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数学观
2018-10-21郝家勇
郝家勇
摘要:笔者结合十多年来中学数学教学经验,并通过文献资料法,阐述了数学观的含义,分析了我国中学生数学观的现状,就如何培养正确的数学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其为有关中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学生;数学观;数学化;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236-1879(2018)13-0080-01
1.数学观含义
一般认为数学观是人们对数学的本质、数学思想想及数学与周围世界的联系的根本看法和认识,它是科学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辨证唯物论认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同样地,一个人的数学观就支配着他从事数学活动的方式,决定着他用數学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影响着他对数学乃至整个世界的看法。数学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而且也是一种观点、信念和态度的形成过程,数学精神、思想、方法的启发、锻炼、体验对无论今后从事何种行业的人来说都是绝对必须的。正因为如此,世界各主要国家都很重视学生数学观的培养,并把它作为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为造就下一世纪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2.我国中学生的数学观现状
根据有关资料表明:中学生里约有35%的学生认为数学就是计算,解题就是为了求出正确答案;很多学生认为学习数学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只有在数学课堂学习和数学考试时才感觉数学有用,离开了教室和考场就感觉不到数学的存在,他们难以认识到数学的生活价值和文化价值,对数学方法在整个自然科学中的地位认识不够;40%的学生对学好数学比较有信心,花在数学上的时间较多,学习认真,但对数学发展的动力认识不足;值得欣慰是,少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数学不再是单单为了中考,更多的是为了心智发展,锻炼思维。
上述种种现象从一定层面反映了我国中学生对数学的根本看法即数学观是很不完善的,同时也促使我们思考:中学生应当具备怎样的数学观,我们中学数学教师又该如何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3.对策与建议
数学与客观世界有密切的联系,数学是以数和形的形式揭示了客观世界所具有的秩序、和谐和统一美的规律在数学活动中所孕育出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探索未知世界的一种科学的方法,学会了这种方法将终生受益。
3.1数学教师本身要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并能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虽然我们己经非常习惯地使用一些具有明确数学内容的术语,却根本未想到它们与数学有什么联系Wikon和Chauvo t指出,让学生和教师思考“谁做数学”、“数学怎么做”、“数学是什么”等问题,让学生了解数学与其他学科、数学与社会的广泛联系,能拓宽对数学本质的看法。学生建构自己的数学观主要是根据自己学习数学时的亲身体验和“所见所闻”包括数学教师和家长等对数学的认识和态度)来完成,尤其数学教师的数学观对学生的数学观有着潜移默化的、直接的影响。因此,数学教师本身要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并能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
3.2加强“数学史”的教学是培养数学观的有效途径。(1)数学史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学生有必要理解数学的发展历史,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①了解历史,学生不走弯路;②学生能够理解蕴含在数学知识之中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来源。从这一点来讲,在数学教学中适当融人数学史是很重要的,它能够揭露数学概念、数学结构和数学思想的来龙去脉。(2)数学史上有很多的问题及其解答,对学习者来说是很有价值的,能够激励、引导他们有效地学习。因而,基于历史题材的练习题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课程设计。通过类似的练习,一个学科的历史发展就成了学生所掌握的实用知识,这样对学生来说数学史不再是陌生的东西了。(3)数学家遭遇困难、挫折、失败的经历对学生有着很好的教育意义。一方面,可以预测、诊断和解释学生学习数学概念时可能会犯的错误和遭遇的困难;另一方面,可以改变学生对数学的错误看法,让他们明白:数学学习或数学研究都会遭遇困难、挫折、失败,从而使学生有正确的数学观,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历史上很多数学家的错误和挫折,都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介绍。
3.3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加强对数学本质的认识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在平时的数学实践能力,其主要手段就是增加数学课外实践活动。这样做有两方面的作用:(1)能够拓宽课本内容,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要,对数学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2)可以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同时能够培养良好的数学观。课外活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比如:①跟学生分享数学家的故事;②以小组和单位查找所学某一章节的数学背景;③组织一些与数学相关的竞赛。这种课外活动的本质是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背景和所学数学知识背后的数学本质。
3.4重视数学的文化价值,提高数学素养。目前,有些学生数学的文化价值认识非常片面,因些要加强数学文化价值的培养。《课标》明确提出:“数学是文化当中的一部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构成社会文明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通过学习数学文化来探索数学知识和社会文明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感受数学的文化内含,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课标的最高宗旨是:“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们数学教育不是针对个别人的教育,教育强调的是大众化,人人都能接受平等的教育,能够接受有意义的数学教育。
3.4提高学生“数学化”水平。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与其说是学习数学,还不如说是学习数学化;与其说是学习公理系统,还不如说是学习公理化;与其说是学习形式体系,还不如说是学习形式化”。“数学化”是指:人们运用数学的方法观察现实世界,分析研究各种具体现象,并加以整理、组织,用数学的概念、符号等去表现事物对象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改进中学生数学观的核心是形成合理的观念,而具有“数学化”意识则是形成合理观念的基础。在学习“数学化”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几种常用数学意识的培养:符号化意识、化归意识、数学建模意识等。要培养数学意识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在平时的课堂中,寓数学应用于具体的教学之中,通过问题解决的方式提高学生数学化的水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及时捕捉和挖掘富有生活气息、联系实际的具有教育功能的例子,在具体教学时可采取双向引导的方式,一方面训练学生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能力,另一方面将数学模式生活化,结合课本例题和习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在问题解决中逐步培养数学意识,提高数学化水平。
参考文献
[1]王自强,高中生数学观的调查研究中国科教创新导刊[J].2009(24):92.
[2]孙萌萌.高中生数学观现状的调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
[3]薛鑫鑫.高中生数学观现状的调查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