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高职辅导员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018-10-21张明辉

市场周刊·市场版 2018年16期
关键词:高职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张明辉

摘要: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缺失的现状客观存在,心理问题的普遍化、严重化与复杂化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高职辅导员是最容易把握高职生心理状态的一线工作人员,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充当不可忽视的角色。笔者在本文中分析了高职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举措。

关键词:高职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对策

心理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综合,高职生的任何问题都会通过心理因素显现出来,使得心理因素与社会因素、生理因素与环境因素交织在一起,具有一定的掩饰性和复杂性,成为人的发展和校园安全潜在的隐患。为了消除隐患,促进高职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成为高职辅导员的重要工作任务。高职辅导员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一线力量,更加容易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创造了一个基础平台。目前,高职辅导员处于高职生群体与专职心理健康教师之间,一方面能更容易识别学生中面临心理困惑的学生并及时提供基础的辅导和帮助,另一方面能将难以辨别、难以处理的心理问题及时有效地转移给专职教师。

一、高职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职辅导员自身心理问题成为工作障碍

高职辅导员也是社会群体中的一员,也会面临家庭、工作、生活的各种压力,尤其在工作中也会遇到责任重大、任务烦碎、职责不明、待遇较低等问题,辅导员自身的心理问题也日趋明显,职业倦怠的现象也越来越多。辅导员的心理问题有疲劳与厌倦、烦躁与焦虑、困惑与迷茫、挫折与沮丧。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和效率,很大程度上会对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产生负面影响。

(二)高职辅导员缺乏心理学专业的学科支撑

对高职辅导员来说,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作。有些辅导员并不了解心理学专业知识,习惯以说教或强行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时还是需要相关教师和专家参与。而对学生情况最了解的辅导员如果判断失误或者处理不当,会给学生造成不良的后果。我国高职辅导员的专业背景比较复杂,除高等教育专业出身外,其他专业人员也可能成为辅导员,这会使辅导员在心理咨询、心理辅导或心理疾病预防与危机干预时欠缺科学性,导致其产生一定的挫败感和倦怠性。

(三)高职辅导员缺乏学习理论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高职辅导员本身就缺乏心理学专业的学科支撑,然而又很少主动学习理论知识,也缺乏总结经验、研究规律的积极性。所谓理论是实践的基础,但是有些辅导员认为学习理论知识既费脑力又费时间还不一定有成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感觉或经验来解决,这样的做法当然有失偏颇。理论学习是高职辅导员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助推器,只有不断进行理论学习和更新,工作才能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和创新,才能适应学生的变化。而且,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辅导员的岗位能力能够不断提升,职业倦怠感也会有所下降。

(四)高职辅导员的心理輔导能力有待提高

胜任高职辅导员必须具备以下能力:言语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观察能力、职业忠诚感、个人魅力、思想道德修养、心理辅导能力、理解和尊重学生、原则性和参与能力等。高职辅导员在从事心理咨询或者心理辅导时要发挥一定的沟通表达能力、理解学生的能力和组织决策的能力等。学生面临心理困惑时,恰当的沟通和理解能让学生和辅导员之间达成共情,辅导员能从学生的角度理解他们的问题,这样更能亲近学生,更能深刻分析学生的心理。因此,辅导员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学问。

二、高职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策

(一)做好自我调适,自身具备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高职辅导员充当了教育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因此,胜任该工作的辅导员自身必须做好表率。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辅导员也面临着各种心理压力,只有做好自我调适,具备健全的人格,保持心态平和、情绪自控、积极乐观,才能将正能量传递给学生,唤起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与此同时,辅导员还应保持独立的心理和冷静的头脑,切勿受到学生的干扰,陷入学生的情绪漩涡。

(二)扩充人际交往,学会从客观实际理解学生心理

高职生群体是一个复杂的群体,每位学生都有独特的成长背景。高职辅导员要与不同性格气质的学生接触,就必须扩充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学会从客观实际理解学生的不同心理状况,时刻谨记换位思考。在对学生做心理辅导的工作中,部分学生反映自己的心理诉求总是不能得到父母或者老师的理解,所以才会产生各种负面情绪。而这些负面情绪长期压抑在心里,便会演变成难解的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因此,作为心理辅导老师,要先体谅学生,发自内心地尊重和期待学生,然后争取为学生解决问题。

(三)提高心理学专业素养,努力提高心理辅导的能力

高职辅导员必须补充心理学知识,通过自学、培训、实践等方式提高其心理辅导的能力,掌握一定的方法,这样才能科学客观地处理学生的问题。高职院校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提高辅导员的心理学专业素养:一是探索辅导员与心理健康教师的交叉,引入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专业特色,提高辅导员工作的专业性和技术性;二是组织参与系统的培训;三是帮助辅导员通过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认证;让辅导员参与到心理学课程、高职生生涯规划与职业指导课程的教学中,通过教学提高辅导员自身的专业能力。同时,高职辅导员在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言语或肢体上的沟通难以避免。因此,辅导员在做心理健康教育时一定要掌握沟通技巧,懂得谨言慎行。

(四)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心理健康教育重在预防

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在预防,不能等到危机发生再进行干预。要做好预防工作,辅导员必须要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一是要主动关注学生的学业、生活、就业、恋爱等情况,做到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动态。二是面对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要准确判断学生的心理特征,根据其不同性质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案。在做心理辅导时,尽可能了解导致学生心理困惑的深层次原因,确定事态的严重性。三是反省自身的能力和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改进。若遇到超出一般心理问题范畴的个案时,适当考虑寻求家长和专家的帮助。四是在对学生做过心理咨询或辅导后,仍要通过敏锐的观察做好建档和追踪的工作。做过咨询或辅导后,有些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没有得以根本解决或者反复发生,辅导员必须做好后续工作。

(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

培养高职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是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目标。如果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提高他们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就要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了解自我,两种教育具有异曲同工之处,相互促进、相互渗透。

(作者单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口腔医学院)

参考文献

[1]胡瑶瑶.高校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

[2]罗惜春.高职学生自信心现状及其培养[J].职教通讯,2012(29).

猜你喜欢

高职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高职辅导员在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探究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高职辅导员企业文化传导模式研究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