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于弘扬淮海战役精神推进新时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思考

2018-10-21周海保

当代人(下半月) 2018年11期
关键词:军民社会化深度

2019年正值淮海战役胜利7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淮海战役深刻启示我们,决定战争胜负的未必一定是武器和兵力,军队的战略战术运用、将士们的信心和勇气、人民的支持和帮助,往往是更为重要的因素。我们缅怀革命先烈,为的是继承他们的遗志,发扬他们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他们用生命和鲜血开辟的道路上不懈奋斗、永远奋斗。不管时代如何演变,战争的伟力永远根植在民众之中;党只有始终做到执政为民,才能在战争来临时唤起人民义无反顾地保卫和平。新时代,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推进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伟大进程,必须弘扬淮海战役精神,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走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路子,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一、善谋善统全局者胜――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建立灵活高效、协调督导的组织领导势在必行

毛主席曾精辟指出:“没有全局在胸,是不会真的投下一着好棋子的。”淮海战役时的全国大局,就是在各战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消灭敌重兵集团,加速解放进程。习近平深刻指出:“今后一个时期军民融合发展,总的是要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丰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围,提升融合层次。”为此,必须着眼未来作战,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指导,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布局相适应、与军队职能使命要求相适应的良好格局,注重系统推进,确保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落地生根。

一是要加速建立权威高效的领导管理体制。强有力的权威领导对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更为重要。综观世界各国国防领导管理体制,在国家高层体制确保实现统一领导,防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之间的二元体制结构出现固化,对于实现军民深度融合极为重要。当前,可考虑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在国务院、中央军委层面成立权威的军民融合领导管理结构,从顶层上加大“统”的力度,切实解决融合过程中各自为政、多头领导、分散管理以及领导管理机构缺位、越位和错位等问题。

二是要加快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战略筹划。加快建立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战略筹划,要体现近中远期统筹、以上带下、以点带面、网络发展的思路,鼓励引导各具特色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体系建设。一是建立军民融合智库体系。加快建立为党中央决策服务的军民融合专家咨询组织,并设立以创新体系建设为重点内容的二级专家咨询小组,同时重点支持少量国家级军民融合战略智库建设。二是瞄准重点领域求突破。实现习总书记重点领域军民融合发展“更好一些、更快一些”的要求,应在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领导下,向重点领域聚焦用力,以点带面推动整体水平提升。

三是要加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协调督导。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建立从上至下、沟通顺畅、协同发展、监察有力的军地协调机制,确保军民融合发展制度化、规范化。各级军民融合发展领导机构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搞好跟进督导,督任务、督进度、督成效,察认识、察责任、察作风,确保军民融合发展各项工作精准落地。加强评估问责,完善绩效评估和追责问责机制,确立军民融合发展的鲜明导向和评价标准规范,提高军民融合发展整体质量效益。

二、敢于勇往无前者胜――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培育敢战能战、兼容发展的奋战团队势在必行

毛泽东同志曾经讲过:“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死、二不怕死。”③淮海战役中,我军以劣势装备对敌,以弱势兵力胜敌,敢打主动仗、敢赢硬仗恶仗,集中彰显了老一辈革命者勇于冲锋的担当意识和不怕流血的牺牲精神。人才是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决定性因素,是推进国防与军队建设的第一资源,也是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迫切需要。为此,必须要进一步通过创新模式、合理训用、无缝对接,使军事人才建设与人力资源分布相匹配,职能任务与专业领域相契合,军事需求与民用要求相统一。

一是要努力促进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在军民融合建设中,对一些事关部队战斗力的核心能力和关键岗位,部队可通过积极引入地方企业的技术优势、军工集团的资源优势、科研院校的人才优势,加快自主能力建设。一是抓技术升级。部队要及时掌握地方新的发展理念、科研成果、工艺技术等,尤其是对大幅提升战斗力的关键性技术,要果断决策,及时引入。二是抓资源配套。各级要依靠国防动员部门和地方政府,建立资源管控体系,研发军地保障资源管理系统,及时将地方优势资源与部队现有資源进行科学整合。三是抓素质提升。部队要利用技术创新、课题攻关、大项任务等有利契机,与地方高新企业和科研院所,采取联合培养、短期聘用、直接招收等方式,提高官兵能力素质。

二是要加速形成双向扶持的资源共享。习近平强调:“要在国家层面加强统筹协调,发挥军事需求主导作用,更好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需求是发展之本、推进之源,军地融合发展中的“需求”之义包含多主体、多方面,从部队角度看,要结合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着眼担负的使命任务,自上而下、自内朝外地规划、上报经济建设中贯彻国防要求的军事需求;从地方角度看,要督促其有关部门依据经济新常态,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及时提出在国防建设中兼顾民用相关需求,提高军事资源共享程度;同时还要建立健全需求论证体系,对军地各自提出的需求进行双向论证,努力降低风险。

三是要积极推进保障人才的社会培养。加强保障人才社会化教育与训练,军地通用的技术专业均可纳入国家教育计划,依托社会资源培育敢战能战的奋战团队。一是确定学习重点。军地院校相匹配的专业设置,可依托地方院校进行培养,遇有问题可以面对面沟通解决。二是拓展教育渠道。委托或联合地方科研机构承担部队保障工作的研究课题,这样既可以为军队保障工作研究节约大量军费和人力、物力,又可以为锻炼培养保障人才提供平台。三是丰富培训方法。可通过参与地方后装保障,开展虚拟演练法来加强部队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开办网络军校、网络函授站,进行网络问答和网上学术交流,战时进行保障信息支援等活动。

三、坚持人民战争者胜――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完善平战结合、军民兼容的措施机制势在必行

淮海战役精神启示我们要牢记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正是广大人民群众以高度的政治热情和自觉行动,从人力、物力、精神等方面全力支持战争,才有了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新时代,平战结合、軍民兼容是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的目标。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要努力争取地方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地方相关部门建立协调机制,处理后勤社会化保障过程中出现的重难点问题,为部队建设提供政府支持。

一是社会化保障军地共建。社会化保障要着眼“保障方式社会化、保障手段信息化、后勤管理科学化”的原则,增强保障的效益,减轻部队保障的压力。一是社会化保障要覆盖平时战时。部队在执行抢险救灾和战争任务时需要社会化力量精准保障,要制定完善预案,通过演练促进社会化保障和自我保障相衔接。二是应急采购演练检验。部队与地方经销商签订的应急采购协议,需要任务牵引和实战检验,以确保社会化保障支撑部队的正常需求。三是物资保障需求大要求多。通过梳理统计物资需求,打开市场优化配置之门,建立多元化的供应机制并进行优化组合,满足各级对物资的不同需求。

二是长期性建设需求牵引。当前应继续做好如下工作:一是信息化营房建设。与地方有关部门进行共建,利用大数据、物联网和自动控制等先进信息技术,建设智能化营区,构建营区数字化管理平台,对营区房地产和固定资产实行数字化管理。二是环保型营区建设。建议将地方园林局援建和部队自筹资金建设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部队生活训练环境。三是功能完备的基础建设。适时将部队需求与政府规划相匹配,将部队建设推进到地方政府规划中去,达到“政府主导、部队受益、合建共管”建设目标。

三是双赢性机制规范构建。互补双赢是军民融合发展的着眼点,也是发展规律之所在。按照“军事与经济兼顾、战场与市场双赢”的思路,逐步建立规范有序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系。建立多元管理机制。按照军地互利双赢的要求,改变靠行政指令、靠计划为主的管理方式,逐步施行以经济责任和任务合同为中心,行政、经济、法律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管理方式,有效规范军民融合建设的组织实施。建立竞争激励机制。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打破“军民分立、自成体系”封闭模式,从政策制度、经济利益、行政制约等方面,积极培育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有效激发地方力量参与国防建设的动力和积极性。建立检查评估机制。以合同签订、产品质量、经费使用等检查监督为重点,健全完善统一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重点对地方参与单位的服务质量、综合效益等进行检查评估,确保军民融合式发展规范有序、高效顺畅。

注释:

①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12月),《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221页。

②2015年3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③毛泽东:《在中共九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

作者简介:周海保,陆军工程大学训练基地讲师。

猜你喜欢

军民社会化深度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数形结合法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军民融合:破题与思辨
网络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化过程的影响研究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转变的一种模式
美国行刑社会化的历史解读与现实启示
深度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