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混凝土工程裂缝控制的系统方法

2018-10-21郇成辉

装饰装修天地 2018年2期
关键词:混凝土系统

郇成辉

摘 要:混凝土,简称为“砼(tóng)”: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做为常见的建筑材料存在着一些缺点,比如产生裂缝,如此便会使得混凝土的强度与抗腐蚀度降低。本文基于此背景下,对于混凝土工程裂缝控制的方法进行探究,并总结出一个具有系统性的方法来解决混凝土工程裂缝问题。

关键词:混凝土;工程裂缝;系统

1 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混凝土是一个常见的施工手段,就目前混凝土工程方面的现状来看,出现裂缝是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给建筑质量带来的是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就需要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裂缝问题进行探究,得出一个切实可行的系统的方法,从而为我国的建筑工程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

2 混凝土裂缝的成因

由于在施工中造成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多种多样,因此我根据实际情况就混凝土裂缝的成因进行了分类,共有以下几点。

2.1 原材料问题

因使用的各种水泥和粗細骨料等主要是由劣质或配比不当的产品加工而成,因此这也是造成裂缝形成的主要原因。此外,这些材料中还可能含有一些有害身心健康的化学元素,或者其他试剂选用不当等引发了混凝土裂缝的问题。由于原材料的不合格,导致后期的施工中对于建筑的预期效果没有达成,出现混凝土裂缝的现象。

2.2 外在因素问题

按照我们国家的相关规定与要求,混凝土内部的控制标准不能超过52℃,内外之间的温差不能超过25℃,并且最大水化热的温度升高值必须小于40℃,同时,降温的速率也必须小于4.0℃/d。一般情况下,混凝土在浇筑之后,经过2到3天便可以到达最高值,在持续将近1天左右变开始出现下降的情况,前期的降温速度会相对比较快,之后逐渐趋于缓慢。大概经过10到15天之后,整体降温将会开始平缓,温度也开始趋于稳定。因为混凝土的原料大都有热胀冷缩的特点,混凝土结构会随着温度和环境的变化而产生一定程度的变形,使它的承受力能力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而且会在会在此条件下产生一定的应力,而当这种应力并不能超过混凝土本身的抗裂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还有当遇到火灾水灾或者高腐蚀物品的侵害时,这些裂缝的产生也是不可避免的。

2.3 混凝土制作配比问题

就实际而言,裂缝产生的又一个原因是材料配置的比例不当引起的,水灰配比0.24~0.38是最为标准的,其中最低要求也在0.6以下。大家都喜欢使用配比较高的水灰配料,除了价格等方面的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配比越高其流动性和浇灌质量也就越强,所能建造的楼层也就越高,但因此还会产生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在加热烧制的过程中由于水分过多而导致了混凝土内气泡的产生,由此降低了混凝土的抗荷载能力,气泡越多,所产生裂缝的概率也就越大。

3 混凝土施工裂缝的治理措施

基于以上对造成混凝土施工裂缝的具体分析,笔者认为,可以用以下的几个方法来解决混凝土施工裂缝这个问题。

3.1 对原材料进行严格把控

原材料的好坏,决定的是建筑的稳定性以及可持续性,对于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混凝土出现裂痕的情况下,在原材料方面,要做到粗细骨料。首先是粗骨料,一般会选择5到11毫米以及11到32.5毫米两种规格的碎石,本次选用的碎石内部包含有约为0.7%的泥量,其中每立方米中所需要的混凝土为1180kg。其次是细骨料,在施工的建设中,细骨料的选择通常为粗砂,本次实验中细骨料内部洁净,自身含泥量约为1.8%,而吸毒的模数为2.94,几乎与粗砂的参数一致。并且由于减少了混凝土自身的干缩效果和水化热温度,因而对于控制裂缝会有很大的帮助。最后就是在水泥的选择过程中,除了要满足建筑的基本要求,可以采用矿渣水泥来减少水化热的产生,或者在混凝土中加入减水剂木质素磺酸钙,从而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含量,同时可以使用膨胀剂,从而抵消混凝土的部分收缩 。

3.2 要加强对成型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的养护通常分为内降和外保两个方面。首先是内降,主要是利用冷却水对于内部水分进行降温,使其保持在相关规定的范围之内。温度的控制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十分重要,这决定着它自身的约束应力。如果我们对成型的混凝土采取适当的保温措施,那我们就能有效地降低温差和降温的速度,不仅如此,保温的方式还能有效地增加混凝土的强度,也能促进应力松弛作用的发挥,还能缓和混凝土材料中的塑性收缩。其次是外保,主要是利用养水的方法将外表面与内部的温度差距保持于25℃之内。最后,在建筑的养护过程中,为了防止大体积混凝土的表面散热效率过高,从而造成温差过大,可以将塑料薄膜覆盖在混凝土的表面和侧面上,天气炎热的夏天,还可以盖上草袋、沙袋等减少蒸发。在建筑的构造方面,尤其是建筑的基础底板断面和有孔洞的地方,因为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比较大,常常出现收缩裂缝,可以适当的加上抗裂钢筋,同时在基础底板、地梁、底板变高的部分设置上缓冲层 ,以缓和地基在进行基础收缩的时候产生的侧向压力。通过科学的方法控制混凝土入模时候的温度。在搅拌的过程中,使用低温水可以降低混凝土入模时候的温度,而为了避免阳光直晒造成的温升,还可以对石料进行这样处理,同时在浇筑的过程中,也可以在混凝土泵水平输送管上覆盖上草袋。

3.3 关注混凝土材料的配制

应从混凝土材料的配制问题入手,在原材料的购入过程中,使用水灰配比较低的材料是比较适用的,在配比较低的混凝土材料中钢筋在比重有所增加,因此这也能有效地避免因温度变化而产生裂缝。在建筑工程实施前期选择最适用的混凝土材料和适宜的长度能有效地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其中有效的设计方案也十分重要。混凝土配制的材料中水泥和鼓料是必不可少的,如果骨料的吸收率越大,并且含泥量、干缩量也不小,那么就能极大地增加混凝土的干缩性。混凝土的干缩性越高,抗渗、和易、抗压以及可泵性也就越好,这能极大地减少混凝土裂缝问题。与此同时那些工作及管理人员一定要去工地进行实地的考察,才能结合各种现场因素来调整施工原料的配比来减少混凝土制造过程中的失误。

3.4 加强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监督力度

强有力的监管措施是十分有必要的,尤其是在混凝土材料一次的浇筑量、易裂缝位置、留缝间距、运输以及浇筑等方面要进行大强度的监管,这些都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骨料下沉极易产生裂缝,还由于混凝土材料的泌水性,要在初凝至终凝前完成对它的二次压抹处理。在混凝土浇筑完的一天以内,除了一些施工工作部门只进行一些前期的准备工作,其他重力工作部门的工作一律禁止,以免对即将完成的混凝土带来振动损害。在一般情况下,在经历过一昼夜后这些施工作业才可分批次的进行工作。在3天以后才能恢复正常的施工。在新筑的混凝土材料上铺设旧木模板或脚手板,可以有效地增加它的刚度也能有效地减少形变并增强其抗振动能力,从而使裂缝问题的发生率大大减少。

4 结束语

本文在研究混凝土工程裂缝控制的系统方法中,首先对于混凝土裂缝的成因进行分析,提出三个方面的因素,分别是原材料问题、外在因素问题、混凝土制作比的问题。在研究中,找出相应的对策进行完善。在严格把控原材料质量、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合理进行混凝土的配比,加强监管,才能在解决混凝土工程裂缝方面有一定的成效。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建筑行业后期的发展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 富文权.混凝土工程裂缝预防与控制[J].混凝土,2003(4):112~113.

[2] 文梓芸.混凝土工程裂缝控制的系统方法[[J].混凝土.2001(4):3~6.

[3] 姚坤.高温地区C85高强混凝土表面裂缝控制措施[J].水利水电施工,2016(2):25~27.

[4] 段春伟,窦海亮,文博,等.某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及裂缝防治技术[J].施工技术,2015(24):38~40.

[5] 王海波.大风干燥高温差地区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研究[J].工业.2015(5):34~35.

猜你喜欢

混凝土系统
一种无人机缓冲系统
品“助读系统”之妙
浅谈商品混凝土使用控制技术措施
混凝土早期变形对其耐久性的影响
直扩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抑制
直扩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抑制
自我修复的神奇混凝土
混凝土
见“多”不怪的多星系统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探讨