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师培训探究

2018-10-21唐爱军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14期
关键词:教师培训小学体育信息化

唐爱军

摘 要: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体育教学模式、方法和途径有了新的“载体”,为体育教学信息化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体育教师必须进一步明确教育目标,全面推进体育科研和教学信息化,提高体育教师素质,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关键词: 信息化;小学体育;教师培训

【中图分类号】 G807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14-0092-01

前言

体育教师是我国教师队伍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核心力量,他们的专业素质水平对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教育教学目标的達成乃至于学生个体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都会产生影响。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体育教育教学模式、方法、路径都有了新的“载体”,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的体育教师必须要注重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学会、善于运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以为促进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深化体育教育改革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撑。

1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

对于教师专业化的概念学者们早有议论,有学者认为教师专业化存在两种解释:一是指规范专业标准;二是指教师这一职业群体的专业水准发展和完善的状况。还有学者提出,教师专业化是教师在其整个职业生涯过程中,通过自身专业的练习,获得教师职业技能,实现专业自主化,具备良好的专业道德,提升自身职业素养,逐步成长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路程。

2影响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2.1师资培养与教学实践脱节。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发展,更多的综合性大学和省属本科院校为了自身学科建设开设了体育院系及体育教育相关专业,但由于学科建设时间短,课程体系明显不如老牌师范类院校和体育专业院校,培养目标也较为宽泛。体育师资培养与教学实践的脱节,将严重影响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进程。

2.2学校对体育教学重视不足。

虽然近年来我国教育提倡以素质教育为主,但由于应试教育和升学的压力,多数学校依然重视文化轻视体育。学校对体育教学的轻视,导致小学在体育硬件设施建设上缺失,学校在小学体育教师师资力量的培养上经费支出较少,对于小学体育工作也缺乏足够的重视。

2.3教师对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认识不足。

体育教师的自身成长需求是体育教师能力发展的内在动力,小学体育教师的学习态度将决定个体专业能力发展速度。

2.4体育教师专业化培训内容单一。

体育教师进入岗位后都会接受职后培训,主要通过正规集中课程、网络平台、会议等途径对教师的各个方面进行教育,尤其是思想方面的提高。但这些培训的内容关于体育教学专业的很少。体育教师专业化培训过于形式化和内容的单一,影响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3信息化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师培训措施

3.1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促进体育教师专业技能转化。

3.1.1重视体育教师专业能力训练,提升体育教师专业知识应用水平。教学专业技能方面,要通过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训机制,从职前培训、职中培训到教师的自我发展学习,明确每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如需要掌握的信息技术模块知识等)、考核评价的内容,丰富体育教学手段,加速专业技能的转化;组织指导技能方面,体育教师要善于从现代信息技术中挖掘体育教学资源,并将其与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进行融合,渗透到体育课堂教学、体育科研活动过程中去,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拓宽体育教学的渠道。

3.1.2加强体育教师信息素养培育,促进体育教师专业技能转化。新形势下,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必须要依托于“互联网+”发展的成果,注重体育教师信息素养培育,推进体育教育的信息化,将体育教师素养培育作为体育教师专业知识获取、体育专业技能转化的“驱动力”,这是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体育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重要体现。信息素养培育的过程也是广大的体育教师理论能力、教学能力提升的过程,体育教师综合素质、个人修养、教育教学水平的高低与自身的信息素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师信息素养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他们体育专业技能的转化结果。

3.2全面推进体育教育研究与教学的信息化。

教学研究是发现科学知识、实施教学创新的体系导向。本质上来看,体育教育既属于教育范畴又属于体育科学范畴,因此,教学信息化背景下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提升必须要注重体育研究、体育教学的信息化。现代信息技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体育科学出现了许多新的知识的“增长点”,比如,体育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体育科学与哲学的联系、体育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衔接、体育科学与数学学科连接的“萌芽”等。这些新的发展趋势、增长点的出现,为我们广大的体育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开展体育教学实验、搜集体育教学资料、加强体育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撰写体育专业学术论文提供了新的切入点。“互联网+”技术、三维仿真技术、云技术在体育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体育训练、竞赛的动作示范更加标准、规范,可供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模仿的动作变得简单、明了,体育学科研究、体育教学的水平、质量大幅提升。因此,以体育教育的信息化作为“切入点”,全面推进体育教育研究、教育教学的信息化就成为一个有效的路径。

结束语

体育教师不能仅仅是“教育信息化”的单一传递者、使用者,而是能够将信息化与体育学科知识、教师专业技能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将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应用教学、科研实践,切实提升自身的体育专业能力、专业素养,扬长避短,从而为全面提升体育教育教学质量、效率、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秦曼,董海军,刘向.转移情境对高校体育教师知识转移的验证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43(4):119-126.

[2] 董国永,毕永兴.美国职前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问题研究及启示[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42(4):109-114.

猜你喜欢

教师培训小学体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浅析混合学习模式下的教师培训网络课程设计策略
城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探析
MOOC时代创新区域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研究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