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
2018-10-21龙敏
龙敏
随着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在教学过程中, 组织合作交流,使学生积极参与, 主动探索实践, 乐于交流合作, 课堂呈现出愉悦和谐的教学情境, 学生的学习就会不断取得成功,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 树立自信心。但是,教学当中如何让学生是由于需要而主动地合作交流,又怎样激发学生合作交流的积极主动性?
一、课堂上要给学生自主、合作的交流机会
例如在执教八年级语文下册的“古诗苑漫步”综合实践一课时,教师首先要求学生们积极的主动参与,培养自主合作的精神,感受精神劳动的艰辛与创造成果的喜悦。然后在各自组内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组内其他成员认真倾听,然后小组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这样每个人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汇报是代表小组的观点,其他同学对这一组的想法可以发表见解,这样在具有团体性质的争论中,培养学生对中华诗词的兴趣与爱好,提高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古诗词的阅读理解与鉴赏能力,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与文化品味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实效性地创设小组交流的时空,使学生有取长补短、学习他人、认识自我的机会,这是一种良好的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与默化。另外,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要以激励为主,让学生在不同的程度上看到自己在参与学习后取得的进步和成绩,享受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我们发现,当学生主动参与、主动交往时就会“经常有惊喜”、“经常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经常被难住”,同时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与社会、与生活的距离。
二、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决定了教学过程只有通过学习者本身的积极参与、内化、吸收才能实现。
教学由学生的“疑”开始。学生学习中存在疑难问题,表明学生现有的知识与教学目标存在差距,为教学调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教师应当将学生的“疑”纳入到自己的教学目标之中,并对事先拟定的“教案”进行必要的调整、充实,而不是唯教案是从。
以学生的“学”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 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有效的学习,要面向全体学生,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课堂教学中是否做到这样的面向,衡量的标准是看学生个体活动的程度,即每一位学生是否都积极地、主动地投身到学习活动中去。《海燕》一课教学中,着眼于学生的“学”我设计了如:读一读课文,划出描写“海燕”的形象的语句;自读有关语句,完成给定的填空题;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课文;用一分钟背下有關段落等练习,学生通过读、思、议、说、背等途径,学得主动,学得投入,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通过学习,学生既读懂了课文,又掌握了学习方法;既积累了语文知识,又发展了思维能力。同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喜欢学、愿意学、相信自己能学好的内心体验,从而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让课堂充满朗朗的读书声。 学生阅读理解的基本方法和途径是读。会读、读懂,既是阅读教学的目标,又是进行阅读教学的手段。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读是说的储备,是写的基础。
三、教师适当的指导,积极地参与
教师激励性的语言往往能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热情。“你有什么发现?”“你有那些独到的见解?”“说说你的看法?”等等。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当学生在活动中出现问题或偏差时及时纠正,及时帮助以明确活动的目标,同时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与学生共同研究探讨,与学生“合作交流”。但教师参与学生的谈论必须让学生先独立思考一段时间,在学生在思维受阻时,适时的点拨,并且要争取与更多的学生交流的机会 ,不能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 。师生对话也是合作交流的一种形式。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没有一种形式,比师生之间的对话更能提高沟通能力,更能启发思维技能。”这种对话淡化了师生之间的界限,老师更象向导或参与者,对话者更喜欢对问题追根究底,更利于学生的探索精神的培养。当学生把老师作为合作交流的对象之一时,不仅仅使学生的的热情提高,思维方式得到改变,而且使老师在对话的过程中也逐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了解问题的广度和深度,有利于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适当评价学生的自学过程
什么样的教学行为可以给学生带来激励性的评价,是老师每节课关心的问题,不要总停留在“你回答的很好”这样的口头表扬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例如当要学生板演时,可以让自信心较差的学生在座位上做对了,再上黑板书写,而自信心过强的学生让他们直接上黑板板演,以暴露他的错误,再肯定他的勇气,引导他发现并纠正自己的错误。教师在课堂上尽量不用那种廉价的表扬、鼓励。老师不仅仅是学生的鼓励者,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欣赏者,通过教师的言语、神情、赞许的目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创新教育理论认为,不要简单地把结论给学生,要让学生自己独立去探索、研究,要引导学生经历“快乐学语文”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给以恰到好处的点拨。其中的关键在于提供给学生合理的问题情景的机会,在于营造一个极力探索与理解的气氛,在于为学生提供启发性的讨论模式,丰富语文活动的经验,提升思维的策略,促使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在交流中乐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也乐于向别人讲述自己的想法。在表现自己的同时也愿意帮助别人。其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交流合作,将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置于核心地位,让学生的创造潜力得以充分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