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2018-10-21张莉敏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18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策略深度学习初中语文

张莉敏

摘要: 初中语文是学生语文学习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阅读能力作为语言学习的重要能力之一在初中阶段需要重点培养。本文通过基于深度学习的语文阅读教学研究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做出了全面的阐述。首先,本文将阐述什么是语文深度阅读,并探究深度阅读对于初中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意义;其次,从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出发,找到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和深度学习的初中语文教学相结合,得出科学合理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 深度学习;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引言

从2012年起,教育部统一组织编写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教材,历时五年,完成了编审工作,2017年9月开学在全国中小学起始年级投入使用[1]。初中语文教材所选古诗文的数量有所增加,体裁多样。新的教学改革和新的教材对初中生的语文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要求提升,因此我们提倡让学生在深度学习中掌握初中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等各种能力。

一、语文阅读深度学习的内涵及意义

马克思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的实现形式”,“观念从一开始就不可能离开语言而单独存在”[2]。语言文字的背后是思想,思想附着在语言文字上。语文的深度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在读大家的文章中,体会他们写作的心境,感受他们文字背后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所要传播的思想。这一过程,从文字走向作者,从作者走向时代,从时代走向思想,完成一个深度学习的过程[3]。深度学习的要旨就是关注细节,从文章的各个层面渗透到作者的思想中去。初中语文《课标》中所表述的:“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也是此意。

那深度学习能给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带来什么样的益处呢?除了最常见的语文成绩的显著提升,我们更加关注的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首先深度学习加强了学生对文章的记忆,对好词好句的积累,能够适时的把这些句子运用到自己的作文或者日常生活中,深度的语文阅读日积月累,慢慢的成为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素养人。其次,深度语文阅读是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性认知的锻炼和培养,有利于学生情商的培养。而且,对作者思想的分析方法也有理性的分析思维成分,所以对于学生的逻辑锻炼也有一定的好处。最后,通过深度语文阅读学习的课堂讨论小组交流对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的提升都有重大的帮助。

二、深度语文阅读学习教学的现状

通过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只关注考试内容,忽视考纲外的内容

以七年级上册的延伸阅读《朝花夕拾》和《西游记》为例,很多老师会把这些延展阅读留给学生自己课后去读,虽然这不失为一种锻炼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但是这样的做法会使学生不能对这些文章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有的老师会直接告诉学生忽略这些考纲外的阅读。但是作为编入课本的阅读材料,这些文章都是专家们精挑细选出的,只是由于课时安排不能放到正式课文中,作为延展阅读是希望学生能够从文章中深度学习到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思想的传达,而我们现在的教学恰恰忽略了这些经典美文。

2.深度阅读教学模式僵化

随着现在初中生的学习压力加大,各主干课目的学习主要以考试考纲为宗旨,对于语文阅读课的教学趋于形式化,没有大量的时间交给学生去静下心来认真仔细的体会文章的内涵与深度,反而是以老师的讲授为主,老师的确应该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的去思考,但不应该以一种固定的“套路”去分析各种不同的文章,这样的阅读教学模式僵化百害而无一利。

三、深度学习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和深度语文阅读的目标与要求给出以下几点建议策略:

第一,用生活理念构建深度学习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情景教学是学习语言文化最好的形式之一[4]。学生们对新鲜形式的课堂教学更感兴趣,参与度也更高,因此,创建生活化的语文教学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七年级上册课本中的古诗文《观沧海》,我们可以让学生代入角色。例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我们就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身临其境,思考诗人何出此言,诗人为何会发出感叹,他作诗时的心境又是如何。假如是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你又会如何表达……就是在这样的代入中,在这样创建出的生活化的情景教学中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诗歌,感受作者的心理变化,同时学会如何表达自己,如何向别人描述你的所思所想所感。这样就能很好的达到深度学习的阅读效果。

第二,老师在课堂上应该转变自己的角色,做到引导而又不主导阅读课堂。引发学生的思考,对文章的理解才能真正有深度。如,七年级上册教材中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这篇文章贴近生活,学生能够读懂作者的故事,老师对这篇课文的要求重点在于掌握记叙文的六大要素,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这样肢解这篇文章,没有引发学生去思考主人公的情感心理变化,老师往往会主导课堂成为写作技巧的学习,这就无法达到我们所说的深度学习语文阅读。“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老师讲授少但是精,更要有启发性,课堂上学生热烈而又主题的讨论,学生海阔天空的想法和创新思维,才能让学生真正有深度學习的体验。

第三,转变考什么就学什么的思想,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而不是考试机器。让学生能有时间静下心来进行深度学习,另外,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以及口语交际结合起来,这样有利于学生把语文运用到生活中,达到更深层的学习。依然以《走一步,再走一步》为例,上面我们谈到老师主导课堂成为写作技巧的剖析,究其根因在于我们的应试中需要用到这些知识去赏析句子,因此老师们重点关注的是考试大纲里的内容,这种思想就造成了我们很多教育资源的浪费。应该从社会,从学校层面摆正对教育的看法,重点培养学生的能力,这篇文章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朗读,感受主人公心理变化,以及他是如何通过记叙的手法,通过侧面的环境描写向我们传达他的思想,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谈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这样从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出发,学生们才能收获更深层的学习体验,并且把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让语文素养伴随学生一生。

四、总结

新版统编教材中每学期的初中课文量减少,30篇减少为24篇,但增加了课外阅读、名著导读和写作的分量。我们使用新教材,更要深度学习课文增加阅读量,以真正达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另外,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以及口语交际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参考文献

[1]何晓萍沈雅云深度学习的研究现状与发展[J];现代情报;2017年02期

[2]陈红深度学习:让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落地生根[J];教育科学论坛;2016年23期

[3]郭华深度学习及其意义[J];课程.教材.教法;2016年11期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策略深度学习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文学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由阅读的目的谈英语阅读教学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