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理性思考

2018-10-21符雄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18年10期
关键词:理性思考改善策略中学语文

符雄

[摘 要:阅读不仅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基础技能,也是获取信息最主要的方式,而且还是锻炼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效手段。本文着眼于阅读过程中的文本阅读、语境感受以及思维拓展三个要点,通过理性思考的分析阅读教学中常见的误区,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策略。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理性思考;改善策略]

一、优质阅读教学的三个基本点

(一)亲近原文

语文阅读同其他学科的阅读有着明显的不同,其中语言文字和人文內容是“双向运动”互相影响的,这也决定了语文阅读更加注重文学色彩,不仅需要读懂文本的意思,同时也要能够根据文意重新审视文本,体味其中的联系和美感;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阅读中的文学性,从文本出发转移到人文内容,同时也能够从人文内容再回归到文本上去,让学生感受文字语言的文学美感,培养学生形成文学思维。

但是目前许多初中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很容易忽视阅读的文学性,他们抛开原文,利用制作好的课件进行分析教学,添加大量的图片,或者用视频和配乐让学生们感受课文的意境,片面强调了阅读中从文本到文意的过程,却忘记了回归到原文,导致学生跟看热闹似的学习了好久还是不会阅读,就好像有些学生喜欢看电视上的纪录片如《走近科学》《传奇》,喜欢里面复杂离奇的故事,喜欢悬念丛生的叙事方式,但是让这些学生试着进行写作叙事的时候,他们却有些不知所措。这就是典型的只完成了将文本的文意和逻辑映射到大脑上的过程,只是读懂了节目中的故事内容和逻辑关系,并没有回归到文本当中,看这些跌宕起伏的故事是怎样通过文本进行描述,怎样通过组织语言进行呈现的,这种情况下学生自然还是不会组织语言进行叙事。

(二)感受语境

语境是语文阅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读懂了文章的语境,读者才能真正读懂文章的含义,通过文章和作者甚至是作者所处的年代进行对话。语境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文章在字里行间通过上下文关系或者关键词句营造出来的内部语境;还有一类是外部语境,就是文章描述的年代特征、作者的心路历程以及作者所处的年代等等,这些在读者阅读时会因为外部语境的不同给读者带来影响,深化读者的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但是目前许多初中教师不够重视教学过程中的语境感受,多是直接将文章的逻辑链条和作者的情感进行讲解,将原文和语境都抛开来讲。这就导致学生缺少整体意识,看到和分析到的都是孤立的词语,难以形成自我的见解,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和情感走向。

(三)延展文本

在作者写完文章后,他在文中想表达出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但是当文本完成,读者进行阅读的时候,就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感悟。文意的构建和形成,不仅需要作者对语言文本的把控,更加需要读者基于自身观念的解读,两项结合才能最终形成文章的文意。由于每个读者都有着不同的观念和思想,在文意构建的时候才会出现不同的见解和感悟。“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并不取决于文本的自身,而是取决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读者。但是在初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禁锢学生对于文本的拓展和多角度分析。只是将学生引导入同一个思维模式当中,用固定思维对学生们进行教育,强迫学生按照某一种思路进行解读,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延展。

二、基于理性思考的初中阅读教学优化策略

(一)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原文”意识

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范读原文的形式,给予学生正确的阅读示范和引导,摒弃讲风太盛的习惯,给予学生一定的信任,让他们自己去感受阅读的过程。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不厌其烦的原文阅读,古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就是如此。通过重复的朗诵、默读、背诵等形式,让学生们从文章中读出原汁原味的文意,从文意的理解回归到文字语言的组织运用当中,读出文中的优美词句,体会语言运用的精妙之处。例如在课本《孔乙己》当中,孔乙己喝酒付钱的时候是这样描述的“便排出九文大钱。”从文意上理解就是孔乙己付了九文钱;回归到文本分析,就可以看出,这里付钱的动作用的是“排”,把九文钱放在手掌上,一文一文地推到柜台上,生动地体现了孔乙己潦倒窘迫的现状,体现了他好吃懒做的矛盾心理,可谓妙绝。总之就是要通过文本文意和文学性的相互转移和不断重复的过程,让学生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这样才能体现出阅读教学对于学生文学性的培养,才是高效的阅读教学。

(二)重视内外语境的讲解

教师在让学生阅读文章的基础上,要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发掘文章的内外语境,让学生们在脑海中形成一种大致的情感和感悟方向,引导学生深化文章的阅读。例如在阅读朱自清的《背影》时,部分学生会对文章中的情感表达没有太大感触,读起来很多段落也不甚理解,这是学生没有在语境当中进行阅读的普遍现象。这时候就体现出语境对于学生阅读的重要性,教师要先让学生了解当时交通的不便,沟通的困难,理解那个年代人们对于分别的重视和伤感,再有就是给学生阐述当时朱自清家道逐渐窘迫的现状,以及父亲不愿给朱自清生活压力的心情,让学生们对于文章的写作背景做到充分了解,在营造的年代氛围和特殊语境下,再让学生们进行阅读,他们对于文章的理解将会更加深刻。

(三)注重文本的延展

文本的延展就是要打破以往给学生戴的“紧箍咒”,让他们从固定理解套路中摆脱出来,根据自己的理解感受文意,感悟作者的思脉,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和阅读思维。当然这一过程还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引导的方式就是文本的延展阅读。

三、结束语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抓住阅读教学中亲近原文、感受语境和延展文本的三个基准点,理性思考阅读中文本含义、文学思想、感情表达等概念,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最终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马莹,张媛媛.原形阅读理论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03):43-45.

[2]杨秀敏.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浅探[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5(S2):239-240.

猜你喜欢

理性思考改善策略中学语文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作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关于高校行政管理现状的思考与研究
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拓展训练的理性思考
关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性思考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