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殷墟王陵:中国帝王陵寝制度的先河

2018-10-22

农药登记公告 2018年9期
关键词:大墓墓道武官

殷墟,中国晚商时期的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的洹河沿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都城遗址。殷墟考古经过1928至1937年的开创期、1950至1957年的恢复期和1958年至今的全面开展期,分布范围、布局和年代等问题基本清楚。殷墟面积约30平方公里,主要有两个中心点:其一是洹河南岸以小屯、花园庄为中心的宫殿宗庙区,其二是洹河北岸侯家庄、武官村北地的王陵区,围绕洹河两岸分布着居住区、手工业作坊、甲骨窖穴以及宗族墓地等。

宫殿宗庙区发现的80余座大型夯土建筑基址,布局严整、排列有序,已具备古代宫殿建筑“前朝后寝、左祖右社”的格局。王陵区发掘的13座王陵大墓和2000余座陪葬墓及祭祀坑,反映了商王黄泉下的奢华生活。此外,殷墟还出土了大量以甲骨文和青铜器等为代表的珍贵文物。以上考古发现让殷墟成为我国目前已被文献和甲骨文证实的最早最宏伟的一座都城。2001年3月,殷墟被评为中国二十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之首。2006年7月,殷墟在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殷墟王陵区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最完整的王陵墓葬群,开创了中国帝王陵寝制度的先河,被国际遗产专家誉为世界第二个古埃及,堪与金字塔相媲美。

武官大墓M1墓内情景

武官大墓M1殉葬坑

殷墟分布范围图 (改自《中国考古学·夏商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王陵区概况

殷墟王陵区位于洹河北岸侯家庄西北岗、武官村北地的一片高地上,东南距宫殿宗庙区约2.5公里。陵区东西长约450米,南北宽约250米,面积约12万平方米。1933年11月至1934年1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尹达、石璋如、李景聃和尹焕章等学者在后冈发现1座带两个墓道的殷代大墓及2座殷代小墓,并首次发现了殷代殉人遗迹。后冈大墓的发现,对学者们寻找殷王陵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934年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侯家庄西北岗展开大范围考古发掘,按照地势分为东、西二区。1934年10月至1935年12月,考古学者们相继在西区发现带四条墓道的大墓7座和未建成的大墓1座,在东区发现带四条墓道的大墓1座和带两条墓道的大墓2座。二十世纪五十至八十年代,殷墟王陵区的发掘又有新的收获,加上1934至1935年的工作,共发现带四条墓道的大墓8座,带两条墓道的大墓3座,带一条墓道的大墓1座,未建成的大墓1座,同时还清理了近1500座祭祀坑及陪葬墓。

王陵区大墓发现时已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且不止一次,墓内随葬品大量被盗,仅在腰坑或个别墓室角隅残留少量随葬品,其中一些器物制作精致,工艺水平极高。M1001出土了大理石雕刻、白陶器皿等,M1004出土了牛鼎、鹿鼎、铜胄等,M1400出土了铜盂、铜面具等,武官大墓M1出土了虎纹石磬、玉鸟、铜觚、白陶卣等。

卣商代晚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王陵区的布局

王陵区的范围,北界约在M1500和武官大墓M1北约20米处,西界约在M1500和M1217西墓道以西,南界约在84M260南墓道南约50至60米处,东界约在武官大墓东约50米处。整个王陵区可分为东、西两区,西区是大墓区,有带四条墓道的 大 墓 7座(M1001、M1002、M1003、M1004、M1217、M1500及M1550)和未完成的大墓1座(M1567),另外还有少量小墓;东区以祭祀坑和陪葬墓为主,主要分布于西部、西南部和南部,总数约有2500余座(已清理近1500座)。带墓道的大墓发现5座,包括带四条墓道的大墓1座(M1400)、带两条墓道的大墓3座(M1443、M1129、武官大墓50WKGM1)和带一条墓道的大墓1座(武官北地84WBM260)。

大墓走向均为南北向,墓形有“亚”字形、“中”字形和“甲”字形。墓道形制有两种,第一种是长斜坡式,第二种是长斜坡阶梯式。墓道长短不一,短者不足10米,长者超过60米。墓室口大底小,为方斗形。墓口大部分呈矩形,但是M1002为菱形,M1001、M1217和M1400为“亚”字形。根据墓室结构和墓内残留物,大体可以知道墓葬的建造过程。

先是挖墓坑和墓道,墓底正中再挖腰坑,坑内埋随葬品或殉人。腰坑埋好后立即建造椁室,先用直径约30厘米的大木条铺筑椁室底板,然后在底板四边用大木条横叠以垒砌四壁。椁室四壁垒砌到一定高度后先行停止,待内部棺木、随葬品和殉人安放完成后再继续垒砌,直至垒出椁室顶板。椁室完成后,再往椁室和墓壁之间填夯土,填到与椁顶齐平成一台面后停止,此台面就是二层台,台上放置随葬品和殉人。有的墓没有二层台。椁室筑好后填土封墓。有的墓在填土时要举行杀人祭祀仪式,一边杀人,一边把人头放入填土中,尸体则埋入墓道或墓室附近的祭祀坑内。

这批大墓中,规模最大、墓道最长的当属西区M1217。墓室平面呈“亚”字形,南北长约18.4米,东西宽约18.1米,墓口至墓底深约15.4米,四条墓道分别长约28.9米(东)、25米(西)、60.4米(南)、41.55米(北)。“亚”字形椁室形制比较特殊,对于其内涵,国内学者认为这是丧礼的一种,象征着贵族社会的礼制建筑形态。国外学者认为这是殷人宇宙观的体现,殷人相信死者安睡在“亚”字形椁室中央,灵魂可以直接享受四方之供品。

武官大墓M1是目前已发掘墓葬中规模较大的一座,早年虽已被盗,但仍残留不少随葬品。墓室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14米,东西宽约12米。南、北各有一条墓道,均呈斜坡阶梯状,北墓道长约15米,南墓道长约15.6米。北墓道底部有4个长方形马坑,南端坑内有两蹲葬人,一人执戈,一人握铃。南墓道底部有3个长条形马坑,近墓室坑内有一跪葬人,旁有一狗。墓内随葬品有玉、青铜、石、骨、牙、白陶器等等,制作工艺精湛。

王陵区大墓的年代与建造次序

殷墟是盘庚迁殷至帝辛(纣)亡国的都城所在,那么王陵区大墓的年代也应处于这一阶段。近年来,许多学者从考古学的角度对王陵区大墓的年代与建造次序进行了系统研究。李济先生把殷墟文化分为五期,即初期、早期、中期、晚期和末期。他认为M1001属于早期,M1550和M1004介于早中期之间,M1002属于中期,M1003和M1500介于中晚期之间,M1217属于晚期。邹衡先生将殷墟文化分为四期,一期为商王盘庚、小辛和小乙时期,二期为武丁、祖庚和祖甲时期,三期为廪辛、康丁、武乙和文丁时期,四期为帝乙和帝辛时期。他认为M1500和M1217属于一期,M1001和武官大墓M1属于二期,M1004和M1550属于三期,M1002和84WBM260属于三期稍晚,M1400和M1003属于四期,但他没有把某座大墓与某王进行联系。

后母戊四方鼎 商代晚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中国社会科学院安阳工作队将殷墟文化分为四期,一期为武丁前期,二期为武丁后期、祖庚和祖甲时期,三期为廪辛、康丁、武乙和文丁时期,四期为帝乙和帝辛时期,这种分法现已成为殷墟研究的主流观点。根据这一观点,杨锡璋先生对大墓的年代进行了研究,他认为M1001、M1550、M1400、M1443、M1129和武官大墓M1及84WBM260属于 二 期,M1004、M1002、M1500、M1217属于三期,M1003属于四期。

关于大墓的建造次序,梁思永先生认为西区依次是M1001、M1550、M1004、M1003、M1002、M1500、M1217,东区是 M1443、M1400、M1129。李济先生在梁先生的基础上做了一些调整,认为西区是M1001、M1550(M1004与之时间相近)、M1002、M1003(M1500与之时间相近)、M1217。邹衡先生在《商周考古》教材中认为是M1500、M1217、M1001(武官大墓M1与之时间相近)、M1004(M1550与之时间相近)、M1002(84WBM260与之时间相近)、M1400(M1003与之时间相近)。杨锡璋先生指出王陵区大墓的分布具有一定规律,大体可分成4排,每排2座,一般是南边墓的墓道压在北边墓的墓道上,呈现出北边大墓早于南边大墓的现象。这一看法很有见地,并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认可。

好甗 商代晚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王陵区大墓的墓主身份

王陵区大墓的墓主身份,不仅是学术界长期研究的课题,而且也是公众争相热议的话题。较早将王陵区某座大墓与某王联系并进行系统研究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杨锡璋先生。

杨先生认为,王陵区只有带四条墓道的才是王墓,这样,满足条件的大墓只有8座,分别是 M1001、M1550、M1400、M1004、M1002、M1500、M1217和M1003,对应商王分别为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和帝乙八王。那座未完成的大墓M1567因只有墓室没有墓道而被称为“假大墓”,应为帝辛(纣)的陵墓。杨先生的这一观点曾为许多学者呼应和支持。但是,近年来又有一些学者提出了新的看法。

爵商代晚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乳钉雷纹三耳簋商代晚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范毓周先生通过对既往学者观点的梳理和讨论,认为王陵区的13座大墓除单墓道大墓84WBM260外,均为殷王陵墓。这12座大墓的先后顺序是:M1129、M1443、武官 M1、M1001、M1400、M1550、M1004、M1002、M1500、M1217、M1003、M1567,对应商王依次是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已、祖庚、祖甲、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

胡进驻先生认为,帝辛虽然被杀,但并不意味着死无葬身之地。因为周灭商之初,周人竭力笼络商人,帝辛死后很可能以一定档次的仪节下葬。经过进一步分析,他认为M1003才是帝辛之墓,M1567可能为帝辛之子武庚的,只是后来武庚反叛被杀,彻底无缘埋葬,此墓也终未建成。在上述讨论的基础上他认为,王陵区大墓与殷王的对应关系是78侯家庄一号墓(小乙)、M1001(武丁)、M1550(祖甲)、M1004(康丁)、M1002(武乙)、M1500(文丁)、M1217(帝乙)、M1003(帝辛)、M1567(武庚)。

魏凯先生在近期的文章中指出,M1217墓主下葬时可能并未履行完整的落葬程序,似乎与帝辛亡国的境遇更为吻合。王陵区大墓与殷王的对应关系是M1129(小辛)、M1443(小乙)、M1400(武丁)、武官M1(祖已)、M1567(祖庚)、M1001(祖甲)、M1550(廪辛)、M1004(康丁)、M1002(武乙)、M1003(文丁)、M1500(帝乙)、M1217(帝辛)。

根据吉林大学井中伟先生的研究,王陵区大墓至少在西周早期就经历过大规模盗掘,而且很可能是官方行为,墓内能表现墓主身份的信息几乎全被抹去,想要确定大墓与殷王的对应关系十分困难。但是,考古学研究的特点之一就是利用已知材料,运用科学方法,最大可能地还原历史之面貌,随着考古学科的发展与进步,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一定会越来越接近历史之真实。

猜你喜欢

大墓墓道武官
搞笑,古人是认真的
国别成谜的纪王崮春秋大墓
古代陵墓墓道研究
——中国古代陵墓制度研究之四
论燕下都战国大墓的埋葬特点*——与齐国战国大墓等比较
秦公一号大墓车马坑启动考古发掘
模糊生死界线:东汉墓内祭奠活动的考古学观察
内蒙古辽代契丹贵族墓葬门道初步研究
驻外武官怎么派?驻日本、朝鲜大使馆武官调整
不学无术
陕西蓝田支家沟西汉大墓考古 西汉鄂邑长公主墓探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