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语感享受中国文化

2018-10-21李虎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18期
关键词:范读花骨朵荷花

李虎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丰富的语文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这是一个人进行言语交际的基本前提。叶圣陶先生指出:“语言文字的练习最要紧的是练习语感。”吕叔湘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培养语感,是语文训练的最重要的目标,它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是小学语文语感教学的追求目标,本人深深地认识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语感是个重要的环节。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一、从范读中传语感

凡是美感强烈的文章,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浓郁的情感。由于小学生生活阅历浅,往往对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感受太少,无法领会这些情感。此时,教师的范读可以起到传染语感的作用。教师的充满情感的朗读往往很容易感染学生的情绪,当他们在细心聆听时如身临其境,陶醉其中,爱其所爱,恨其所恨,乃至达到忘我的境界。通过教师的范读,学生的内心世界容易和文本达成共鸣,产生对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教师范读是让学生感知教材、生发情感的有效手段之一。例如,《观潮》一文,潮来了“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震得颤抖起来。”教师通过形象的范读,把对作品的理解融入范读中,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唤起美的共鸣。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想象,教师在范读时,就必须达到声情并茂。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

二、从朗读中悟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为了让学生更快更深地进入作者的情感领域,应着重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整篇或重点句段,达到和作者情感的契合。在经历了多种形式的自读以及分层次的理解读、体会读的语言循环后,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层层加深,对情感的体会步步深入,在螺旋上升的情感体验过程中,充分感知课文用词造句的生动及作者感情的奔涌,受到蕴藏其中的情感熏陶,从而对语言文字产生真切而强烈的感受,最终达到语感训练的目的。在教学《荷花》一文时,我对文章没有做过多的分析、讲解。而是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把握不同的语气朗读体会文章是怎样写出荷花的美的。学生通过读,体会出“挨挨挤挤”写出荷叶茂密;“全开了”、“才展开两三片花瓣”、“还是花骨朵”写出了荷花三种不同的姿态美。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感,重点句由教师范读。如这一句“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我用两种不同的语气来读,第一次,我将“饱胀”“破裂”读得语气略重一些,学生马上领悟到听起来花骨朵很饱满;第二次,我将“马上”读得语气略重一些,学生体会出花骨朵立刻就要破了。随后,我告诉学生,同样的句子用不同的语调读,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我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和情味。在学生读文时,我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荷花的录相,配以优美的音乐,把学生带到“荷花池”边,让学生亲眼目睹,亲身感受荷花千姿百态的美丽,以使学生的朗读激情四溢。

三、从诵读中领语感

积累与感悟是语文新课标所倡导的语文教学的两大主导思想。《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并对各年级的积累背记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古人说:“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从之文,我之文也。作文时,吾意欲所言,无不随吾所欲,应笔而出,如泉之涌,滔滔不絕。”因此,教师除了要让学生悟中读,读中悟,还要重视背诵指导积累语言,教给背诵方法,如抓“支撑点”指导背诵,想象背诵,录音背诵,使学生能够意到笔随。在积累背记方面,除了落实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之外,还狠抓了一般课文的熟读成诵,结合“以读为主”的阅读教学新要求,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多读促进背记,促进良好语感的逐步形成。老师们在教学中创造出了许多引背课文的好方法,如提示法、接句法、填补法等等。如在教《风娃娃》时,引背课文所设计的“填补法”题目是这样的:“风娃娃来到田野上,看见他。风娃娃又来到河边,看见他。”

四、从想象中升语感

语言文字本身没有直接可感性,必须以联想为中介,依据言语对象的描述,由此及彼,通过联想把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还原成鲜活的景物、丰富的情感、深刻的哲理……从而准确、全面地感悟作者所表达的复杂的情感信息。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联想。例如在教学《天净沙·秋思》时,我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展开联想和想象,将诗歌中描绘的画面在脑海中展现出来。我举例说:“假如你喜欢‘枯藤老树昏鸦一句,那么你想想,这根枯藤是一根什么样的藤呢?树上还有没有叶子?藤是怎样缠绕在树上?就像你在生活中见到的那一幅画面?乌鸦又是怎样的?”经过学生的联想和拓展,就会将一幅幅画面展现在学生眼前,从而体会出诗歌所描写的意境。让学生将所想像的画面说出或写出以后,再边想诗句所展现的画面,边读诗句,自然感觉就不一样。这样“想读”之后,学生自然能品味出诗歌的优美意境。这样,就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联想参与感知活动,学生由被动地接受情景的熏陶,转为积极地营造情景,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语感训练。

总之,语感是人们对语言客体的直接的感受和体验,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教师应精心选择教材中的精品,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的语感在理解中加强,在使用中提高,让他们真正享受中国的文化。

猜你喜欢

范读花骨朵荷花
花骨朵儿还是个孩子
浅谈教师范读的“放”与“收”
迟开的小花
花骨朵笑了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EFL Teaching
荷花
荷花
挽留
漫谈范读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回归本真
夏天的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