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电影叙事学与符号学自由交织下的《末代皇帝》

2018-10-21谭思怡

传播力研究 2018年19期
关键词:末代皇帝叙事符号

谭思怡

摘要:《末代皇帝》讲述了末代皇帝溥仪被束缚的一生,从西方以一个皇帝一生经历的视角同时反映了中国近现代从清朝末期到文革时期的发展历程。采用了时空交错的剧作结构,巧妙地交织在一起,溥仪的一生也见证了中国的历史巨变。电影中的物件细节富有象征性表现了背后的深意和内涵,本文将从时空结构、色彩运用、中西方音乐等方面深入分析象征符号的具体运用和叙事结构。

关键词:符号;叙事;叙事时空;光线色彩

一、立体且紧密的时空结构

电影的主线时间是1950年溥仪从苏联被押解回国受审到现代游客参观浏览紫荆城,这条线索以顺序时态表现,展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社会风貌与状态。新中国成立初期到80年代,从“文革”这一中国历史特殊时期再到经济持续发展的中国,每个年代精神风貌都大不相同,且运用了相当多符号来展现历史变换中的中国。电影中每一段溥仪对人生重燃的渴望,较多运用了门来转场,门这一个符号在电影中出现多次,含义深邃。在影片的开头,监狱长大喊:“open the door。”带领我们进入故事,溥仪母亲去世时,溥仪想要骑着自行车冲出宫门,面对阻拦的侍卫,他大喊:“open the door。”此时的他,早已没有了自由。在伪满洲皇宫,婉容被日本人带走,溥仪追了出去,他无奈的大喊:“open the door。”此时他已经是权力下的傀儡。一扇大门使他失去了亲情和爱情。而在“门”背后的则是绝望而无助的溥仪,这时的溥仪已经陷入绝望,他以为门的那边是人生的第二次希望,是他怎么跃都跃不过去的希望。

主线之外,伴随着溥仪坐火车被遣送回国,引入第二条线索,溥仪入宫登基,抗战胜利被苏联红军被抓获的时间线索,表现历史的厚重感,不仅使溥仪政治生涯的转变,同时也是中国历史的重要变化。平行剪辑能够将溥仪性格、命运发展变化以及对今后影响直观展现,使故事呈现更加立体和紧密,两条线索在画面和剪辑上有机结合,溥仪自杀再到“门”符号的转场切换到溥仪被送入紫荆城前,通过对白引导剧情发展和时空变化。溥仪的眼神特写也是最精彩的符号体现,特写镜头的运用,导演灵活的场面调度,通过不同镜头间的组合,传递了溥仪不同眼神的情绪表达。

二、蒙太奇镜头和独特的色彩运用

慈禧太后驾崩场面,光线运用尤为重要,宫殿外亮光透过窗户折射进宫内,与宫内弥漫烟雾重合,表现出清末一番破败景象。溥仪登基,父亲醇亲王:“就快完了”,一句安慰溥仪的话成为了对满清统治即将终结的预示,一扇黄色帷幕,将他视线挡住,意味着进入了被束缚的生活。溥仪所穿的服装,从最开始的清朝王室服,到登基时的龙袍,再到打球时的运动衣,和后面继任伪满洲国总统的西装,和成为阶下囚的囚服。不同服装的变化本身就作为符号传递了电影带给人们的文化意识和价值,同时符号背后的所指是人物身份的转变以及激荡的社会带给他的社会地位的跌宕。庄士敦老师送给他一辆自行车,在溥仪眼中,自行车是西方文明的象征,作为符号在影片中启发着溥仪的思想,給了溥仪想要变革社会的希望。

镜头切换到战犯管理所,人物心理刻画与光线色彩运用形成强烈呼应,阴暗占据画面主体。码头送别庄士敦,中国人乘船区域画面亮度较低,色调阴冷,体现当时中国人的处境,与外国人乘船,形成了鲜明对比。紫荆城大多数布景和服装以红色和黄色为主,也代表的权力的至高无上,知道溥仪出狱,画面的色调才会恢复正常,当他骑着自行车从人海中出现,预示着他回归普通人的生活,不被拘束,没有绝对的权力,平等而又自由。文革到来,所长被批游行,历史变迁再次折射人物命运变化无常。皇宫与战犯管理所两种不同的时空切换,空间上和色彩上形成鲜明对比,空间互补与和谐。

三、中西方音乐结合的淋漓尽致

背景音乐将西方乐器和中国传统乐器相结合,不仅有马林巴琴的轻灵,小提琴的悠扬,二胡的悲伤,大气派管弦乐和具有民族特色主题旋律变奏音乐交错。别具一格特色,配乐独具匠心,衬托历史厚重,丝丝忧伤沉淀在深处。主题音乐在影片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溥仪亲近人离去,就会想起open the door主题音乐,这首音乐中二胡声音传达出悲伤,是溥仪内心情感外露,而小提琴则代表了怯懦与无奈,溥仪无法抗拒乳母,婉容离去,作为统治者的无力,权力被架空现状体现的淋漓尽致,音乐和画面丝丝入扣,浑然天成。以特色性中国鼓的鼓点为开头,接着响起清脆欢乐马林巴琴声,衔接流畅,节奏统一,富有节奏感。以音乐的节奏来反映溥仪戏剧性经历,让观众在音乐的感召之下对溥仪“玩弄人生”声临其境。音乐随着叙事时空的发展,在回忆和现实中反复切换。用音乐来表现叙事空间,层层递进,以其特有的节奏和旋律在故事情节上发挥了叙事的功能,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增加了无限意蕴和魅力。

《末代皇帝》以及其成熟且富有艺术性手法展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溥仪的一生,除了对溥仪跌宕起伏人生的叙事,还有导演对于中国社会变革独到视角,既体现了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又反映了西方文化界眼里的中国文化。电影中的物件细节富有象征性表现了符号的意蕴和内涵,导演贝托鲁奇用表现手法和超现实主义将溥仪从现实的历史延伸到个人在时代风云下渺小和无法左右,超越溥仪这个现实人物的升华。

参考文献:

[1]郭凯.影片《末代皇帝》的符号学解读[J].视听,2016(04):60-61.

[2]杨世真.电影叙事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当代电影,2009(11):118-120.

[3]张海燕.符号与叙事的自由嬉戏——洛特曼的电影符号学理论对电影叙事学的影响[J].江西社会科学,2009(01):48-52.

猜你喜欢

末代皇帝叙事符号
让阅读更方便的小符号
加减运算符号的由来
“末代皇帝”配眼镜
论晚清史词的“词史”特质
东方奇幻与眼球审美:对中国魔幻电影的解读
《猩球崛起2:黎明之战》中的隐喻探究
草绳和奇怪的符号
中国符号,太美了!
《末代皇帝》:记忆与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