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孩子人格养成的教育功能

2018-10-21刘利辉

速读·上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人格功能教育

刘利辉

摘 要:孩子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而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代表着成功呢?这是一个没有统一答案的问题,而笔者从一个小学教育工作者的视角认为,我们教育的目的应该是把孩子培养成具有健康、达观向上、有人性、有家国情怀,而不是只要考上名校就是唯一的目的,笔者撰写此文意在于此。

关键词:人格;教育;功能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熟语说明了培养教育一代新人人成长成才的不易。我国十分重视对孩子的早期教育,从母亲怀孕对孩子的胎教就开始了,为什么?在我国对孩子的教育如此之重视呢?因为从国家和民族的需要说来。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中国的历史上每一个孩子的身上都被赋予了光宗耀祖的历史重任,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所有家长的心理,怎么才能使孩子成功而光耀门楣,其家族及学校无不各显其功,特别是我国的独生子女政策,而使孩子成为其家族硕果仅存者,而责任和使命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你是唯一,而唯一只能走向唯一,虽然手法千般,其目的趋同。那就是让孩子取得成功,以使家族的未来有望,就是在此情况下一系列问题出现了:自私的、偏执的、自虐的、叛逆的等一系列人格扭曲的。

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是我们的教育成果,为谁培养人?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首先,认识人性的问题的重要性。

马克思认为:人是“现实中的人”。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现实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实践是现实的人的根本特点。

马克思从社会实践的观点出发,揭示了社会的本质是人和社会的关系,人性是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形成的某种特性,它存在于每个体身上。人性有自然属性,所谓生之所以然者。有社会属性,是指劳动和劳动中相互依存,社会交往和交往中形成的道德属性。社会性使人具有社会和文化的因素,精神属性是指人在劳动中形成的思维能力,包括创造性,自我意识能力等,这三种属性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并通过社会实践表现出来的。

马克思的人性理论,告诉我们在培养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就是让孩子在社会中培养自己、锻炼自己,在一定的生产关系和人际交往中越进自己,遵守由劳动派生的社会制约规则。

其次,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关系孩子的命运和前途,关系家庭幸福与安康,关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也关系一个民族的人才储备。所以才有所谓的百年大计,重在树人。家庭教育是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基础,要树立良好的家风,所谓家风就是一个家庭要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我们要让孩子知足、知止、知恥,要懂得责任、情义、良知、有良好的三观的家庭才能走入历史,才能为培养社会精英打下良好的基础,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阐述:“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

家庭教育要从三个方面入手,身教:家长以身作则,为孩子当好表率,让孩子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言教:家长要循循善诱,为孩子讲道理,跟孩子说理不仅需要有耐心,所讲的道理还要“合理”,要结合孩子的心理特征,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技巧;思教:家长要让孩子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明白道理,让孩子明白自己是家、族、国的成员,必须具有家国情怀的高尚品格,而且一生要一以贯之,至死不愉。我国目前已取得了改革开放巨大成果,吃苦的机会,特别是孩子吃苦的机会少之又少,但是人生常有不测,岁岁不满百,要让孩子有防范风险的意识,要有面对重大变故的能力和勇气,教育孩子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是有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到了方法一切都可以解决,孩子是最具有奇思妙想的年龄,教育要让他们知道,思有无涯,人有创造性思维、物质世界一部分,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杰作。总之,家长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诸要素中,家庭教育对孩子人格品质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因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孩子的表率,正确引导孩子,帮助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品质,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环境决定论者说,人是环境的产物,显然是错误的,但他也表达到了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地理环境能够为人类社会提供经常的,必要的,持续的物质条件,地理环境的优劣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促进或延缓作用。这强调了人要适应地理环境,也要适应社会环境,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要遵循的一种法则,每个人都不是自己所有主权的主宰者。正如有研究者的观点:“人在一定环境中生活,会不断地接受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只有与环境协调形成相对稳定的人格特征,才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环境在人格的形成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同的环境会塑造不同的人格特征。”因此,我们必须明白,更要让我们的孩子能清楚和明白这一点,懂得宽容、忍让与妥协,这是我们小学教育工作者更要明清晰表达的。

再次,心理关注是新课题,由于现代生活节奏的飞速发展,多元文化的影响的巨大,自媒体时代的来临,在价值矛盾冲突中,文化冲击认识矛盾的形式下,甚至社会上还有邪教原素的影响,使孩子的身心受到外界的多力牵引,因而心的关注尤为重要,最近看到一个令人心痛的视频,一个15岁的小女孩自杀微笑面对视频说要去天堂了。

其实人的心理健康是有国际标准的,但由于心理活动复杂,他是无向、无底、无岸的绵延的流。因而缺乏西医上的确据,但有五个表现可以加以判断:①智力正常;②人际关系良好适应;③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④心理特点与年龄相符;⑤行为协调,反应适度。教师要懂得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了解孩子心理健康标准和心理不健康的一般特征,初步掌握心理健康保健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更是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要有意识的,有针对性的,对孩子进行心理指导和心理训练,社会要发展,是有力于孩子健康教育的条件,全社会要共同努力为我们能够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的孩子而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

[1]张富荣,朱瑜.家庭教育是孩子人格品质形成的关键[J].未来英才,2015(10):194-194.

[2]车敬上.浅析环境对人格的影响[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16):90-91.

猜你喜欢

人格功能教育
以鸟喻人
数学的翻译功能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关注基向量的解题功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我有特异功能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