问张允和什么立场,她说:“我就是个家庭妇女,我能有什么立场。”周有光有青光眼,要用一种特殊的眼药水。张允和就去申请批条子,帮他在别的医院开好邮寄给他。
周有光退休后,每天下午和夫人有个固定的喝茶时间。时间一到,不管在做什么,都停下来,两个人一起喝喝咖啡,吃吃点心,聊聊天。张允和去世之后,周有光把他们喝茶的双人沙发搬走,换成单人的。周有光说:“我的半边天塌了,不知所措,终日苦思,什么事情也懒得动。我们结婚70年,从没想过会有一天二人之中少了一个。突如其来的打击,使我一时透不过气来。”
长寿秘诀
在接受采访时,周有光曾开玩笑道:“大概100岁是人的一个正常的结束,超过100岁是例外,我说是上帝糊涂把我忘掉了。”其实周有光年轻时身体并不是很好,得过肺结核,还患过抑郁症,可他却走完了充满坎坷变化的111个春秋。周有光是如何做到长寿的呢?他自己做过这样的总结。
首先,心态要放宽正视挫折,坦然面对。周有光曾说过:“活到这么大,明白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服从自然规律。沉浮起落是自然规律,生生死死也是自然规律,都要服从。我和夫人张允和结婚70年,现在剩下我一个人,怎么受得了?但是换一个想法,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然。对人生,对世界,既要从光明处看到黑暗,也要从黑暗处看到光明。”
其次,生活要简单周有光的晚年生活主要就是吃饭、睡觉、看书、写文章,很少外出参加活动。饮食上,主要吃鸡蛋、青菜、牛奶、豆腐四样,不乱吃东西,不抽烟,不喝酒。他说:“以前在上海有一个顾问医生,他告诉我,大多数人不是饿死而是吃死的,乱吃东西不利于健康。”对于各种补品,周有光敬而远之:“我很少吃补品,人家送来的补品,我也不吃。”
再有,勤动脑活跃的思维活动甚至可以增强体质和活力。思维活动能延缓脑神经细胞的衰老进程,从而使老年人能够保持健全的思维和推理能力,降低多种疾病的发病率,客观上有助于延长寿命。周有光在年过古稀之后,仍然坚持工作,坚持“动脑”。1979年,已经73岁的周有光在参加国际会议时代表中国发言,提议采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1980年开始,周有光担任《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美联合编审委员会和顾问委员会的中方委员,后来又先后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委员、《汉语大词典》学术顾问。2005年出版《百岁新稿》。2010年出版《朝闻道集》。2011年出版《拾贝集》。2013年还对央视热播的《汉字听写大会》发表了独到的见解。
最后,最重要的就是和谐的夫妻关系他回忆道:“我们在一起时经常喝茶。我喜欢喝咖啡,她喜欢喝好的清茶。我们的理论是:夫妇生活不仅要有爱,还要有敬。喝茶的时候我们一定要举杯,碰杯。古代夫妇举案齐眉,我们今天没有案了,就‘举杯齐眉’。这个小动作,我们坚持了一辈子。虽然是一个小事情,但很有用处,保持家庭生活的趣味,增强家庭生活的稳定。夫妻之间彼此尊重敬重,这是古代传下来的,很有道理。”
精神的健康,生活的简单,勤奋的思维,家庭的和谐,这是周有光带给我们的长寿启示。他身上带有老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品格与情怀和新一代的积极奋进,正如他为自己起的笔名一样,有光,意为对生命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