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建筑设备类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

2018-10-21侯冉

名城绘 2018年12期
关键词: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合作高职

侯冉

摘要:本文论述了笔者所在的辽宁建筑职业学院在建设建筑设备类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功能,分析了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并从校企合作机制、硬件、师资力量和社会服务能力四个方面阐述了具体的建设内容。

关键词:高职;建筑设备类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合作

1 引言

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生产性实训基地不仅能为学习者(诸如在校大学生、企业员工、培训学员、专业教师等)创造真实的工作岗位环境,培养学习者的综合职业能力,还能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自身优势,与行业企业相结合,加强技术研发,改进教学手段,提升社会服务能力。2017年,我校被确定为辽宁省“双高计划”建设学校,建筑设备类专业所在的土木施工专业群也被确定为“高水平特色专业群”建设单位。借着“双高”建设的东风,建筑设备类专业整合升级实训资源,创新基地建设思路,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

2 高职建筑设备类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功能

高职建筑设备类专业主要面向建筑安装行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建筑水、暖、电的基本知识,能够完成建筑安装工程施工、设计、运行管理等工作的高端技能人才。建筑设备类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特点是让学习者感受真实的职业岗位环境、真实的生产任务、真实的企业管理和市场化的评价标准,能够满足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和职业素养熏陶的基本要求,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建筑设备类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要具有基本和拓展两大类功能。

2.1基本功能

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能适应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与人才培养直接相关的实践教学、岗位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是建筑设备类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基本功能。实践教学是针对职业岗位要求开展的技能操作实训和顶岗实习等。岗位培训是针对在校大学生、社会人员或专业教师开展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训练。

2.2拓展功能

生产性实训基地除具有基本功能之外,还应具有以下拓展功能,如技术服务、课题研究、创新创业教育等。技术服务是依托实训基地,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开展课题研究,解决实际技术难题等,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服务地方经济。生产性实训基地实施的是真实的项目任务,在训练学习者职业技能的同时,引导学习者去寻找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培养学习者的创新能力;在实训基地合作企业的支持下,选择合适的项目,鼓励学习者自主创业。

3 目前我校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校建筑设备类专业自开设以来,已建成供热实训室、空调实训室、给排水实训室、楼宇智能化实训室、消防实训室等10个实训室,其中供热通风与空调校内实训基地被列为辽宁省创新型实训基地。但有些设备投入年是2008年,到现在已经10年。随着行业发展及教学需要,目前的实训室规模及设备的配置,已不能满足未来专业的发展需要。设备相对比较陈旧,特别是楼宇智能化技术的新设备严重不足,对于新技術实现有很大困难。尤其在开展生产性实训时力不从心,所以建设建筑设备类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迫在眉睫。

4 高职建筑设备类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内容

4.1校企合作机制建设

学校建筑设备类专业以“辽宁建筑设备职业教育集团”为依托,加强职业院校、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之间的多元化合作。通过“引企入校”,校企共建“校内企业专家工作站”和“企业教师工作室”等模式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双方签署协议,设专人负责实训基地建设的具体工作和过程管理,建立健全校企深度融合的“双主体”办学机制。

4.2硬件建设

(1)建筑节能环保研究中心

以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为指导,邀请行业专家联合成立建筑节能环保研究中心,开展建筑节能设计,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建筑能效测评和绿色建筑标识评价,新型绿色建筑材料开发与检测,新型城镇化建设及人居环境构建,可再生能源利用,智慧供暖、智能变频控制、节能供水、雨水综合利用、光伏建筑一体化等技术的研究和成果转化,对外提供技术服务,同时承担供暖企业新员工入职培训和高职院校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教学服务等。

(2)综合管廊实训基地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解决反复开挖路面、架空线网密集、管线事故频发等问题,有利于保障城市安全、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景观、促进城市集约高效和转型发展。同时,城市综合管廊工程可以与海绵城市技术相结合,建成具备雨水调蓄工程的综合管廊,可以与BIM技术相结合,将管廊信息、管道信息、道路信息整合,形成动态大数据平台,对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进行指导与服务。建成的综合管廊实训基地可以用作教学场地,强化相关专业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可以作为校企合作的契机,推进与城市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等部门的合作。

(3)智能家居实训室

根据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提及的“智慧城市”的建设,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的建议,新建以互联网技术应用和建筑电气安装工程相结合的“智能家居”实训室。建成的多功能生产性实训基地,将带动其他相关专业的发展,实现建筑设施、设备、节能、安全的智慧化管控。同时承担建筑智能化企业新员工入职培训,和高职院校相关专业教师“楼宇智能化系统安装与调试”职业技能培训。

4.3师资力量建设

建立校企互培互聘制度,提升专业带头人的引领和辐射作用,组建一支数量足够、职业技能过硬的实训指导教师队伍。校内专任教师全部进行企业实践,“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100%。从企业引入技术大师,授课学时比例达到30%。

4.4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积极开展科技开发与对外工程技术服务,帮助企业开展技术改造、革新技术标准、完善操作规程、贯彻行业新规范,使企业的新技术、新方法可以在实训基地内进行试验、改进,并在工程项目中推广应用,增强教学的现实性,形成校企双向互动、合作共赢的局面。

5 结语

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把企业的先进知识、技术和工艺带进学校,融入实训教学;同时高职院校要利用资源优势,主动对社会开放,承担技术研发,上岗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工作,服务社会。高职建筑设备类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涉及内容繁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杨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17,(31).

[2]刘新月,孙琳,王文魁,“工学交替、产训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辽宁高职学报,2018年第5期.

(作者单位: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合作高职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后勤资源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践探索
以“三赢”为导向的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高职物流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