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与教学融合

2018-10-21赵俊红李晓菲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18期
关键词:教学融合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

赵俊红 李晓菲

摘要: 高校大学生是非常优秀的一批人才,但是当前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变化太快,很多人才在毕业之初是很难找到一份适合自己得工作的。所以为了更好地保证大学生的就业创业问题,高效需应时代的需求,许多高校努力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基于此,本文主要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与教学融合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高校展创新创业教育,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积极鼓励学生创新创业,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1 丰富创新创业认知

创新创业认知是指人们对创新创业活动成败风险的认识。大学生创新创业认知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他们会不会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和活动的成败。研究表明,创业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影响创新创业认知。西方学者指出个体创新创业的风险倾向与创业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班杜拉自我效能感是一个能发挥较强影响作用的主观信念,在很多情境中影响人们的思维模式,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新创业意愿具有显著而直接的积极影响,而外部环境支持并不直接影响创新创业意愿,创业自我效能感在外部环境支持中对创新创业意愿形成间接影响的中介作用[4]。有研究指出,创业自我效能感能够影响个体的想象,它对个体解释情境的方式和对未来建构类型的想象有影响,创业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在遇到具有挑战性的事情时,就会往积极方面幻想,幻想自己获得成功,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由此可见,良好的创业自我效能感可以促进创新创业认知的构建。

2 构建立体化、分层次、可持续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第一,基础理论课程体系主要着力于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品质、创新创业技能等方面进行多维度的提升和培育。实践拓展课程在于通过模拟创新创业实践环境、构筑创新创业交流平台、打造创新创业实践场所,搭建创业教育由理论走向市场的支点。因此,在设置课程体系方面,应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拓展相结合,理实一体,构建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第二,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应该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注重以适应地方经济发展为主导,以学科专业教育为背景,从而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教学的有机融合。既要开设专门的创新创业类必修课和选修课,也要借助专业教育主阵地,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从而将创新创业思维的培养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同时,创新创业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服务个性发展,通过基础启蒙层、初步授业层、意向孵化层、创业实践层四个层次,分阶段、分层次地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构建层层递进、逐步传导的阶梯式课程体系。第三,基于“互联网+高等教育”的背景,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可以运用慕课技术,整合优质资源,通过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有效推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改革。例如,高校可以通过建立和运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云平台,在线发布、组织就业指导、创业基础、创新教育等理论基础课程的课程教学,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向学生授课,线上学习通过观看系列微课视频,模仿逐级闯关的形式,在线咨询答疑和完成作业,线下学习由教师与学生面对面授课辅导完成教学,从而形成线上线下互动教学的可持续学习模式,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3 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的方向作用

当前很多大学生在毕业之后都没有办法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这主要就是因为缺乏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引导学生正确地完成自己的就业创业任务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有了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学生就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以及特长结合社会的人才需求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学生就会更加有章程的去一步步完成自己的创业之路。所以在创业就业教育中一定要注意对学生强调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让学生逐步发展和了解自己的优势,结合市场人才需求制定的合适的就业规划。这样学生对于自身的定位就会有一个合理的人气,而后完成很多工作也会更加顺利。

4 校企深度合作教学

4.1 企业项目进课堂

把企业制作的项目当作教学内容置于课堂,让学生能比较早地接触企业项目,掌握企业项目的制作要求和规范,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自信心,对将来的就业起到促进作用。企业项目制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企业项目进课堂对教师的要求也比较高。企业的案例和项目是最能反映市场现状的。因为企业随市场变化,企业制作的项目也不断更新。这就要求教师也要根据市场行情,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和项目制作能力,跟上企业技术的前进步伐。传统的课堂案例只是为了满足理论的学习,显然不适应现在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对于高等本科院校,学生只有掌握比较前言的技能才能进行创新创业。

4.2 校企共建实践基地

加强与本区域企业深度合作,共同打造实践基地。作为校方要积极联系区域相关企业,特别是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地比较好的企业。根据学科方向,学生技能地培养,不光是引进企业的项目,还要吸收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加强学生技能的同时,也要加强学生企业经营管理经验的学习。这需要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形成稳固的平台,由学校出场地和教师,企业出管理人员、技术人員、项目,由教师组织学生齐心协力制作企业项目。需要把高校、企业、学生三方组织在一起并建立一定的规则,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诚信合作、各取所需、共同进步。

结束语

我国当前高校大学生创业就业现状是不容乐观的,本文中我们分析了其中的主要原因也针对性地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措施。我相信如果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如果可以采用上述措施,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就业形势也会更加乐观。

参考文献

[1]宁敏.高校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建设[J].人民论坛,2015(32):140-142.

[2]王涛,顾璕佶.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建设现状和对策[J].教育评论,2015(08):82-85.

[3]刘景毅.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施教现状与优化策略[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5(06):18-19.

[4]丁昭巧,王金良.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讨—以广东科技学院为例[J].品牌(下半月),2015(01):161.

[5]黄国辉.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6(01):21-24.

猜你喜欢

教学融合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
浅谈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小学英语教学的探索
法制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浅论高职教育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