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研究

2018-10-21李华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18期
关键词:小学教学教学策略信息技术

李华

摘要: 伴随着中国信息技术的全面发展与普及,老师需要全面的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可是在实际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下面本文结合教学情况,对如何开展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提供改进策略。希望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小学教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引言

21世纪的今天是以信息化为标志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渴望更多高质量、优秀的人才。开展创新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目前,中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创新性教育主要包括下面几种:

第一,活动模式,也就是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特别是开展小发明以及小创新性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第二,课程模式,开展专门的创新活动课,增强对学生创新性思维以及创新性人格的培养;第三,学科渗透课程,也就是老师在学科教学中逐渐渗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三种课程教学方式各有各的特点,现在都已经被现有的研究以及教学实践证明可以再一定基础上,极大的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人认为,在小学教育时期,在不增加学生课程量的基础上,学科渗透是开展创新教育最真实、最经济最具有教育潜能的方法与模式,所以也最有研究的价值。因为,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应该承担起创新性教育的重要责任,培养创新性人才。信息技术课程的老师需要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确定为重要的课堂教学目标,将它归入到教学的计划之中,并且将其转化成创新教育对课堂教学的具体要求,真正的采用一连串科学有效的创新性教学对策,全面贯彻渗透模式的创新教学观念。

一、教学内容方面:坚持因材施教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老师在开展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时候,要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基础、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等。此外,老师需要充分的了解学生的自身能力差异性。不同的学生信息技术基础也存在一定的差别,老师需要对本班学生的自身能力、理解能力等做一个详细的了解,从而设置合理的教学任务要求,设定不同难度问题对学生开展分层次教学。比如以“画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教学课堂为例,教师布置不同难度的题目,要求学生选择合适的题目进行回答,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可以选择简单的教学任务,对多边形等工具做出简单的应用;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可以选择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对工具的使用、撤销、编辑等一类的技术进行应用。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开展针对性的教学,让本班全部的学生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针对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在完成简单的学习任务以后能够提高对信息技术学科学习的自信心,并且学到更多的基础技能;针对信息技术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完成一定困难度的任务,就会提高对学习的成就感,并且提高学生參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五彩纷呈的花朵》这一课的时候,因为学生能力高低不同老师可以进行分层次教学,对于能力比较差的同学,可以先教会他们运用修改循环体中旋转角度的命令,改变图形的形状。对于能力相对比较强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尝试绘制比较复杂的图形。进而让每一名学生真正的参与进来,提高课堂的活跃度。

二、教学重点方面: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为: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以及思维意识,让学生了解与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以及技能,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情况以及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的应用,还有对人们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影响。例如,在讲解如玩具小车这一课中的一些工具栏按钮的基本运用时,其实学生在四年级上册时,大部分都已经学会了。所以我们没必要讲解得太透彻,否则会让学生失去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假如我们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在记忆的海洋中找寻相似的模块,反而更能激发起他们“用”信息技术的兴趣。

虽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清楚的指出信息技术课程应该让学生具备获得与利用信息的兴趣与思维,信息技术课程目标从单一的培养学生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培养学生优秀的信息素养。可是信息技术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依然重视学生信息技术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将信息技术当做支持学生合作性学习的方法。学生学习的重点依然是学会知识,并没有转变到学会学习,掌握办法以及培养创新力方面。

三、教学模式方面:丰富教学模式

当前,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式以及评判方法基本采用了传统学科的讲解、学习、考试的模式,虽然一些课程可以在机房上课,可是调查研究发现很少一些学生因为家庭条件不好,从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对老师在课堂中所讲解的知识并不特别理解;还有一些学生认为,计算机是一个比较神秘的东西,不敢大胆的去尝试操作,遇到一点点的问题就去问老师。还有一大部分学生家中有计算机,具备了一些基础性知识,老师讲课的时候表现出不耐烦的情况。所以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掌握能力高低不同。老师在讲课的时候以传授知识为核心,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学方式并不适应信息技术课程的特征,让原本生动有趣味性的信息技术课程变得十分的枯燥乏味。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先进行引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请同学进行现场演示,提高学生的自身的信息素养,增加课堂的活跃度。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技术能力,丰富教学方法,采用组织活动、开展实践分析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动机。

参考文献

[1]麦洁明.信息素养视角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的分析[J].电脑迷.2018(07)

[2]翁蓉婷.基于信息素养培养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04)

[3]张静.新课标指导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1)

猜你喜欢

小学教学教学策略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浅论小学课堂激励性评价遵循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