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价螺旋CT对脑白质疏松症的诊断价值

2018-10-21李才平

健康周刊 2018年14期
关键词:螺旋CT诊断价值

李才平

【摘 要】目的:就脑白质疏松症患者以螺旋CT进行诊断的具体效果加以分析。方法:本次研究所纳入病例共计为67例,均属于我院在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所接诊病例,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需要接受螺旋CT诊断,对诊断价值结果加以分析。结果:结合统计可以发现,在螺旋CT的帮助下,本组患者均得到确诊,且患者病灶部位主要为大脑皮质下蛋白区域,在螺旋CT检测下,可观察到病灶部位呈现为双侧侧脑室周围对称性,且不同患者影像表现存在有差异。结论:对于脑白质疏松症患者借螺旋CT进行诊断可有效提升临床对该疾病的诊断效率,有助于帮助该部分患者尽快得到确诊。

【关键词】螺旋CT;脑白质疏松症;诊断价值

在临床常见脑部疾病中,脑白质疏松症存在有极高的接诊率。该症诱发因素存在于多个层面,且多数患者存在有侧脑室周围蛋白质局限性改变的症状,部分患者存在有弥漫性异常改变的情况。在该疾病的作用下,将对患者日常工作、生活等均造成较为严重影响,促使其生活质量持续下滑。为确保临床对该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更需要帮助患者尽快得到确诊[1]。目前,在影像学计数持续发展的情况下,借助螺旋CT对该部分患者进行诊断已经逐步在临床得到推行。为深入摸索螺旋CT在诊断脑白质疏松症中的价值,本文就以67例患者展开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纳入病例共计为67例,均属于我院在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所接诊病例,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需要接受螺旋CT诊断。从患者构成可知,本组患者由男30例,女37例构成,年龄在44—71岁间,中间值为(55.34±1.77)岁。患者在入院时均伴随存在有不同程度头晕、反应迟钝以及记忆力下降症状。

1.2 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接受螺旋CT进行检测,所用设备为GE Optima 520 16排 CT扫描仪。对患者颅脑进行平扫,在检测过程中需将扫描参数设定为110Kv,350mAs,对应层间距则需要设定为5mm,层设定为5mm。在检测过程中由我院具备多年检测经验医师2名共同进行,且CT影像同样由2名具备有多年临床诊断经验医师进行,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2 结果

依據 Aharon-Ptrelz 的标准可将脑白质疏松症分为 5 级: 脑白质疏松症-0(颅脑 CT 图像未见低密度区域);脑白质疏松症-1(颅脑 CT 图像在 侧脑室额角或者枕角可见低密度区域);脑白质疏松症-2(颅脑 CT 图像在 侧脑室额角及枕角均可见低密度区域;脑白质疏松症-3(颅脑 CT 图像沿侧 脑室周围均可见连续低密度区;脑白质疏松症-4(颅脑 CT 图像在侧脑室周 围和放射冠可见低密度区域)。

本研究中,双侧侧脑室额角和枕角 显示周围低密度者 45例,即 脑白质疏松症-2,约占全部病例的 67.16%,侧 脑室额角或者枕角周围显示低密度者 10例,即 脑白质疏松症-1,约占全部 病例的14.93%,侧脑室周围显示连续低密度者5例,即 脑白质疏松症-3,约 占全部病例的7.46%,脑白质弥漫性低密度者 5 例,即 脑白质疏松症-4,约 占全部病例的7.46%,其中合并基底节或者丘脑腔隙性梗塞者2例,约占全部病例的2.99%。脑白质疏松症病灶主要位于大脑皮质下的脑白质区域、侧 脑室周围、半卵圆中心或者深部脑白质,可并发基底节、丘脑腔隙 性梗塞和出血。其 CT 主要表现为双侧侧脑室额角或者枕角周围 的对称性、低密度区域,双侧侧脑室周围的对称性、斑片状、低密 度区域,或者脑白质弥漫性的低密度区域。

3 讨论

随着脑白质疏松症的临床发生率持续增加,临床以及社会对该疾病也越发重视。当前,临床对于该疾病的诱发因素尚无较为统一的定论,存在有多种说法。就病发年龄段而言,以中老年群体为主要病发对象,且年龄越大则对应病发率越高。目前,已经逐步成为影像我国老年群体健康的主要病症。主要临床表现:①认知功能障碍:由于与记忆、情绪、行为等智能活 动有关的纤维联系分别通过脑室周围形成三种边缘环路(即内侧 边缘环路、基底外侧边缘环路、防御环路),故当脑白质疏松症出现后,认知功能障碍则是主要表现[2]。

CT表现:侧脑室前、后角周围及体部旁 及半卵圆中心脑实质的斑片状或条片状低密度影,CT值18~25 Hu,病变境界不清,双侧基本对称,好发于双侧脑室后角周围, 然后依次为前角周围、体部旁、半卵圆中心。病变很少单发于半卵圆中心,如半卵圆中心发现病变,则其他部位往往并发,并提 示病症较重。因脑白质疏松症常伴发腔隙性脑梗塞及脑萎缩,所以常可同 时发现脑室及脑沟增宽、脑深部多发的点或小圆形低密度影。脑白质疏松症的严重程度如何评分与划级,目前方法较多尚无统一的标准。本病应与单纯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炎性病变等相鉴别。单纯性脑梗死常为单侧发病,形态多 呈楔形,与血供区一致,可累及皮质,境界一般较清楚,而脑白质疏松症一般不伴皮质改变,境界欠清[3-4]。脑积水所致白质低密度影主要在侧脑室前角周围,而侧脑室前角形态如空泡状,其角为钝角。 腔隙性脑梗死多为基底节区的多发点状或小圆形低密度影,早期境界欠清,以后则境界清,边缘锐利,病灶可发生于一侧,两 侧多发时一般不对称,其与脑白质疏松症的双侧对称性片状病变表现不同。炎性病变范围较广泛,多累及皮质,病变亦不对称,与脑白质疏松症不同。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就侧重对螺旋CT在诊断该疾病中的具体价值进行分析。结合观察可以发现,在该检测技术的帮助下,可对该疾病进行有效诊断,对临床治疗提供重要指导。

参考文献:

[1]刘会星. 脑白质疏松症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 19(12):90-91.

[2]李建华. 脑白质疏松症与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认知功能障碍对比[J]. 基层医学论坛, 2017, 21(10):1195-1196.

[3]费敏, 柴常运, 王飞. 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合并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7, 37(1):239-241.

[4]张晖, 柴瑞新, 窦瑞芳,等. DTI研究脑白质疏松症对皮质脊髓束的影响[J]. 中国医药科学, 2016, 6(16):17-20.

猜你喜欢

螺旋CT诊断价值
螺旋CT的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脑垂体瘤中的应用探究
螺旋CT对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作用探讨
肾损伤严重程度的螺旋CT诊断分级方法及其临床指导意义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轻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腹部超声对肝胆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脑CT对脑器质性精神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螺旋CT与核磁共振在肝脏囊性占位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阑尾粪石征象对儿童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