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研究促进创新能力培养

2018-10-21王海文尤晓刚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18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高校大学生

王海文 尤晓刚

摘要: 随着我国高校建设水平的提高,对创新能力培养越来越重视,在国内高校普遍开展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已经成为在校大学生的一项重要课外科技学术活动。大学生通过大赛作品的创作,培养了创新创业能力,弥补了课程学习环节的不足,是高校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新途径。

关键词: 大学生;创新能力;高校

教育部网站日前发布文件《关于加强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提出围绕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深化教学改革,通过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与社会需求对接平台。文件指明了新时代高等教育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内涵提升的关键

我国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高速发展,教育为社会发展与提高提供了人才保障。目前我国高校有一批高水平专业脱颖而出,纳入双一流建设,成为引领我国乃至世界的高水平专业。无论是国内高校还是发达国家的高校,考察分析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专业,无一例外的是因为创新。培养人才是高等院校的基本功能之一,培养创新人才,始终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而如何培养创新人才,需要对体制、师资队伍、教学设施、培养方法等方面的不断探索。

二、创新创业赛事作品的培育模式

“互联网+”、创青春、挑战杯是目前国家层面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赛事,受到高度重视,各高校竞相组织力量参赛。高校推出的参赛作品是学校内部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培育出的优秀作品,各高校建设了相应的创新创业作品创作体制。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制定了相关体制,设立了专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只能管理系统》网站,指导教师用户具有发布项目、审核项目、审核进展、审核列支、审核结题等功能,学生用户具有选题、进度汇报、结题汇报等功能。审核立项、检查、结题等过程管理类似于国家各类基金科研项目的管理模式。

参与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学生数量众多,每年新开题数量数百个,每个作品给予3000元至10000元不等的资助,一个课题研究团队由3至4名学生组成,课题研究时间一般为两年。2018年学校还专门进行了跨专业创新创业大赛作品开题,配备2名不同专业领域的指导教师,研究团队由几个不同专业学生组成。

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一经开题立项論证,确立开题后,研究团队就按计划开展相关研究,每个季度提交研究进展报告,中期进行答辩检查。

大学生在开展大创课题研究过程中,需要克服专业知识不足、实践经验匮乏等困难,创新的需求激发大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深化理解专业知识,不断挖掘作品市场价值,激发创新欲望,掌握更多知识。课题研究过程是一个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创新思维,采用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及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

三、创新能力培养是大学生培养考核的重要指标

我国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有严格的培养计划,参与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作为课外科技活动对待,课外活动不能影响培养计划教学活动,大学生采用课外、课程不紧张时段开展课题研究。

如果在大学生培养计划里设置创新创业训练课,把大创课题研究的活动列为相关培养计划内容,是适应新形势的需求和解决途径。创新能力培养从教学内容安排、教学工作开展等方面还面临很多理念和制度的挑战,但社会的需求、时代发展的需要,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方式的变革,都迫切需要建立创新能力培养体制。从制度上确立创新创业训练同样是高校培养学生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训练的重要制度保障。

改革教学管理制度,把创新创业训练活动从课外变为课内,从鼓励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到要求开展相关创作,这个变革就把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开展科学研究,进行创新创业,通过创新创业训练活动获得相应学分,从制度上得到确立。

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体制中师资队伍培育

指导教师在大创中起到课题的总设计师、团队引路人的角色。指导教师队伍的学术水平、传授专业知识的能力和开展工作的价值观往往决定了创新创业训练的效果和水平。指导教师对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涉及的理论、技术及市场潜力有着比大学生更深厚的研究基础,是作品萌芽时期创意的发起人或伯乐,对作品的专业研究高瞻远瞩,为大学生指引方向。指导教师是高校在任教师,年龄段从刚入职的年轻教师到任职多年的老教师,大多数作品是他们发起一个创意,再由志同道合的大学生组织到他们周围,开展这个作品的创作。

如果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研究按课外科技活动组织,难以使大学生真正体会到进入实战环境的创业感。指导指导教师的工作不被充分承认,相应的工作量不能纳入教师的绩效、考核、晋升、职称评定等,难以调动教师在这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指导教师自身迫切需要获得从事相关工作的认同感。把指导教师的工作成果提升到计划内课程教学和科研同等的认同度,以及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给予相应的认可,是促进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得以正常进行的一个重要制度保障。

五、高校创新创业中心是新时期的“图书馆”

图书馆是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好大学都有好图书馆,随着电子阅览成为普遍的方式,传统纸质图书、期刊、报纸已经被电子阅览取代,纸质图书借阅量大大减少,传统的图书馆成为藏书楼。在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需求日益强烈,创新培养模式,需要相应的教学设施,这个设施就是创新创业中心,应该像图书馆一样成为大学的标配。

在大学里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为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开展自我学习、科学研究创造条件。使大学生创新创业有场所、有设施、有资金、有指导教师,把创新创业中心做为高校教学教育体系的一部分进行建设。

2016年暑期,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组织教师对美国2所高校的学生创新中心进行了实地考察,位于德克萨斯州休斯敦的莱斯大学和位于大学城的A&M大学都建立了规模较大的学生创新创业中心,中心面积超过400平米。中心有专职的职工和专用的资金支持,常用的设施配置齐全,如计算机、网络、打印机、多种型号的3D打印机、常用机床、机械、工具、测试仪表等,大学生就像使用图书馆一样可以免费使用中心设施,并能得到中心指导教师的帮助,也可以按需要提出新购设施申请,由中心出资采购、安装,以达到学生创新创业研究需求。

通过美国高校学生创新创业中心的考察,感受到美国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比较重视,起步早,投资大,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上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

七、结束语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研究过程是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种研究型学习模式,鼓励大学生开展大创课题研究和参赛,通过大创作品创作,使学生在学习与探究中学习,形成一种敢于探索的学习精神,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研究过程是适应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机制,开辟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关春燕,罗美华.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课外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20):3-5.

[2]张会霞.基于创新创业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44):123-124.

[3]田里.构建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策略选择[J].教育与职业,2015,(11):55-57.

作者简介:王海文(1965.01-),男,汉族,山东临沂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石油工程专业教学与科研。

尤晓刚(1980.03-),男,汉族,山东枣庄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认知语言学、认知语法教学与科研。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高校大学生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