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论“体验式”教学在有效课堂中的策略

2018-10-21李万田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16期
关键词:平均分圆柱体验式

李万田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明代学者陈献章说过:“前辈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有疑有惑,便出现了“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就需让学生在解决一个个疑惑之后而得到满足和喜悦。“体验”意味着要让学生尽可能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学生完全投入到探究过程中,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实现师生角色的真正转换,让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升华为数学的知识和规律。

一、重视教与学的过程,实现师生角色的真正转变

在教学活动中实现师生角色的转换,是进行体验式教学的首要条件。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让每一位学生动手进行操作——折圆纸片,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讨论、归纳、总结,学生在自己的活动中轻而易举就感知到了“在同圆中,直径是半径的2倍;圆心到圆上距离相等。”这样的教学,不但看到了知识的“静态”存在,更用“动态”的观点引导学生体验了知识产生的过程,即知识不单是认识的“结果”,更包括认识的“过程”。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不但可以记忆更加深刻,也便于灵活运用。学生在如此的探究过程中,不仅掌握了新知识,而且也掌握了探索、研究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二、寻找生活经验,在学生的生活直接经验中创设问题情境,把经验升华为知识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或多或少的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只是自己不能把这些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时如果能利用好这些经验,学生就会由熟悉而变得亲切,由亲切而变得喜欢学习数学了。如我在教学“平均分”时,先谈话导入:八月十五中秋节,小文一家4口人在赏月,爸爸分月饼,分得大小不一,小文吃最大一块。接着让学生去分物品,要求每份分的一样多,最后引出:人分物品,分的一样多,这就叫“平均分”,每份不一样多,就不是“平均分”。由于学生对分月饼比较熟悉,自己又亲手分过物品,在“是”与“非”的矛盾冲突中很快就理解了“平均分”的含义。

三、利用生活中的数学原型创设问题情境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一些知识没有办法直接利用实物进行演示教学,但如果不进行操作演示,学生又很难理解,这时我们就可以寻找生活中的模型,利用模型帮助学生树立表象意识,从而达成学习目标。如在教学“认识圆柱”时,我先在课前让学生每人根据自己认识的圆柱设计一个“圆柱”。全班同学放学后都积极行动,用硬纸板、包装盒、彩纸等材料,依照圆柱制作起来,不懂的地方向老师请教。在亲自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了很多问题,学到了很多知识,课堂上的踊跃表现让教师至今难以忘怀。

四、寻找生活情境,用以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教学是一种有意义的活动,只有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加以训练,从学生感兴趣的实物、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入手,才能使学生“愿学”、“乐学”。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把4根小棒用线捆成一个长方形,再带领学生测量、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后,随手一掌把这个长方形打歪了,很多学生立即联想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可以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接着我顺势引导,整节课学得轻松而有效。

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同化,能力的顺应。

小學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从学生知识、经验和能力的最近发展区入手,激发学习兴趣,为学生的认知搭建桥梁。

如教学《比例尺》一课时,我出示了学生的照片和校园平面图,让学生同实际事物进行对比。熟悉的生活现象,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通过分析、对比、讨论,学生认识到实际事物与图片的形状是相同的,而大小不同,并且它们的大小存在一定的倍数关系,照片和平面图是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而制成的,从而理解了比例尺的内涵。这样教学,符合儿童认知规律,能促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有效的促进知识的迁移。

六、留给学生充分的体验空间和时间,在体验中突破学习的难点

一节课,无论教科书写得多么清晰,教师讲得多么明白、透彻,要理解教学内容,最终还得靠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感悟、体验才能完成。

在学习《相遇问题》时,为帮助学生理解“同时”“两地”“相向而行”“相遇”等概念,我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站成两排,要求他们按照教师指令实际走一走,学生在走走停停中很快理解了这些概念,再回到课堂上讲解“相遇问题”时,就迎刃而解了。

七、让学生在体验中充分表达,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会做”,还要关注学生是否“会说”。在体验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如,教学《小数的基本性质》时,通过观察等式0.1=0.10=0.100,让学生讨论:“从左往右看,小数末尾有什么变化?”“再从右往左看,小数又有什么变化?”“你发现什么规律?”“怎样概括这一规律?”等等。这样,给学生提供表达思想的机会,也只有让他们去充分表达,才能暴露思维过程中的闪光点和缺陷。此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达情况,因势利导,给予点拨,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真正转换教师的角色,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最近发展区入手,让每一个学生均能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均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是一切教学改革的归宿点。“体验”即“参与”,只有积极参与才能充分体验,只有“体验”才会有所感受,有了感受就有了收获,有了收获,就有了喜悦。

猜你喜欢

平均分圆柱体验式
情景体验式外宣纪录片《四季中国》民俗文化负载词英译探微
用体验式探究活动打开探索之门
圆柱的体积计算
浙江金华开展新录用年轻公务员体验式实践锻炼
平均分一半
圆柱表面积的另一种求法
两种分法
“平均分”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新课程下“体验式教学策略”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