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探究
2018-10-21张晶
张晶
摘 要: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手机为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困扰。网络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但很大程度也让他们丧失了思考的能力。所以如何平衡好手机的使用是值得每一个教育者和学习者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互联网、手机依赖、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14-0001-01
随着电子科技的不断发展,手机的使用已经遍布任何场所,开会看手机、上课看手机、吃饭看手机…….遍及青年老小。我们生活中不难看见,小小的幼童就开始抢手机;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彼此都不说话,都在低头玩手机,老人一个人坐的没人理;公交车上,饭店商场到处都是低头族,在人们眼里手机可以看到全世界……这一切的一切给我们带来的危害也越来越大,我们甚至感觉到没有手机比没有带钱包更让人恐慌。
一、手机依赖产生的原因
手机由最初的打电话发信息发展到现在无所不能,手机可以浏览新闻、听音乐、玩游戏、查阅资料、微信聊天、上网购物,它集电脑、MP3、电子书、游戏机等等优势,满足人们多感官需求。人们沉溺于手机难以自拔,一個成人都很难保证自己一天不玩手机,何况身心都尚未发育完全的孩子。同样,在大学的校园里,大学生玩手机的现象也是随处可见的。甚至在课堂上,有的学生低头玩手机,对于老师所讲的内容充耳不闻,长此以往,难以想象我们的大学教育将何去何从。
那么,为什么会造成如此多的大学生依赖手机呢?
这就不得不说说手机带给人们的快信息。最常用的手机软件我认为非微信莫属,现在的微信的使用人甚至超过了QQ,微信让人们的沟通更加便捷,语音视频一键搞定,工作群、学习群、活动群,建群简单,通知事情快捷,同时微信不断开发新的小软件,游戏、学习无所不有。同时微信还有支付功能,出门不用带钱包,微信扫一扫二维码,支付就完成。再说说淘宝、京东、唯品会,网上的东西应有尽有,足不出户,东西就能送到家门口,这样便捷的生活方式,谁会不选择呢?所以,手机常握在手里,不是聊天,就是购物,要不就是玩游戏,或者浏览网页。
手机带给我们的好处是数不胜数的,它能让我们快速查阅资料,了解很多前沿信息,也可以休闲娱乐,丰富我们的业余生活,同时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让我们足不出户,便可以享受优质服务。然而,手机带来的危害也是令人堪忧的,现在大学生玩手机已经威胁的了他们的身心发展。
首先,身体的损害,长时间一个动作看手机会对手腕、颈椎、腰椎等部位造成损害。玩手机的时候过得很快,然而带给我们的身体的损害是日积月累的,最后导致我们年级轻轻,就有很多身体疾病。
其次,精神的腐蚀,现在的大学生三步不离手机,如果忘带手机感觉像是少了什么东西。现在的手机软件层出不穷,没有找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学生做什么都依赖手机。手机在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 ,也不知不觉让我们丧失很多。比如,用手机APP叫外卖,我们失去了出去看看风景、在食堂饭桌前吃饭的惬意。有了手机,24小时不出门都可以。布置作业,百度一下都出来,让学生丧失思考能力。
大学生是天之骄子,本该最好的年华坐在图书馆,自习室看书学习,而大部分大学生已经开始麻痹混日子。走哪儿都捧着手机,所有的信息渠道都是通过手机。有的学生整晚看电视剧,打游戏,常常逃课,不完成老师的作业,导致四年下来,学到的东西微乎其微。
二、如何杜绝学生上课玩手机
1、禁止学生上课带手机。
老师提问,学生第一时间就是查手机,局限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习惯了百度,而忘记了自我思考,长此以往,国民会丧失思考能力。
2、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每天硬性规定锻炼时间,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3、倡导学生的阅读纸质书籍的习惯。不能长期沉溺于电子书和一些花边新闻,而缺乏正能量,影响青年学生信念与进取心。
4、对于大学生使用网络,学校或国家要做出一定的限制。比如在学校,学生统一使用学校的校园网,严厉杜绝学生浏览与学习无关的网页、玩游戏或者无节制看电影等。
5、长时间手机不利于学生之间建立亲密的情感,学生之间的情感越发冷漠。所以大学生应多组织一些外出活动、集体活动、社团活动等。增加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而不是即使面对面也要用手机沟通。
总之,手机的使用是一把双刃剑,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在慢慢腐蚀我们的生活。所以,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有一定的自制力,知道什么时间干什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作息习惯,把学习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学校与社会应加强对大学生正确使用手机的教育和宣传,使学生认识到手机依赖对学习生活带来的不良影响;同时,大
学生也应加强对自我的监督管理,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避免长时间使用手机,以形成合理、科学的手机使用态度和习惯,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大学生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师建国.手机依赖综合征.临床精神医学,2009,19(2):138-139
[2] 韦耀阳.大学生社会支持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12,28(4):91-93
[3] 周喜华.大学生手机成瘾的探究.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0, 24(4): 16-18
[4] 王芳,李然,路雅等.山西大学本科生手机依赖研究.中国健康教育,2008,24(5):381-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