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2018-10-21夏勇夏维

名城绘 2018年12期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问题对策

夏勇 夏维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经济不断发展,环境保护工作在当前社会中的地位也随之提高了。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按照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和容量要求,更好的把环境因素纳入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综合决策之中,可以更加科学合理地对环境进行规划和建设,从而更好地保证经济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问题;对策

1、环境影响评价的概述

一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环境影响评价,就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并提出减少这些影响的对策措施;二是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的根本目的是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最终达到更具环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

2、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

2.1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改革。在传统的经济发展中,往往考虑直接的、眼前的经济效益,没有或很少考虑环境效益,有时甚至为获取局部的暂时的效益,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结果就不可避免地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导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尖锐对立。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能有效地改变这种状况。

2.2为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在传统的发展中,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由于缺乏社会的、经济的、特别是环境的综合分析评价,盲目性很大,往往造成畸形发展,出现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严重破坏和污染。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掌握区域的环境特征和环境容量,在此基础上制定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才能符合客观规律并切实可行。

2.3为建设项目制定可行的环境保护对策、实行科学管理的依据。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可以获得应将建设项目的污染和破坏限制在什么范围和程度才能符合环境标准要求的信息和资料,据此,提出既符合环境效益又符合经济效益的环境保护对策,并在项目设计中体现。使建设项目的环保措施和设施建立在较科学可靠的基础上,同时也为环境管理提供了依据。

3、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3.1环境现状调查中存在的问题。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现状调查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现有资料为基础,进行资料统计、经验估算、资料复用等,另一类是通过现状监测获取相关的数据。两者往往相互补充。由于受环评时限、经费、人员素质、工作机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现状调查往往出现随意套用现有资料,监测资料准确性、可用性差等问题。

3.1.1现有资料收集中存在的问题

1)资料收集时间上的相对不足。环境现状调查应重点关注现有资料值获得时间距环评现状调查时间的长短。近年来,随着城市新城区的高速发展,频繁的社会经济活动促使环境瞬息万变,区域内植被面积大辐度减少,人口高度集中,人类开发活动强度增大,各项环境质量指标也随之呈现较大变化。

2)突发事件及不利条件下对现状值的影响。对于一个比较成型的工业区,往往认为它的现状值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但突发的事件也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环境现状值。一些恶性的环境违法行为,如向水体倾倒化工废液、利用废塑料薄膜作为锅炉燃料等,在较短时间内即可能引起区域环境发生不利的改变。对于一个正在开发建设中的工业区,调查过程应更多地关注整个区域环境的变化。

3.1.2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1)监测点设置不合理。如项目监测点位布设不科学,未设置环境保护敏感监测点位;监测因子不全,特征因子监测缺项;部分项目监测频次不符合要求等。

2)监测数据统计和评价有误。有些项目在计算平均值、超标倍数、超标率等方面有误,评价引用的标准值错误或评价结论与实际监测数据有出人等。

3)历史监测数据引用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超时限使用、缺少历史数据监测报告及有效性证明材料等;有些项目随意引用其他项目的监测数据,引用的区域与评价区域偏离较大,与实际情况不符。

3.2评价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3.2.1标准体系不健全

目前,地表水、大气、声的标准体系相对较完善,但地下水、土壤、电磁辐射、核辐射、生态以及人体健康等环境标准体系相对较少,而与污染源相关的排放标准更是匿乏。

3.2.2技术方法不规范统一

环境评价涉及到很多領域的知识,环境问题复杂多变,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加之理论发展条件的制约,给相关技术规范的制定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目前的非污染生态评价导则,很多环评工作者都感觉其可操作性差,理论水平深,距离实际太远。

3.2.3预测模式和预测条件的选取不合理

近几年出现了诸多环评计算软件与预测模式,但不同软件和模式对同一数据的计算结果很难一致,有关主管部门也未曾作出统一规范,所以评价预测结果准确性不高。电磁辐射项目的预测也缺乏成熟的计算公式,只能通过类比来敷衍了事。

3.3公众调查中存在的问题

3.3.1公众参与制度不完善

公众参与是环评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是让公众享有知情权的唯一手段,也是让社会公众对项目建设充分发挥环境监督作用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信息披露的有效性低,组织形式单一、面不广、深度不够等方面。

3.3.2公众参与的主体存在的问题

世界银行把环评公众参与的主体分为直接受影响的人群、受影响团体的公共代表和其他感兴趣的团体三类。根据以上分类,目前我国公众参与环评的主体主要是第一类,而第二、第三类主体参与环评很少。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也不断加强。但是由于对环保认识上的片面性,不能正确理解发展、污染与环保之间的关系,调查结果有时并不能正确反映实际情况。

4结束语

总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对于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极为重要,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值得大力探讨。

参考文献:

[1]焦彦欣.对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几点思考[J].资源环境与发展,2008,04.

[2]顾永芳.浅谈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保障[J].泰州科技,2009,04.

[3]金勇.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有效性的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

(作者单位:天津天发源环境保护事务代理中心有限公司1

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2)

作者简介:

夏勇,男,汉族,职务:咨询工程师,研究方向:环境影响评价、节能审查咨询。

夏维,女,汉族,研究方向:环境影响评价、节能审查咨询。

猜你喜欢

环境影响评价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刘策
互联网+时代以项目引导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山西省低热值燃煤电厂烟尘超低排放工艺技术路线探讨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发展现状及问题对策研究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