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弹幕在传统电视节目中的应用

2018-10-21李娇

传播力研究 2018年19期
关键词:弹幕互动性电视节目

李娇

摘要:弹幕是网络世界里新兴的互动形式,在内容和效果上具有很多的特点,而在传统电视节目中对于弹幕的应用,效果上看参差不齐。一方面弹幕可以解决传统电视节目互动性即时性差的劣势,另一方面它也给传统电视节目带来的是网络评论的某些特性。

关键词:弹幕;电视节目;《一块投吧》;互动性

“弹幕”一词源于军事用语,指的是用大量或者少量的炮火进行集中、密集的炮击[1]。2006年,日本niconico视频网站开始将用户评论直接放在播放的视频画面上,并且让评论以“子弹”的形式飞过屏幕。这一技术的引用开启了视频网站用户评论的新方式。2008年,国内漫画视频网站AcFun引入弹幕技术,同时着力发展原创视频,在弹幕功能的催化下,AcFun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随后,哔哩哔哩、Tucao、土豆等越来越多的视频网站开始使用弹幕技术。如今,各大视频网站均有弹幕功能,将原来的网页评论功能进化为视频画面上的实时评论,网友在收看视频的同时可以自由发表评论,还可以选择评论文字的颜色大小,以及出现在屏幕上的位置。

网友在收看网络视频时发送的弹幕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种:(1)对出演者的评论,包括角色和演员本人的评论;与一般的评论形式相比,网友在弹幕中的评论更加感性直接,语句简短有力,尤其是其中批评性的评论通常十分犀利,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有时甚至会带有侮辱性语言;(2)对情节内容的预测;网友会在弹幕中对某些带有悬念感的情节进行预测,分析人物命运及剧情走向。其他网友在收看网络视频时,如果对情节带有疑惑,会选择打开弹幕看看网友的分析以帮助思考;(3)与即时收看节目的网友在线交流;弹幕的出现承担了部分聊天室功能,网友可借助此功能在收看视频的同时,即时交流对于内容及情节的看法,相比以往传统的評论形式增加了即时性和互动性;(4)表达自我情绪;除了发表与收看节目相关的内容以外,还有部分网友会在弹幕中发表文字表达自我情绪。

弹幕的盛行源于网络用户对于网络吐槽文化的推崇,新媒体时代的内容受众对视频的参与度很高,从主动搜索接收内容再到参与节目讨论,受众对于感兴趣的内容往往选择接收甚至参与弹幕。弹幕具有以下特点:(1)即时性强,弹幕内容发送具有很强的即时性,几乎几秒钟以后便可以上屏,因此评论的内容可以及时更新;(2)使用便捷,弹幕弹窗是浮于画面之上,占据画面约1/4到1/3的位置,基本不影响对于视频内容的收看,因此内容的接收与评论可以同时进行,而且不需要注册账号或登录会员,也无需离开页面,在全屏模式下也可以输入,十分便捷;(3)匿名发送,弹幕文字中不会出现任何用户身份信息,因此用户在发表言论对内容无所顾忌;(4)互动性强,在弹幕中网友也可以互动聊天,相互交流剧情或评论,甚至进行陌生社交。

正是因为以上特点,弹幕一时间盛行网络视频界,而向来讲究创新的传统电视媒体也开始借鉴这种新媒体评价形式,试图将其融入到传统电视节目当中,于是在一些传统电视节目中开始出现弹幕形式。2016年8月在深圳卫视开播的创业投资类电视节目《一块投吧》,节目模式为创业者带着创业项目来面见投资人,希望获取投资。在创业者和投资人的相互博弈之外,现场观众也是节目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每人都可以获得一个手机,在手机上发送对创业项目或者创业者的看法,台上有两块弹幕墙,一块是“顶”,即支持一方的意见,字体颜色为绿色;另一块为“踩”,即反对一方的意见,字体颜色为红色。同时,在节目播出画面上,为了电视机前的观众能够看清楚弹幕内容,后期制作也将弹幕内容制成滚动字幕放在屏幕左下角,并实时更新“顶”和“踩”的人数变化。投资人也会根据现场观众的反馈来向创业者提出问题,这些弹幕内容会影响投资人对于创业项目的判断。与传统的电视节目现场的观众互动形式相比,这种弹幕互动模式极大的改变了现场观众的角色定位。在以往的电视节目录制中,观众仅作为现场节目的观看者,起到烘托现场气氛及调动主持人和嘉宾情绪的作用,少部分的嘉宾可以有机会参与意见发表。而在《一起投吧》的节目中,现场观众成为了意见的重要发布者,而且会对节目结果产生影响,因此现场观众的角色从简单的观看者转变成了节目的参与者。因此弹幕文化在传统电视节目当中的应用增加了电视节目的互动性,也让普通观众获得了话语权和表达空间,增加了互动性和即时性,同时在电视节目中的弹幕内容经过了内容审查,因此与网络空间的弹幕相比不会存在有不恰当的言论表达。

在2018年1月湖南卫视开播的《嗨!看电视》节目中,将网络弹幕文化在传统电视节目中做了全新的应用。节目聚焦“客厅文化”,创新地将摄像机搬到普通家庭的客厅中,通过镜头真实记录家人、朋友、情侣等组合一起看电视的真实反应,呈现中国普通家庭的相处沟通模式以及各年龄层人物的观点碰撞。节目主要展现的是对于正在播出的电视节目,普通观众的评论,被称为“现实版弹幕”,节目嘉宾的选择与网络中的弹幕用户重合,因此在他们的评论里带有很明显的网络印记,比如言语犀利、表达直接、评论浅显、情绪化等等。这档节目将弹幕从节目的附属产物变成了节目主角,降低了电视节目应有的文化深度,使得弹幕文化在电视领域里有些水土不服。

对于弹幕在电视节目中的应用,需要注意的是,弹幕在解决了电视节目互动性差观众参与度不高的问题以外,它同样也带来了网络弹幕的肤浅与文化缺失,因此如何在这两者之间取得平衡是研究弹幕应用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孙宇科.浅析弹幕在传统电视中的运用与前景[J].新传媒,2017(03):51-53.

[2]百度百科.弹幕.[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C%B9%E5%B9% 95/6278416.

[3]张聪.论弹幕在电视媒体中的应用[J].中国电视,2016(10).

[4]张智华,刘佚伦,曾智.论中国网络传播语境下的弹幕文化[J].艺术评论,2018(2):52-61.

[5]袁利欣,蒙诗雨.视频弹幕传播研究[J].长江丛刊,2017(25):101.

猜你喜欢

弹幕互动性电视节目
学龄前儿童科普类书籍设计的多维互动性表达
脑内弹幕
搞笑弹幕一箩筐
玩转表演
当四大名著遇上弹幕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物”化的空间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