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2017年度宜兴市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简报

2018-10-22陈可伟陈俊义周焕成骆建军张小虎

上海农业科技 2018年5期
关键词:扬麦纹枯病供试

徐 雯 陈可伟 陈俊义 周焕成 骆建军 张小虎

(江苏省宜兴市农林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14200)

江苏省宜兴市地处太湖西岸,是苏南地区经济发达的农业大市,常年小麦种植面积为2.67×104hm2。而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是影响农民种植效益的直接因素。为鉴定引进的小麦新品种在宜兴市的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等,为进行大面积的小麦品种更新提供科学依据,笔者拟对6个小麦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以期促进小麦新品种在宜兴市的推广应用。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小麦品种有“宁麦13”“宁麦14”“苏麦8号”“镇麦12号”“扬麦25”“苏隆128”,共6个,以“宁麦14”为对照。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宜兴市官林镇杨舍村的江苏省稻麦科技综合展示基地内进行,供试田块土质为黄泥土,土壤肥力中等偏上,地力均匀,排灌方便。前茬作物为单季晚稻,于2016年11月2日收获,每667 m2产量在650 kg左右。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1个品种为1个处理,每处理重复3次,小区净面积为13.32 m2,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四周设保护行。

各小麦品种均采用稻板茬免耕人工拉线条播方式,播种后人工开沟,人工碎土盖籽。按每667 m2基本苗数15万苗,根据各小麦品种的千粒重、发芽率和田间出苗率折算播种量,做到按行称量播种。播种行距为26.7 cm,每小区播9行。小麦播种日期为2016年11月4日,11月14日出苗。

1.4 田间管理

在肥料运筹方面,基肥于播前田面撒施,每667 m2施高浓度复合肥(16-16-16)30 kg;11月24日施苗肥,每667 m2施尿素10 kg;2017年1月22日施腊肥,每667 m2施高浓度复合肥(16-16-16)10 kg加尿素2.5 kg;2月17日施拔节肥,每667 m2施高浓度复合肥(16-16-16)20 kg加尿素2.5 kg;3月9日施孕穗肥,每667 m2施尿素6 kg。

在病虫草害防治方面,于2016年12月3日每667 m2用异丙隆150 g、骠马50 mL和苯磺隆10 g进行杂草化除;2017年3月28日防治1次纹枯病;4月10日和4月20日各防治1次赤霉病。

2017年5月26日进行人工收获,分小区进行脱粒、核产。

1.5 测定项目

试验期间观察记录各小麦品种的基本苗数、茎蘖动态、生育期、抗逆性,成熟期测定小麦产量及其结构。试验数据用Microsoft Excel 2007等软件进行整理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及其结构

2.1.1 产 量

由表1可知,供试6个小麦品种的每667 m2实产平均为530.8 kg,其中“宁麦13”“苏麦8号”“扬麦25”“苏隆128”4个小麦品种的实产超过平均产量。以“苏隆128”的产量为最高,每667 m2实产为566.3 kg;“扬麦25”次之,每667 m2实产为552.8 kg;“苏麦8号”“宁麦13”“宁麦14”“镇麦12号”的每667 m2实产分别为548.5、537.8、494.5、485.0 kg,分列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位。

2.1.2 产量结构

由表1可知,供试的6个小麦品种中,“苏隆128”“宁麦13”的每667 m2有效穗数最多,分别为34.50万、33.80万穗;“扬麦25”最少,每667 m2有效穗数为32.05万穗。“扬麦25”的每穗实粒数最多,为43.42粒;“镇麦12号”的每穗实粒数最少,为36.59粒。“镇麦12号”的千粒重最高,达51.35 g;“苏麦8号”“宁麦14”“苏隆128”“扬麦25”的千粒重分别为45.45、44.21、41.87、41.49 g;“宁麦13”的千粒重最低,为37.49 g。

表1 供试小麦品种的产量及其结构

2.2 生育期

由表2可知,在参试的6个小麦品种中,“宁麦13”抽穗最早,为4月1日;“镇麦12号”成熟最早,为5月18日;“扬麦25”抽穗期和成熟期均是最迟,分别为4月5日和5月23日。

表2 供试小麦品种的生育期 (日期:月-日)

2.3 茎蘖动态

由表3可知,在参试的6个小麦品种中,“宁麦13”和“苏隆128”的高峰苗数较多,分别为46.25万苗和46.17万苗;“苏麦8号”的成穗率最高,达80.65%。

表3 供试小麦品种的茎蘖动态

2.4 抗逆性

2.4.1 抗寒性

由表4可知,供试的6个小麦品种均未有冻害现象发生,说明这6个小麦品种的耐寒性均较好。

2.4.2 抗倒性

由表4可知,供试的6个小麦品种中,“宁麦14”倒伏最严重,据观察,该品种在5月10日倒伏比例已达50%左右,至收获前倒伏比例高达80%;“苏麦8号”“镇麦12号”次之,倒伏比例均约为30%;“宁麦13”倒伏比例为5%;“扬麦25”和“苏隆128”植株虽较高,但茎秆粗壮、抗倒性强,均未有倒伏现象发生。

表4 供试小麦品种的抗逆性

2.4.3 抗病性

由表4可知,在抗赤霉病方面,供试6个小麦品种的病株率均低于20%,其中“镇麦12号”的赤霉病发生最严重,病株率为18.5%、病指为11.00;“宁麦14”次之,病株率为10.0%、病指为4.88;“宁麦13”“宁麦14”的赤霉病发病程度相当,病株率分别为8%和10.0%、病指分别为4.13和4.88;“苏麦8号”“扬麦25”“苏隆128”赤霉病发生程度较轻,病株率分别为6.0%、7.5%、5%,病指分别为1.63、3.25、1.38。供试6个小麦品种的纹枯病发生均较重,除“扬麦25”为中度发生外(病株率为22.5%,病指为8.25),其余5个小麦品种均为重度发生(病株率均大于34%,病指均大于12)。供试6个小麦品种的白粉病发生程度以“宁麦13”“宁麦14”“苏麦8号”为重度发生,“镇麦12号”为中度发生,“扬麦25”“苏隆128”为轻度发生。

3 品种简评与结论

3.1 品种简评

“苏隆128”平均每667 m2实产为566.3 kg,居首位。该小麦品种分蘖性较强,成穗率较高,有效穗数最多,每667 m2有效穗数为34.50万穗;每穗实粒数较多,为43.14粒;千粒重略低,为41.87 g,但籽粒较饱满、粉质。该品种穗层整齐,后期熟相较好,成熟期适中,穗、粒、重三者较协调,产量最高,综合性状好。该品种虽高秆大穗,但耐肥抗倒性强,抗赤霉病和白粉病,易感纹枯病。

“扬麦25”平均每667 m2实产为552.8 kg,居第2位。该品种幼苗直立,叶片细长;分蘖性一般,高秆大穗,成穗率偏低,有效穗数最低,每667 m2有效穗数为32.05万穗;每穗实粒数最多,为43.42粒,千粒重一般。该品种株高虽较高,达93 cm,居参试的6个小麦品种之首,但耐肥抗倒性强,抗纹枯病、赤霉病和白粉病。该品种抽穗成熟期偏迟,后期熟相一般。

“苏麦8号”平均每667 m2实产为548.5 kg,居第3位。该品种幼苗直立,叶片宽短,叶色深,幼茎粗壮;分蘖性最差,成穗率最高,有效穗数较多,每穗实粒数一般,千粒重较高。该小麦品种植株偏低,耐肥抗倒性较差,倒伏比例为30%,且纹枯病和白粉病发病较重。该品种抽穗成熟期适中,后期熟相较好。

“宁麦13”平均每667 m2实产为537.8 kg,居第4位。该品种分蘖性最强,成穗率一般,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较多,千粒重最低,仅为37.49 g,籽粒为粉质。该品种矮秆大穗,株高为84 cm,耐肥抗倒性较强,纹枯病和白粉病发病较重。该品种后期熟相差,成熟期适中。

“宁麦14”平均每667 m2实产为494.5 kg,居第5位。该品种叶片宽大,叶色略深,分蘖性较强,成穗率和有效穗数均较低,每穗实粒数偏少,籽粒大、千粒重较高。该品种抗倒性最差,倒伏比例达80%,纹枯病和白粉病发病较重。该品种抽穗成熟期适中,后期熟相较差。

“镇麦12号”平均每667 m2实产为485.0 kg,居末位。该品种分蘖力较差,成穗率、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均一般。该品种耐肥抗倒性中等,白粉病中度发生,赤霉病和纹枯病发病较重。该品种抽穗成熟期较早,后期熟相较好。

3.2 结 论

试验结果表明,“宁麦13”“苏麦8号”“扬麦25”“苏隆128”4个小麦新品种的产量均比对照“宁麦14”高,且综合性状好,建议扩大这4个小麦品种的示范面积;“镇麦12号”还需继续进行试验验证。

猜你喜欢

扬麦纹枯病供试
2021-2022年潢川县稻麦轮作区优质小麦品种展示试验
晚播对苏州南部地区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小麦全程绿色防控用药试验分析
四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扬麦系列小麦品种的饼干品质分析
不同处方配比及提取工艺对银柴退热汤解热镇痛抗菌抗炎作用的影响
扬麦系列品种品质性状分析及育种启示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及其防治策略
The Effect of Three New Fungicides against Rice Sheath Blight in Field Experiment
Flexible ureteroscopy: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current indications and outcomes in the treatment of urolithia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