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城镇规划设计中节约用地途径的探讨

2018-10-21郭欣然

装饰装修天地 2018年2期
关键词:小城镇规划设计

郭欣然

摘 要:小城镇大战略是国家城市化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新时期城市发展方针。大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合理发展小城镇是推进我国城市化的重要途径。目前小城镇发展进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在小城镇的规划设计中,应当贯彻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小城镇规划设计中节约用地途径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小城镇;规划设计;节约用地途径

1 前言

搞好小城镇建设,首先要制定好规划,城镇规划不仅是城镇发展的一个重要调控手段,而且是一项关系全局的经济、社会工程。因此,在推进小城镇建设时,应在科学发展观的大框架下研究,突出规划的统筹引导作用。加快发展小城镇建设,可大规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乡镇企业聚集,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节约用地和环境保护。对实现农业现代化、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促进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2 小城镇规划设计中节约用地的途径

在小城镇规划设计中,应当贯彻合理用地、节约土地的原则。规划工作者必须加强节约用地的意识,将其贯彻到规划各个阶段的各个环节中。要根据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政策、技术标准和规范等规定,在合理用地的前提下,将节约用地的各项措施结合實际情况,因地制宜地灵活运用到各个规划阶段内容的细部。

2.1 切实做好小城镇体系规划

科学协调土地规划与小城镇规划的关系。合理安排绿地用地和建设用地,做到地尽其用,做好用地管理,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切实保护好原始绿地,维护环境生态平衡,以有利于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严格依据法规和各自的标准进行规划,相互协调、统筹兼顾,综合平衡,并通过实施的检验及时进行调整,阶段滚动修订,不断更新完善。在小城镇体系规划中,要细致调查现状镇区与所辖各村的人口分布、产业结构、资源状况、土地利用、各项设施的现状。做好规划预测:

(1)农业富余劳力的转移、镇域人口的增减与流向。

(2)合理确定镇村体系的层次、镇区的发展规模与村庄的合理迁并,要做好建设用地的还耕,保护生态环境,做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等。

(3)统一安排交通、供水、排水、供电、电讯、环保、防灾等基础设施和教育、文体科技、医疗卫生、商业贸易等社会服务设施,避免求大求全和重复设置,做到合理规模与分布,提倡统建共享。

2.2 科学制定小城镇的总体规划

2.2.1 合理确定城镇性质和发展规模

小城镇建设,不仅是一项部门性的业务工作,而且是一项关系全局的经济、社会工程。我国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小城镇建设一定要从本地实际出发,规模适度,注重实效,着眼长远。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状况、人口分布等条件,认真编制小城镇建设规划。通过规划,确定不同的城镇化模式和重点,围绕特色产业,以点带面,长期坚持。特别要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科学布局的原则,对用地范围进行全面规划,努力把握小城镇建设的发展脉搏,给未来发展留有余地。

2.2.2 优化土地布局,节约用地

小城镇的发展的总体布局必须集中,合理紧凑。切不可盲目搬用大城市的一套结构模式。要珍惜土地,合理用地,保护耕地。每个小城镇都要规划好6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工业区、商贸区、住宅区、行政区、绿化区),并妥善安排各个功能区的协调发展。各个规划区的安排要合理,发展要留有余地,不同时期的建设任务要有衔接性,做到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

2.2.3 优化用地结构,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增加吸引力

针对部分小城镇用地结构不合理的状况,要着力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增加道路广场用地和绿地,这是改善人居环境,增加小城镇吸引力的重要一环。针对不同类型的小城镇的不同情况,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如有的小城镇需要增加居住用地,有的则需要增加公共建筑用地,有的需要增加生产设施用地,还有的小城镇需要增加仓储用地。对用地布局较零乱的小城镇要着重进行用地布局的调整。对工业用地比重过大的小城镇,要在外延拓展过程中尽可能增加其他类型的用地,对那些重污染的企业应实行关、停、并、转,以实现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及乡村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小城镇用地结构的优化和人居环境的改善对落实国家的小城镇,大战略意义重大。

2.3 居住建筑的规划设计

(1)居住建筑规划应合理选址,注意现状用地的挖潜,先行安排利用建设用地内的空闲地、闲置宅基地,结合住宅翻建进行调整改造。提倡建设水平分户的单元式住宅,提高建筑层数,节约建设用地。

(2)住宅建筑设计中,宜加大进深,减少每户面宽,适当增多每幢住宅建筑的单元数和户数,以利于提高建筑面积毛密度(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改进住宅群体的院落组合,宜采用一条巷路服务两侧住宅的组合型式,以减少道路的用地面积。

(3)搞好旧区的改建与利用,提高居住用地的利用率。改造城镇建设用地的“城中村”。

(4)提倡住宅与商业服务等公建、无污染不扰民的小型厂房相结合,设计为底商住宅、下宅上厂或下厂上宅等综合性的建筑。住宅底层或半地下室设计为停车、储藏或其他附属设施等。

(5)工厂的集体宿舍不宜各厂分散建设,避免工厂用地的扩大且不利于工厂的管理和职工的休息。应结合住宅区、公建区成片进行公寓建设,以适应环境优化及人口转化的需求。

2.4 公共建筑的规划设计

公共建筑的用地面积指标应严格遵守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提倡公共建筑的多功能组合设计,性质相近的项目建成综合楼,提高建筑层数,统筹安排所属设施场地的综合利用,避免各单位自建小楼、圈小院、附属设施各搞一套的做法。节约用地,减少投资,增大建筑体量。集贸市场选址合理,避免盲目求大和布点过密,造成“有场无市”的浪费现象。用地的面积应按平集规模确定,非集时应考虑设施和用地的综合利用,并应妥善安排好大集时临时占地场地或部分次要道路等具体措施。部分商业服务设施,可以采用灵活设点、流动经营等方式,不必占地。

2.5 道路与绿化的规划设计

理顺道路系统,减少过境交通穿越镇区和村庄的内部,避免干扰,提高对外交通的效能。疏导河流,恢复和发挥水系的运输功能,既减轻道路运输压力,又降低运输成本。根据使用需要使之必要的广场、停车场,减少路面停车,以充分利用路面宽度,避免单一地加宽道路路面作为停车的做法。

2.6 环境绿化的规划设计

充分利用不宜建筑的地段作为绿化用地,因地制宜建设节约型园林,规划设计要做到节地、节土、节水、节能、节材、省力,便于养护。规划设计中尽量保持原有地形地貌和种植土壤。大力提倡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立体绿化。减少铺装,雨水回收利用,采用微喷、滴灌、地膜覆盖。利用废料、废材做假山和铺地,回收枯枝、落叶、树皮做肥料。

3 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跨入新的阶段,实施城镇化战略,加快城镇化进程,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小城镇的发展建设就成了重中之重。随着城乡二元结构转向城乡一体化及城镇建设投资主体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不可预测因素增多,于是对小城镇规划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这是每位规划设计工作者必须面对的,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 张金才.浅谈小城镇规划设计与管理[J].小城镇建设,2009(2).

[2] 张增庆.对偏远地区小城镇总体规划的思考[J].

[3] 叶红英.小城镇城市设计方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猜你喜欢

小城镇规划设计
电信管线资源管理系统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数字化电网技术在电网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城市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规划的设计与实现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研究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小城镇建设研究
小城镇建设与房地产开发研究
浅谈小城镇规划中地域特色的突出
中国特色小城镇
城市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与解决
提升榆林地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水平实现林业健康稳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