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融合背景下数据新闻报道的伦理问题

2018-10-21陈凤

传播力研究 2018年19期
关键词:伦理媒介融合

陈凤

摘要: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伴随着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应用,数据新闻这种新兴的报道应运而生。数据新闻的出现对传统新闻生产流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能够更迅速更精准地发现、报道以及呈现新闻信息,但也应该看到数据新闻存在的伦理问题。本文从数据新闻发展状况出发,分析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隐私泄露、人文情怀缺失等伦理问题。

关键词:数据新闻;伦理问题

一、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数据新闻

在新的数字技术和新媒体的冲击下,媒介融合是传统媒体转型升级发展的必经之路。在媒介融合背景下,诞生了数据新闻(Data Journalism)这种新兴的报道方式。数据新闻,又叫数据驱动新闻。其生产流程是对数据进行抓取、挖掘、统计和分析,其呈现方式是可视化,是一种与传统新闻报道截然不同的新闻获取和呈现方式。目前我国做得比较好的数据新闻平台有:财新数据可视化实验室、DT财经、网易-数读等。有学者称,数据新闻是融合传播在大数据时代的传播新模式。(1)

关于“媒介融合”,国内外学者给出了多种解释。我国蔡雯教授等人认为媒介融合的核心内容是媒介内容的融合、传播渠道的融合以及媒介终端的融合。美国学者李奇·高登教授则认为“媒介融合”可以划分为所有权融合、策略性融合、结构性融合、信息采集融合与新闻表达融合五种类型,这种表达被广泛使用。(2)

二、数据新闻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美国Every Block新闻网站的创始人阿德里安·哈罗瓦提于2006年首先提出 数据新闻概念,他认为新闻记者应该改变传统使用大量文字表述的方式而应展示结构化的数据。搜狐是我国比较早推出数据新闻的网站,并在2011年5月推出了《数字之道》数据新闻栏目。与欧美等国相比,我国的数据新闻起步稍晚,在数据新闻的业界实践方面明显存在不足。比如数据新闻形式单一,静态的信息图呈现形式仍然较为多数;其次,获取数据的渠道受限,官方部门对数据的开放程度不高,影响数据新闻内容的生产,数据新闻的核心在于以“数据”来讲故事,如果数据来源受限,无法将事实真相传达给受众,那么数据新闻则失去了其独特的存在意义。

三、数据新闻报道的伦理问题分析

(一)基于算法技术的精准投放泄露用户隐私

我们在网络上没有选项可以屏蔽自己的信息被“抓取”,“被遗忘权”大多数还停留在理论层面。“被遗忘权”(Right to Be Forgotten)也被称为“删除的权利”(The Right to Erasure),是隐私权在互联网时代延伸出来的一种新的权利类型。著名记者、隐私权专家帕卡德(Vance Packard)于1967年1月在《纽约时报》发表的文章《不能告诉计算机》中写道:“当政府把我们每一个人的信息和日常生活的细节都放置于某个中央级的数据银行,我们便会受控于坐在电脑机器前面的那个人和他的按钮。这令人不安,这是一种危险。”(3)

举一个例子:当地时间2018年3月17日,英国观察者报(英国卫报的周日版)和美国纽约时报联合曝光了一家名为“剑桥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的公司泄露了Facebook上超过5000万用户的信息数据,并将数据用在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中,通过用户画像将广告推送给目标受众,从而影响大选结果,此事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轩然大波。(4)通过数据分析,进行个性化服务精准投放影响我们的行为。

我们在拥抱互联网享受其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我们也把自己的电子足迹留在互联网上。比如我们上淘宝买东西的“联网”行为被标记、被电子化,我们的足迹也一览无遗,隐私泄露时时在发生。

(二)数字技术环境下人文情怀缺位

新闻的服务对象是人,故而新闻伦理的内容理所当然需要包括人文情怀。通过分析数据新闻的制作过程,我们可以得知,不管是对数据的获取、分析还是最后的呈现都突出数据来源真实性、分析统计过程科学性等元素的重要性。这也就是数据新闻和传统新闻产生冲突无法耦合之处。而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人文情怀恰恰是新闻伦理最重要的一点。

例如,新浪图解天下第136期《数读中国官员自杀》这一数据新闻作品,更多的是谈论官员自杀的方式与原因,缺乏有温度的人文关怀。对于“自杀”、“死亡”类的议题报要把握好“度”,且对受众进行正面的引导,以免误导受众,酿成自杀效应,致使人文情怀缺位。(5)

四、结论

无可否认的是,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基于数字技术的思维正越来越成为数据新闻整个行业、数据新闻制作机构、个人乃至受众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然而,不管媒介融合背景下数字技术如何发展,计算思维对数据新闻相关的各种团体以及个人会产生何种影响,新闻本质上都是以人为服务对象的信息,数据新闻应该遵循一定的新闻伦理。有人说数据新闻是一阵风,持这种说法者不无根据,但是作为一种新兴的报道方式,数据新闻给新闻行业注入了新鲜活力。本文在此揭露数据新闻存在的伦理问题不是对数据新闻的否定,学界、业界提出质疑与寻找存在问题,是为了数据新闻能够往更加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注释:

石磊,曾一.融合传播视角下的数据新闻[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143-147.

黃瑛.媒介融合背景下数据新闻的发展、变革与挑战[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5,17(03):46-49.

吴飞.名词定义试拟:被遗忘权(Right to Be Forgotten)[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4,21(07):13-16.

数据泄露无小事——Facebook事件分析及启示.http://netsecurity.51cto.com/art/201803/ 568869.htm.

尹凤意.我国数据新闻实践中的新闻伦理问题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7(13):16.

参考文献:

[1]朱鸿军.警惕数据新闻中的新闻伦理问题[J].传媒,2017(03):34-36.

[2]黄瑛.媒介融合背景下数据新闻的发展、变革与挑战[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5,17(03):46-49.

[3]吴洪霞.数据新闻报道中的伦理问题[J].中国广播,2015(08):47-49.

[4]尹凤意.我国数据新闻实践中的新闻伦理问题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7(13):16.

[5]王璐扬.对当前数据新闻“热”的冷思考[J].青年记者,2017(08):13-14.

[6]陆新蕾.数据新闻热中的冷思考[J].当代传播,2016(05):106-109.

猜你喜欢

伦理媒介融合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融椅
浅谈我国社会工作伦理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
论媒介批评的层面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