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门诊输液大厅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护理风险及干预对策

2018-10-21王晶

健康周刊 2018年14期
关键词:干预对策静脉输液护理风险

【摘 要】目的:探讨门诊输液大厅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护理风险及干预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门诊输液大厅进行静脉输液的老年患者480例作为参照组,随机划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各240例,其中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风险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输液故障发生率和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输液故障发生率为8.3%,参照组为20.8%,两组患者结果比较统计,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中,加强对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能降低输液故障发生率,同时还能提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门诊输液大厅;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护理风险;干预对策

引言

近年来,静脉输液凭借其方法简便,见效快捷的优点,在门诊广泛应用。临床研究发现,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老年患者易发生多种静脉输液并发症。如何有效地预防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老年患者发生静脉输液并发症已成为临床上的研究热点。本文探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护理中风险因素与护理对策,汇总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门诊输液大厅进行静脉输液的老年患者480例作为参照组,随机划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各240例。两组患者均应用同一种静脉留置针实施穿刺。在参照组中,男性患者有103例,137例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为60-83岁,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9.00±6.00)岁。实验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有男性患者106例,其余为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为61-84岁,中位年龄为(70.01±6.38)岁。将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做比较,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两组患者接收受均进行输液治疗,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风险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成立静脉输液系统化风险管理模式小组:由经验丰富、业务较强护理人员担任组长,选取业务能力较好的6名护士为小组成员。明确输液操作流程规范、安全管理制度、输液设备使用管理制度、药物使用警示制度、意外事件处理制度、风险事件呈报制度、突发事件抢救制度以及护理考核评比制度等8项规章制度。(2)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合理地选择穿刺静脉。例如,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选择远心端的表浅小血管作为穿刺静脉,为糖尿病患者选择手足部较直、较粗的血管作为穿刺静脉。根据老年人血管的特点,选择直刺法对其进行静脉穿刺。在进针的过程中,应以缓慢地速度向血管内推进针头,以免刺破底层血管壁或深层组织。穿刺成功后,妥善地固定好针头。在完成静脉输液后,缓慢地将针头退出血管腔。拔针后应立即用干棉签按压穿刺点。对于需长期输液的患者,应根据其具体情况为其留置静脉留置针。(3)在对患者进行静脉输液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妥善地固定好输液针头及导管。在固定输液针头时,使用胶布将针尖两侧皮肤拉紧后再进行固定,必要时可使用约束带对其输液肢体进行制动处理。在完成输液后,使用小托板对患者的输液肢体进行固定。(4)在进行输液前,护理人员认真核对输液患者的个人信息,严格遵医嘱为其配制输液药物。注意调节好药液的温度,确保药液未变质、未遭受到污染。(5)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进行沟通,并根据其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耐心地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以提高其对治疗的依从性。(6)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器官的各功能也出现了衰退,老年输液患者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对待这样的患者,护理人员多与其进行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遵医嘱进行治疗前,要指导患者取合适的体位,并向患者讲解治疗的时间、所输入的药品、作用、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用简单朴素的语言告知患者输液速度可以自行调节,若有需要可随时呼叫护理人员。

1.3评价指标

穿刺皮肤情况:计算穿刺皮肤青紫瘀斑、疼痛、红肿、外渗的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SPSS19.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采用%表示,P<0.05,两组患者资料对比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两组患者的输液故障发生率进行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输液故障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的输液故障发生率,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受组织器官功能衰退、血管脆性增加及血流速度减慢等因素的影响,老年患者在进行静脉输液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从而可严重影响其治疗的效果。对于门诊输液室护士,在进行静脉穿刺时应做到无痛穿刺,用耐心、爱心、细心提高输液安全。风险护理加强了对整个输液过程的观察,切实提高了护理人员对风险事件的预见性和处理能力,有助于整个输液过程顺利进行,同时有助于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

通过本文研究可知,实验组患者的输液故障发生率为8.3%,参照组为20.8%,两组患者结果比较统计,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显著(P<0.05)。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风险护理可有效减少老年患者输液过程中的风险事件,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效果确切,值得广大患者信赖并可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任广洁,王晶,荣月,杨琦.老年患者静脉输液常见问题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19):165+170.

[2]王少区.门诊输液大厅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护理风险及干预对策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5):183-184.

[3]钱月华.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效果探讨[J].临床醫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45):8836.

猜你喜欢

干预对策静脉输液护理风险
医院悬挂式输液架细菌污染情况调查与干预对策
精神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现状分析及干预对策
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及干预对策研究
优质护理对静脉输液患者治疗配合度和治疗效果的影响
不同护理方法对静脉输液后静脉炎的干预效果比较
对输液室患者实施图片式拔针宣教的效果研究
心理护理干预在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探析
神经外科护士的护理风险及防范对策
骨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
论综合性ICU的护理风险与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