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泰山岱庙里的鲁班殿

2018-10-22

农药登记公告 2018年9期
关键词:祖师重修鲁班

泰山岱庙是东岳庙的祖庭,奉祀的是东岳泰山之神,泰山神属历代国家正祀大神,岱庙是国家祀典大庙,而在岱庙的雨花道院中却出现了一座鲁班殿。鲁班神是民间工匠行业神,鲁班殿是祀鲁班的殿宇。《左传·成公十三年》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在如此重视祭祀的古代,在极为蕴含政治意味的岱庙中,何以会出现鲁班殿,且香火往往比其他鲁班祠庙更旺呢?

在中国传统农耕社会,工商为四民之末,社会地位较低。而统治阶层在思想文化领域和政策导向方面,又不断地推波助澜,使这种等级化的社会状态不断延续固化。雍正皇帝曾说:“朕观四业之民,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农工商,皆赖食于农,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则田亩中少一耕稼之人”(《清世宗实录》)。可见这位清代最高统治者对于“市肆之中”“工作之人”的贬抑。甚至从岱庙的传说故事中也能看出工匠们有些可悲的低下处境,他们动不动就“一个个吓得脸都白了”“众人连气都不敢出了”“可要掉脑袋了”(黄明编《岱庙传说》)。明清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的社会地位得到一定提高,但手工业者却始终处于社会最底层。甚至到民国时期这种歧视工人的偏见依然突出,费孝通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还曾指出:“士农工商社会地位的衡量标准,在每一个人心里是否已经转变过来,在我看来还是很成问题”(《费孝通文集》第二卷)。于是,工匠们迫切希望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他们渴望祖师神的庇佑,极力推崇鲁班神在神界的地位,不失时机地将其与国家正统大神并列,以形成二者共同享祀的态势,谋求鲁班神祭祀的正统性与合法性,并以此壮大鲁班祭祀的声势,进而无形中提高从业者的地位。东岳泰山是五岳独尊,岱庙是东岳庙的祖庭,泰山神的祭祀更是列入许多朝代的国家祭祀大典,尤其是清代,康熙、乾隆曾多次亲临岱庙祭祀,且乾隆改行三跪九叩大礼(乾隆诗:“九叩申虔谢,八旬实罕逢”)。如果能在岱庙中建鲁班神祠开展祭祀活动,将鲁班神纳入岱庙正统神系,对于鲁班神地位的提高,壮大鲁班祭祀声势的作用不言而喻,对于工匠们获得行业认可、保护与发展的象征意义非同一般,工匠们自然梦寐以求给祖师戴上这个“红顶子”。

鲁班神像

《万代工师》匾额

到了清康熙七年(1668年),工匠们等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是年六月十七日,山东郯城大地震,泰安受灾极为严重。据《泰安州志·舆地》载:“十七日戌时,忽有白气冲起,天鼓忽鸣,城随大震,声如雷鸣,音如凤吼,隐隐有戈甲之声。或自东南震起,或自西北震起,势若掀翻,树皆仆地,食时方止。城垣、房屋塌滩(坍)大半,城市、乡村人昏露处。当夜连震六次,比天明震十一次。自后常常震动……城西南故县村地裂深不见底,宽狭不等,其长无际;城东梭村庄地裂出水;东南留宋、羊楼等庄地陷为坑,大小不等皆有水;朱山崩裂,石上有文,人不能辨;泰山顶庙钟鼓皆自鸣有声,或见马蹄迹其大如斗,或见大人之(足)迹其长尺许。”在这次地震中,岱庙受损严重。据现仍立于岱庙、创制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的《皇清重修岱庙记》碑之碑阴《重修岱庙履历纪事》载:“彼时,(岱庙)周围垣墙俱已摊(坍)塌,惟前面城上仅存五凤楼三座。后载门一座,止存梁柱。东华门、西华门并城上门楼、四角楼仅存基址。大殿琉璃脊兽、瓦片、上层下层周围椽板俱已毁坏,墙根俱已碎塌,檩枋俱坏大半,惟梁柱可用。后寝宫三座,钟鼓楼、御碑楼、仁安门、配天门、三灵侯殿、太尉殿十一处,瓦片、墙垣俱已摊(坍)塌,椽板俱已残毁,其梁柱檩枋堪用者十分之三。廊房百间,止有二十三间仅存梁柱,其余七十七间仅存基址。炳灵宫一座,大门一座,延禧殿一座,大门一座,仅存基址。经堂五间俱已塌坏。”另据《皇清重修岱庙记》载:“(施)天裔(时任山东左布政使)切念管缮之役,宜以时举,以告抚君,以诹同列,佥曰可。武举张子所存有智计,可任,进而俾之。”于是,张所存“蒙布政司施老爷委修岱庙……招集木作泥水等匠四百人,分工齐修。先派木作百人修廊房七十七间,木料砖瓦俱如创建,尚有二十三间仅存梁柱者,俱添换新料修葺。次拆卸大殿,将碎坏殿墙俱易为石,其檩枋坏烂者,俱换新料;至于椽子、望板俱换,瓦片、脊兽尽另烧造。后寝宫三座、钟鼓楼、御碑楼、仁安门、配天门、五凤楼三座、后载门一座,俱将瓦片木料并墙拆卸到地,俱换新者。东宫门、炳灵宫、西宫门、延禧殿、东华门并楼、西华门并楼、并四角楼,无根椽片瓦,俱如创新。又创经堂五间、配殿二座、环咏亭、鲁班殿”(《重修岱庙履历纪事》)。由此可知,此番岱庙重修,汇集400名能工巧匠,历时近10年,工程中工匠们不失时机地为其祖师筑起了祀殿,以示其对此工的重视和对祖师的敬仰,此岱庙鲁班殿之创建源起。

侍从弟子像

从此以后,鲁班殿又经多次重修乃至扩建。关于其重修的记载,仅有岱庙新近出土的《重修岱工外增修祖师殿小记》碑为证,该碑刻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现立于鲁班殿前。虽然除此之外,尚未发现鲁班殿重修记录,但是鲁班殿必定另有重修经历,有遗址为证。2005年8月,考古人员对其进行了遗址清理工作,其遗存基址长17.15米,宽7.68米,高0.55米,由上下两层叠压而成,下层为早期基址,上层为晚期基址,晚期基址借早期基址前檐阶条石为土衬石进行扩建。早期基址面阔三间,进深两间,保留了部分地面砖及后檐墙基,并于遗址东北角出土了康熙通宝两枚、乾隆通宝一枚。晚期基址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仅存局部台明、阶条石及四柱顶石,出土了清至民国的瓷片,还在遗址南侧清理出与晚期基址同时期的采用青砖、鹅卵石铺装的甬路。由此可知,鲁班殿在创建之后,应有过一次扩建,且其建筑规制有所提高。另据道光八年(1828年)《泰安县志》载岱庙图所示鲁班殿仍然是面阔三间,故扩建时间当在道光八年(1828年)之后。至民国十七年(1928年),因济南发生五三惨案,南京国民政府之山东省政府在泰安成立,并以泰安为临时省会。“省府令就岱庙营市场,发帑10万元,撤神像、环咏亭、雨花道院,废为旅馆、澡堂,古刻石碣凿供石料,继以驻军拆毁县城及岱庙围墙、坠城社屋不是遏也”(赵新儒校勘《新刻泰山小史》),鲁班殿亦毁于此劫。岱庙鲁班殿自康熙十七年(1678年)创,至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历250年。87年后的2015年,泰山岱庙鲁班殿保护性修复工程竣工,并正式对游客开放。

康熙重修岱庙碑阳面—《皇清重修岱庙记》

康熙重修岱庙碑阴面—《重修岱庙履历纪事》

关于岱庙鲁班殿建成后,在这里举行的祭祀活动,官方的文书及地方志中没有记载,幸有新近出土的《百工建醮姓氏》碑让后人得以窥其一斑。该碑刻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现立于鲁班殿前,其铭曰:“岱庙道院内有公输子祠三楹,百工以时会聚其间,谚有之曰鲁班神会,即此意也。因有工人巧者黄志勤、刘然等邀请郡城附近工艺诸人各出橐资,约信立会,岁时笠吉建醮一日,用答神庥,以昭享祀之诚。余剩京钱伍拾千归入庙中,永为祖师圣诞建醮之资用,及期会众,齐邀趋赴,拜扬神府,以享以祀,工艺具庆……爰记诸名而勒诸石。”由此我们可知,鲁班神会是因“岱庙道院内有公输子祠三楹,百工以时会聚其间”而成,也就是说岱庙鲁班殿促成了鲁班神会。而鲁班神会这种“勒诸石”的鲁班祭祀活动,绝非个人零散的活动,而是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其由行业内技艺过人名望较大的人(如“巧者黄志勤、刘然等”)召集,经费由“郡城附近工艺诸人各出橐资”,活动方式是“建醮一日”,活动日期当为“祖师圣诞”,活动目的为“用答神庥”,并且“自今以始,每岁无替”。此外,由从其附录的众多人名可知,这种活动的参与者不论贵贱、出资多寡,均得刻名于石,倒有一些祖师面前众弟子平等的意味。可见,鲁班神会的形成,反过来又促进了岱庙鲁班殿祭祀活动的组织化和常态化。

当代修复鲁班殿纪事碑阳面

上/《重修岱工外增修祖师殿小记》碑 下/《百工建醮姓氏》碑

其实,岱庙出现鲁班殿也并非孤例,历史上大型庙宇往往需要多次重修,有些规模很大,旷日持久,这为鲁班祭祀殿宇在大庙宇中的创建提供了机会和可能性。如北京东岳庙也有鲁班殿,创建于清康熙五十八(1719年)年;北京精忠庙内也筑有鲁班殿,创建于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此类事例,他处也有,不再一一枚举。鲁班殿在国家正祀大庙中的落成,不仅反映了工匠群体“对社会的要求和对生活境遇的美好愿望,使得他们在精神上寻求到了依托感”(赵世瑜),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他们对士农工商社会等级的无奈抗争和有限冲击。

猜你喜欢

祖师重修鲁班
达摩祖师
学分制下高校重修工作持续改进路径研究
醉梦前尘
快乐小鲁班
高职院校重修问题及解决方案探析*
超级『鲁班』
聪明的鲁班
学分制下地方本科院校学生重修问题探究
鲁班造伞
“在最坏时候,懂得笑,哭得出”Wywan笔下的祖师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