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游戏中儿童规则意识培养策略的研究
2018-10-21曹佳琪
曹佳琪
摘 要:幼儿园区域游戏是幼儿在园期间基本的活动形式,幼儿园区域游戏作为一种幼儿自我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发现、自主完善的活动形式,已成为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效手段。但是对于不同年龄段幼儿来说,幼儿对于规则有着不同的强弱意识,是否遵守游戏规则,会对游戏活动的质量起关键性作用。因此做好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是使区域游戏能够顺利开展的首要基础。
关键词:区域游戏;规则意识;培养策略
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发展特点不同,我们将研究深入应用到班级之中。首先创设符合班级幼儿发展规律的区域,并对于幼儿进行观察,记录,分析,总结。从中,观察到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没有规则提示下,幼儿会出现争吵,打闹,发生冲突,入区人员过多,玩具不能够整理等问题。
区域规则绝大多数设计在入角区前方,方便幼儿在入区游戏前了解游戏过程中需要注意规则。小小班级幼儿年龄过小,对于图形颜色较敏感,因此规则通常是教师制定,一般以简易图形照片为主,并伴以隐形的提示。比如:入区人员设定,我们用小脚丫来设定入区几人;小中大班规则由教师协同幼儿;而中大班幼儿对于简单文字具有敏感,有了一定绘画写字能力,规则多数由幼儿自主制定,完成。大班由幼儿自主制定,实行并遵守。并在区域活动中,每个班级教师对进行区域活动的幼儿进行观察:区域规则创设是否具有实用性,针对性,有效性。并不断针对幼儿对于区域规则在游戏中的反馈,进行对规则的修改,增添,总结。
根据区域规则创设过程中,针对于幼儿区域规则遵守情况进行观察,并相应进行教师指导。在幼儿区域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地参与到活动当中去,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与幼儿同活动、同体验、同感知。教师除了站在幼儿之外的地位组织活动,保证活动有序进行之外,更重要的是发现幼儿区域活动中面对区域规则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一些必要的指导。引导幼儿遵循活动规则,按照游戏约定进行秩序性活动,并关注幼儿的情绪、行为、环境与幼儿间的互动与冲突解决,促进幼儿在其原有规则意识水平上得到新的提高,不断培养幼儿自主的规则意识的最终目标。
一、融规则于游戏中,让幼儿体验遵守规则的快乐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游戏同样如此,没有规则的游戏会无章可循,玩时会无目的、无方向。幼儿的游戏内容一般都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教师要善于利用幼儿已有生活经验,将规则渗透于游戏中,在区域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和感知。如在“银行取钱”游戏中,幼儿需要排队凭卡取钱;“图书馆”中看书须保持安静,不能大声喧哗,最后将书整齐放回原处,使图书角井井有条;“开心超市”购物要付钱并使用礼貌用语打招呼;建构区搭建筑时不要抢材料,要合作分享等。教师应注意引导幼儿树立规则互惠的观念,使其理解规则对于自己和他人的意义,知道良好的规则不但有利于游戏的顺利进行,而且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便利和快乐。
二、加强合作沟通,提升规则的执行力
幼儿生活在集体中,不可避免地要进行人际交往。因此,遵守集体规则很重要。教师在设计区域游戏时,应尽可能地为幼儿提供和创设有交流的集体游戏,让幼儿在游戏合作和沟通过程中发现问题,建构游戏规则,从而提升规则的执行力。比如在建构游戏中,几名幼儿合作建高楼,忙得不亦乐乎。其中有一名幼儿中途突然想要造桥,于是就想破坏高楼来获得积木。此时遭到了其他幼儿的反对,并与其沟通协商,希望他能等到高楼搭完再拿余下的积木建一座漂亮的大桥。儿童社会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所发展,也有初步的辨别是非的能力。所以,在游戏讲评的时间里,教师可以请幼儿说说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办法。
三、转变教师观念,注重规则的合理性
幼儿区域游戏质量须规则这一杠杆的调控。这就需要教师注重规则的合理性,在区域游戏与游戏规则合理性中寻找平衡点和着力点。同时,教师要注意转变自身观念,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无论是在游戏活动内容的选择上还是游戏规则的制定上,都要注重合理性和可行性。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需要,力争使幼儿在活动中通过规则的遵守获得全方位的发展。
四、灵活运用指导策略,注意奖惩结合
要想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守规习惯,教师的指导策略也是很重要的影響因素。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不同方法来引导幼儿,包括模糊处理策略和隐性指导策略。所谓模糊处理,就是教师故意对幼儿遇到的问题视而不见,给予幼儿更多的独立思考和交流的空间,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而隐性指导,需要教师多花心思,从游戏环境的布置、内容选择等多方面综合考虑,给幼儿适当暗示,方便幼儿的交往。除此以外,教师在关注幼儿游戏中巡视动态,做好随时观察、指导的准备,对遵守规则好、表现突出的幼儿要及时表扬,给予宣传,并将其良好的行为与其他幼儿分享,给幼儿树立学习榜样;对于表现欠佳的幼儿要及时介入,温馨提示或直接干预解决,明确告知幼儿出现的问题,且有耐心地帮助幼儿感知改正,使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都有发展的目标。
五、结束语
规则是幼儿学会自控的载体,儿童有一定的规则执行力,但毕竟受自控能力限制,区域游戏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要使游戏常玩常新,不断释放出新的教育价值,这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善于从儿童的角度思考问题。教师要给予幼儿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多角度、多渠道进行反复实践,检验规则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增强规则意识,使幼儿逐步将有兴趣的规则内化于心,将外在的条规转变为自觉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张晓梅.游戏中儿童的规则意识及自我控制能力培养[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01).
[2]郑三元.规则的意义与儿童规则教育新思维[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05).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