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以问题为中心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2018-10-21杨梦霞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长方体情境教学模式

杨梦霞

摘 要:建立在以问题为中心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体现的是“教”与“学”方式的真正转变。这样的课堂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模式,取而代之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通过问题的作用,学生的认知发展不断提升,教师也将学习的责任逐步从自己的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去,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关键词:问题为中心 小学数学课堂

一、明确数学问题

我国的张奠宙教授和刘鸿坤教授在《数学教育学》中,深入探讨了问题是什么并且区分了问题及习题。根据张、刘教授的观点,张维忠老师将问题解决做了以下归纳:第一,问题是与学生的己有认知架构产生内部冲突的情景状态,问题状态是无法轻易理解的,且没有固定的解答方案与规则。第二,在问题解决中,常规的数学问题不包括在问题内,问题所指的是非常規数学问题和应用题。第三,问题具有哲学意义上的相对性,因人或因时不同,对某一人的问题对另一人可能不具备问题的难度而只是习题,而对第三人而言,却可能没有义;另一方面,人们日益积累的知识,随着能力的增长,问题的难度可能在降低,问题可能成为常规问题,或者不再成为问题。第四,明确问题情境的提出,学生所产生的的问题需要满足的三个必要条件:一是学生对于所提出的问题的可接受程度,提出的问题不仅要能够被学生接受而且还有对学生有所激励;二是针对问题的程度要有所把握,不能一味的设置障碍性,避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是所提出的的问题不能只是流于表层,要有一定的探索性,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更深入研究数学并拓展出各种与之相关的活动,辅助学生转变思维方式,探索新的解决难题的方法。

例如,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我们教师要认识到这个阶段学生的学情,学生是通过事物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的。所以我们教师在这个阶段,对学生的思维需要支持的事物要有所创设,因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处在一个过渡期,开始逐渐形成抽象概括、分类、比较和推理能力,是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和发散性的关键时期,而创造性思维形成的必要条件就是独立性和发散性。

再如,教师在设计三角形认识时,对三角形高的认识、测量、绘制,实际都属于数学基础知识,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讲授帮助学生掌握,但启发学生以开放探究的方式荻得概念知识,则更能够帮助学生牢固慨念知识,达成知识技能目标,而学生所经历的实践操作过程,实际就是发展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精神的过程。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要注意在现实的生活中,学生可能接触到的领域中寻找三角形的原型。这就要求教师巧妙地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创设一个联系生活的实际并且可以带给学生真实感的问题,这样学生在真实的问题中学习数学,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自主的学习数学知识,调动学生的实践意识。当然问题设置要让学生看到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更要给予学生机会解决现实问题。

二、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需注意

1.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曾提出为学习设计的口号,体现的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精神。明确“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点对于问题教学模式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要树立教学观,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提问观念。

(2)要找准提问起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紧密联系教材。

(3)要贴近学生的实际。问题设计要与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贴近,在设计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引导探究、提示方法、训练思维等方面,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尽可能与学生的实际贴近。

(4)能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在问题设计时必须考虑怎样以教师饱满的热情去感染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让所有的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问题中来,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来。

2.问题情境的恰当

数学的复习课堂相对比较单一,大多数教师简单的认为练习课就是复习课,我们教师要明确复习课是需要练习但不是为练习而练习。我们在教学中通常会采用层层递进的练习方式,一点一点的增加问题的难度和问题的数量。有的教师将整节课分成两个教学环节,先选择一些平时练习中学生容易出错的题作为例题,进行讲解,再次留作练习题,有的采用“练习——讲评——再练习——再讲评”的教学方式,更有甚者,一堂课一半是独立练习作业,至于另外半节课就是讨论交流和批改了。这样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没有长远的规划。

就此。我们教师就要以一个主题和问题解决疑难,串起来整堂数学课。合理设置问题情境变式思考,构建问题体系对比分析,产生新的问题。这样教学素材问题性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致高,可以并且愿意积极主动的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教师放手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动性,成功的转变为我要学习数学、我爱学习数学。

例如,在教师引领下的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中,教师要带领学生主要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棱长总和、表面积、体积和容积。明确复习的重点是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熟练地掌握并应用。难点则是运用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达到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教师就可以通过一篇数学小作文《一个长方体引发的数学问题》巧妙地设置了问题情境,让原本比较枯燥的复习课,顿时变得趣味盎然。继而提出具代表性与典型性的问题,这样既在具体的生活问题中复习、理解了本单元中的重要概念,对棱长总和、表面积、体积、容积等知识点也就此展开复习。

结语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发展的富有生命力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对知识传授不同,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知识,又能体会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张学俊.精致源于细致 细节决定品位——解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细节[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2).

[2].王飞军.基于新课标视角下探索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新策略[J].青少年体育.2017(02).

[3].戴凤.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中国校外教育.2017(32).

猜你喜欢

长方体情境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拆拼长方体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表面积是多少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