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教师魅力对大学生厌学现象的影响

2018-10-21何中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大学生

何中

摘 要:中国大学生厌学现象严重地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本研究以数学课为例,研析厌学影响机制,并提出理论模型验证教师魅力对厌学现象的影响,以及内控人格特质的调节效果。

关键词:教师魅力 厌学现象 内控人格 大学生

研究结果发现内控人格特质对教师魅力与厌学现象各构面之关系均都具有显著的增强调节效果;教师魅力以及内控人格特质对厌学现象各构面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建议教育工作者在制定对策时从提高教师素质以及人格教育上减少厌学现象的发生。

厌学是一种内在反应倾向,是学生对学习感到厌恶、反感、痛苦,甚至逃学或旷课的情绪反应。[1]众多研究发现,中国大学生存在较为普遍的厌学现象,大一学生则更为严重,有 83.4%的学生有过逃课等厌学现象[4],他们迷恋网络游戏、学习被动、迟到早退、上课无精打采甚至经常逃学或旷课,大一学生厌学问题正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已有学者对厌学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一是精神失落,影响学习主动性;二是教育理念及管理体制落后不科学;三是教、学脱离实际影响学习兴趣。

也有学者对厌学现象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有效剖析,大多将其原因归为内因和外因;学校因素属于外因[2],教师是学校教育因素中传播知识的主体,是促进大学生积极学习的关键因素。教师良好的教学技巧、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平易近人的品格以及渊博的专业知识被认为是一种教学魅力,且对学习态度产生积极影响,从而可能减少厌学现象。

数学是大一必修的基础课程,数学学习成效关系着众多专业领域的钻研与精进,数学素养,被视为“关键能力”之一,且为解决日常问题提供宝贵的思维技能,但数学一直被视为最易使学生丧失学习信心甚至导致厌学的课程之一,因此数学的厌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数学厌学的原因众多,作为教学的主体,数学老师魅力对学生厌学造成的影响尤其不可忽略,教师教学魅力小等原因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厌学现象的发生。因此,从微观深入、量化角度探讨数学教师教学魅力对厌学影响机制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

事实上,大学生厌学并非单个因素引起,不同因素间可能存在交互作用。内控人格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个体对于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及结果归为自己努力的程度,内控人格特质者学习态度较积极进取,厌学情绪较低,且具有改变学习不利环境的影响力,能够清晰地认识学习问题所在,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并且通过自身努力加以改变,从而可能有效減少厌学现象的发生。[3]因此探讨内控人格特质对厌学现象的影响尤其必要。

因此,本研究企图探讨教师魅力、内控人格特质与厌学现象因素间的关系,并验证内控人格特质的调节作用,无论从研究创新的理论层面,还是为减少厌学现象,提供实务指导方面,均具有极大的价值与意义。

一、研究方法与设计

1. 研究架构与假设

本研究架构具体如图1所示。

研究假设:

H1a.b.c教师魅力对厌学现象之厌学认知、情绪及行为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H2a.b.c 内控人格特质对厌学现象之厌学认知、情绪及行为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H3a.b.c 内控人格特质对教师魅力与厌学认知、情绪及行为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增强调节效果。

图1 研究架构图

2.研究变量与测量

本研究问卷题项与题意均经过稍微润饰整理而成,量表皆采用李克特(Likert)五点评等尺度( 1 = 非常不同意: 2 = 不同意: 3 = 普通: 4 = 同意: 5 = 非常同意),分数越高,则表示越符合实际情况。具体如下。

(1)教师魅力(Teaching Charisma)

教师魅力是学生心中所认知的教师教学魅力,教师所具有的渊博知识,幽默风格,积极的品格以及良好的教学技巧。采用Huang 和 Lin所发展之教师魅力量表衡量,单一构面,共23道题,量表 Cronbachs α 系数为.928。

(2)厌学现象(Phenomenon of Academic Tiresome)

厌学是一种内在反应倾向,是学生对学习感到厌恶、反感、痛苦,甚至逃学或旷课的情绪反应。采用高明所发展之厌学现象量表来衡量,分为厌学认知、厌学情绪和厌学行为三个构面,共13道题。量表 Cronbachs α 系数为.770。

(3)内控人格特质(Internal Control)

内控人格特质是个体对于事情及结果归为自己努力的程度,相信自己能够掌握事情的发展与结果,面对困境时,相信自己能发挥作用,愿意付出更大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采用蒋宜玲所编制之量表。单一构面衡量,共 5个题项,量表 Cronbachs α 系数为.781。

3.抽样与问卷发放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中国公立大学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抽样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式收集资料,共回收697份,剔除漏答、基本资料填答不完整等无效问卷63份,有效问卷合计634份。

二、资料分析

1.信度分析

本研究以Cronbachs α系数进行说明,结果显示各构面Cronbachs α值均超过0.8以上,表示问卷具有实际良好的信度。本研究具体分析结果列表,如下表1所示。

2.相关性与区别效度分析

由表2可知,教师魅力、厌学认知、厌学情绪、厌学行为及内控人格特质之间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 <.6,P <.001);且本研究中AVE之平方根值均大于该构念与其它构念的相关系数值,预示本研究各个变量之间具有足够的区别效度。具体见表2。

3.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分析

本研究采用AMOS21.0版软件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理论模型相关拟合度指标,除GFI为0.83稍显不足,其余均达到可接受之程度,总体而言,该理论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同时接受这样的变量划分方式。具体如下表3所示。

4.回归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阶层回归分析,验证内控人格特质的调节效果。通过数据回归分析发现教师魅力与内控人格特质的交互作用对厌学认知( β = -.11**, P < .01 ),厌学情绪( β = -.24***, P < .001 )以及厌学行为( β = -.11**, P < .01 )均达到负向显著,同时主效应教师魅力对厌学认知( β = -.33***, P < .001 ),厌学情绪( β = -.40***, P < .001 ),以及厌学行为( β = -.38***, P < .001 )均达到负向显著,预示大学生内控人格特质在教师魅力与厌学认知、厌学情绪以及厌学行为之间均具有显著的增强调节效果。具体见表4所示。

三、总结与建议

1.结论

结果显示,教师魅力对厌学现象之厌学认知、厌学情绪以及厌学行为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关系成立。意味着学生认为某个老师具有教师魅力的程度越高,其厌学的程度也就越低 。亦是说,学生认为某个教师具有较高的人格魅力,专业知识魅力,幽默诙谐魅力以及教学技巧,那么学生可能更加喜欢这个老师,更加喜欢听这个老师所讲的课程,其乐于学习的程度也越高,反之,厌学的程度也就越低。中国学者通过研究高校学生厌学现象的相关因素发现,教师授课态度、对课程要求、评分标准以及个人魅力等教师因素也厌学现象负相关,与本研究结果较为一致。同时也再次证实教师自身素质是影响大学生厌学现象的重要外部因素之一。

可能的原因是老师的幽默和友善增进了亲和力,拉近了师生关系,幽默风趣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感染了学生的情绪,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感觉更有趣,更乐于愉快地学习,也可能是教师丰富的专业知识征服了学生,满足了学习知识上的需求。

其次,结果显示内控人格特质对厌学现象之厌学认知、厌学情绪以及厌学行为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关系成立;这意味着学生内控人格特质倾向越高,其厌学的程度就会越低;这一结果与以前相关研究发现基本一致,Pilling等认为内控人格者可以正向预测学习,学习态度会倾向积极进取。[17]

就其原因可能是,内控者在学习压力之下,更加自信,相信自己的能力,焦虑与沮丧较少,厌学情绪可能较低;还有可能是内控者将学习成绩的好坏归诸于自己努力学习的程度,并对取得好的成绩具有较强烈的动机,因此会更努力,也较易取得好成绩,厌学程度较低。

另外,本研究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内控人格特质对教师魅力与厌学现象之厌学认知、厌学情绪以及厌学行为的关系均具有显著的增强调节效果假设成立,即大学生具有的内控人格特质程度越高,越能增强教师魅力对厌学認知的负向影响,从而减少厌学认知的程度,减少厌学现象的发生。可能的原因是内控者对自己的能力较有信心,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会努力收集资讯,因此较能控制外在事情,遇到学业问题或外界不利因素时,包括教师教学因素,能够清晰地认识问题所在,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并且通过自身努力加以改变, 因此厌学现象较低[3]。

2.实务建议

根据实证结果,本研究提出以下两点建议。首先建议教育相关者,在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制定政策时注重提高教师素质展现教师魅力,从而减少厌学现象的发生。其次. 人格是可变的,人格经由学习而形成,教学是影响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建议教育工作者在制定对策时考虑从人格教育上减少厌学现象的发生。

3.研究不足与建议

本研究包含以下两点限制与建议,首先,研究的深度有待进一步深入,教师魅力分构面进行衡量,并进一步探讨对厌学现象的影响,以期得出更客观、丰富、多样的研究结论,更加细致客观。再者,本研究仅从个体自身因素,探讨了学生个体人格特质对教师魅力与厌学现象之关系的影响,事实上外在因素之“师生关系”的好坏同样可能对他们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建议以后学者关注。

参考文献

[1]高明. (2013). 厌学问题国内外研究综述.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33(10), 147-148.

[2]解瑞红. (2007). 大学生厌学现象的调查, 归因与对策研究.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11), 78-81.

[3]马利军, & 黎建斌. (2009). 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 学业倦怠对厌学现象的影响. 心理发展与教育, 25(3), 101-106.

[4]苏坤旂, 梁子超, & 郭心卉. (2016). 对大学新生逃课现象的思考. 北大青年研究, 4(11), 75-79.

[5]赵俊彪. (2012). 大学生厌学的学校因素探析. 新余学院学报, 17(3), 112-114.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微信使用对大学生亲子关系的影响
浅议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培养路径
浅析大学生校园兼职
暑期近万名大学生兼职送外卖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成立首个村级大学生创业园
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