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如何在语文课改中摆正自己

2018-10-21周启强

速读·上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龙灯家乡课文

周启强

课改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吹醒了教师,也吹活了学生。教师放开了手脚,从循规蹈矩中解脱出来,更多地利用自己的特长并使之形成自己的特色。因为如此,有的教师在课改中会脱离了轨道,形成空中楼阁,仅供观赏,没有实用价值。我认为,目前的改革要切合实际情况去改,不同地域的学生,他们生活的空间不同,经济条件和教学条件也不一样。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就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也就是所谓的因才施教。但不管采用什么形式的教学,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对人的培养,要培养出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而教师在课改中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便成了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第一,教师要明确语文教育的任务

著名語言学家北京大学教授陆俭明认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育的任务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给学生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二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三是让学生掌握恰到好处的语文能力和知识。有的教师还不完全明确语文教育任务,所以上课时就光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忽略了对学生各方面的教育。例如:我们郑坊小学当今课堂教学讲究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练习、自主评价,简称三自一评。有的教师每节课都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团团围坐在一块,教师把事先准备好的预习材料发给学生,然后上课时采用问答式检查预习情况。接着出示一些问题让学生围在一块自主探究,再出一些问题自主练习。不管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把脖子扭起来坐是否舒服,也不能有效的关注智力发展较慢的学生此刻真实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状态,只是轰轰烈烈的形式,没有实实在在的效果。好像新课程的目标就是为了教改似的。所以我认为教师只有明确了语文教育的任务,教育学生时才不会迷失了方向。

第二,教师要不断学习和钻研,必要时还要和学生调换身份

课改后的教材增加了许多生活内容,也增添了大量的科学技术知识。因此,面对教材许多人犯了难,在教师的知识库里,往往缺乏这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例如,当今社会出现的多媒体教学,就由于许多教师用不上,他们自己都不知如何去使用电脑,又怎么去设置教学任务,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一册的第八课《计算机与多媒体》,讲的就是电脑与多媒体知识。有的教师这方面的知识不够,只能照本宣科。特别是乡村教师,他们有的根本不懂电脑知识,而又要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只有边学边教,甚至调换身份向学生请教。因为有的学生家庭生活好,家长又重视孩子的成长,早早地就让自己的孩子接触了电脑。加上孩子们接受新鲜事物快,所以教师在这方面就成了学生的学生了。今后的教师应该很多时间做学生的同行者,不断学习钻研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教学,而学生看到教师的学习精神也会受到感染。

第三,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转轴发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学习语文就必须先有兴趣,没有兴趣就觉得枯燥无味,产生厌恶情绪,俗话说的好: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例如:学习人教版第九册的《草原》,学生如果对语文没有兴趣直接上这篇课文就觉得枯燥无味,难以理解。例如:上课前放一曲蒙古的豪迈歌曲,出示辽阔、一望无垠的大草原图片,还有牧民们骑马在草原奔跑的视频,让学生欣赏。学生视觉有了美的感受,充满了对草原的兴趣与憧憬,所以下一步学习这篇课文就很容易,就觉得这篇文章的景写的很好。一望无垠的草原翠色欲流,少数民族的热情好客等画面就会很自然的展现在眼前。

第四,语文教学应回归真实性

分析目前我们课改中的课堂教学,不难发现,在一部分课上,教师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布置一个个陷阱让学生去跳,好像非要难倒学生不可,如果没有难倒就说明教师没用似的。这样的教学违背了新的教学理念。

语文教学应追求真实的课堂。例如:在教《妈妈帐单》时,课前我出示了一位八十多岁的老父亲年轻时的帐单(多是用各种各样的图案和符号组成),让学生猜猜这些图案和符号各代表什么?学生对这份帐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时,我相机说出了当时艰苦的生活条件以及父亲对我们一群孩子们的爱。现在他的孩子们成家立业了,父亲也过上了幸福的晚年生活。接着上课文时,同学们就轻而易举的理解了小彼得和妈妈的做法,小彼得是有义务和责任为父母做事。

第五,语文教育应与地域文化相结合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在中华大地上,不同民族、不同地域,都有着各自独特的传统文化。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家乡的文明史一点都不了解,有些学生对家乡、学校的文明与美丽毫不重视,持“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态度。就拿郑坊镇洲村的龙灯来说,它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它有四个龙头,并且村里要抬龙灯是四条龙一起抬,缺一不可的。龙灯不但美丽、而且象征文明与团结,学生全然不知。2014年上半年我教六年级毕业班,其中有一篇课文是《北京的春节》,讲的是北京春节时的传统文化——北京人是如何过春节的习俗。教学这篇文章时有一个教学要求就是了解并说说自己家乡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文化。正好前一年村里商量2014年正月要抬龙灯,所以放寒假前我就设计了“了解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布置学生寒假期间最重要的一项作业就是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家乡的龙灯为何与众不同、家乡的老建筑特点以及家乡的节日习俗等,并让学生把实践活动中懂得的知识用汇报或作文的形式表达出来。“了解和弘扬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活动,是为了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美,发现美,让学生感受家乡的变化,感受祖国的强大,增强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这次实践活动就是语文教育与地域文化相结合的教育方法。

通过语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学生们愿意去学习语文,了解祖国的文化和历史,从而继承和创新民族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与创新精神,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猜你喜欢

龙灯家乡课文
端午节的来历
舞龙灯
背课文
新年到
夏天的家乡
家乡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