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转课堂从《传播学》到高校文科理论教学的应用

2018-10-21王菊荣

传播力研究 2018年19期
关键词:传播学理论翻转课堂

王菊荣

摘要:《传播学》是高校新闻传播方向必修的一门专业理论课,理论性强,传统的上课方式效果有待提高,年轻教师进行前沿尝试,将翻转课堂授課方式引入传播学的教学,利用这种新型模式尝试理论教学。本文从传播学教学进行分析,以期待更多的理论课应用翻转课堂的形式,取得良好的授课效果。

关键词:翻转课堂;传播学;理论;教学模式

一、翻转课堂的提出

“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园”高中,2011年开始成为教育者关注的热点,我国最早是重庆市江津聚奎中学和广州市海珠区第五中学,近几年在高校开始运用,成为很多高校研究的课题。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黎加厚教授是这样定义翻转课堂的: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打破传统的学生课上学习课下作业的模式,创造学生课下学习课上练习巩固的一种新的课堂模式。它的直接运行结果是课下学生各个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 携带自己的设备学习)课上集中讨论、交流、合作解决问题。而这一颠覆性的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载体就是微课程。微课程就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

《传播学》为高校新闻传播学基础理论课,是一门理论性强的课程,传统的上课方式教师上课累,学生在下面听得也累,效果大打折扣,导致一些教师不愿意带这门课,更喜欢带一些实践性强的课程,为此,理论教学必须进行改革。

我们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是知识传授的阶段,第二是吸收和消化的过程,即知识内化的过程。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知识传授的阶段,如何看学生吸收和消化,主要通过学生的作业来验证。传统教学只注重学习过程的“信息传递”,并把这一过程放在最重要的环节,主要进行知识传授,忽略了第二步的“吸收内化”,课后学生作业比较少,把吸收内化的过程放在缺少帮助的课后环节中,结果本应用于师生互动、同伴协作和交流的课堂,常常被教师一个人占用来作知识传授。知识内化的过程都是被放在课下,那时没有老师和家长在场,碰到疑难时,学生容易因无人协助而产生挫折,丧失学习动机和成就感。

翻转课堂,将传统的上课方式打乱,变成教师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更多的是让学生去发挥、去讲,教师将学生不懂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正好强调的是知识吸收内化的过程,改变教学模式,从单向的讲授改为透过在课堂上发问题与小组互动,启动学生思考与讨论所学,学生对学习内容了解的正确率提高一倍,学习成效会有一个很大提高。翻转课堂可以迅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

翻转课堂的精髓在于改变教学模式,但它的成败关键在于老师是否愿意改变,是否愿意放弃传统的教学思维与习惯,对于年轻老师来讲接受起来很容易,但是老教师在接受翻转课堂时可能需要的时间稍微长一点。

二、翻转课堂模式应用与《传播学》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高校教授传播学课程的年轻教师基本上都能与时俱进,他们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加上笔者所在分院一直强调实践,与实际应用紧密相联系,教师很多都是具备行业知识的,在行业经受过磨练的,年轻教师在课件制作、资源搜索及多媒体资源的获取与处理方面具有较扎实的基础,这也为翻转课堂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技术基础。

年轻教师与时代紧密结合,如新兴起来的新媒体,头条号、企鹅号、抖音等,年轻教师容易接受,也容易将这些应用于实际课堂。

新闻传播类学生走在时代的前沿,总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他们拥有着最前卫的思维,接受新事物能力超强。

师生都具备这种素质,翻转课堂应运而生。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多个渠道集中授课,学生利用新媒体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利用课余时间在学习平台上巩固或深入学习。相对于传统的灌鸭式教学,将学生融入到真实的传播环境中进行实践,学生更容易掌握。

三、《传播学》翻转课堂类型

传播学将每一章课程内容分成小节,提前把每一章内容需要带的问题布置下去,让学生自学,上课的时候进行问题的反馈,将课堂上需要掌握的内容让他们自己去学。

传播学分为四大部分:传播源头、传播受众、传播渠道、传播效果研究。每一部分,联系社会现实中的传播现象让学生进行分析,比如讲到文化传播,将学生放出去,让他们在西安市找寻能够传播西安文化的现象、标记或是各种能够代表西安的文化传播方式。有学生到大唐西市,有学生到大雁塔,能够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找寻很多西安的文化传播现象。课堂讲解时例子生动活泼,学生自己总结很多文化传播的形态。教师引导学生继续深挖,将传播的受众、渠道,效果总结的清晰到位。

联系代表性的媒体参观,并让学生能够了解各种媒体运作的流程,将不同的媒体从采访到后期制作到在了解流程的过程中,对于传播受众、渠道、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基本流程如下图:

1、教师知识点讲解小视频

2、学生课后自学看小视频

3、学生记下难点

翻转课堂 4、课堂教师答疑解惑

5、课堂最后布置课后任务

6、小组合作

7、高效学习

翻转课堂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不再是沉闷的灌鸭式将传统的上课方式打乱,变成教师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更多的是让学生去发挥,去讲,教师将学生不懂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四、《传播学》翻转课堂案例分析

笔者所在课题组在实施过程中对《传播学》课堂进行了翻转,翻转式教学增加了师生互动的时间,使得一些平时较为忙碌的学生可以利用自己业余时间进行自控式地深度学习,获得个性化的教育体验。

西安欧亚学院教学理念是“实践应用型高校”,笔者所在的文化传媒学院办学特色是突出实践教学,培养应用性人才。《传播学》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将上课内容分为多个项目,把学生放到项目中进行制作,建立以课程实践和真实项目结合进行主题工作坊,在主题工作坊中进行整个传播流程的体验,比如进入像雷霆报道小组、原点青年研究所、EYE传媒工作室、ME传媒工作室等直接进行学习,制作APP,参加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等,从开始项目策划到项目制作、到项目运营、整个项目最后的传播效果进行评估,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了传播的知识。

对于一些难以理解、难以掌握的理论,如“知识沟”、“沉默的螺旋”理论,因为在微视频中难以呈现,所以将这些深奥的理论知识,先用案例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做相应的表达,通过新媒体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兴媒体,录制微小视频,让学生在玩中掌握传播学最难理解的知识点。

五、上课效果评估

学生通过学习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正确认识各种传播活动和传播规律,能够良好地开展传播活动,协调社会关系,为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对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效果进行评估,课题组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请为某新媒体产品进行受众调查,最后提交一份受众调查报告。要求学生参看上课的知识点,要包含受众的结构特征以及行为特征两方面的研究,并对该产品提出合理化建议。该产品必须是新媒体时代的产物。

通过作业将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多方搜集新媒体方面资料进行分解制作。另有制作的视频《最美的人》《看见你的声音》获得陕西省教工委微电影大赛的二等奖和优秀奖。这样的上课方式取得了一定授课效果。

六、结语

综上所述,《传播学》理论性这么强的课程都可以进行翻转,这种翻转课堂也受到学生们的欢迎,能够有效弥补现在传统教授方式的缺点,其他理论性课程相信通过设计,也一定能够进行很好的翻转,取得很好的授课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2]潘炳超.翻转课堂模式应用于高校教学的实验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3):83-88.

[3]晏燕,王惠琴.高校信息类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111-116.

猜你喜欢

传播学理论翻转课堂
探析中西传播差异 彰显华夏传播魅力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理论”与“实践”
传播学理论对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作用探讨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盛满理论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